《地藏本愿经》,又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共二卷,唐实叉难陀译。 《地藏本愿经》揭示宇宙中一切众生,生死的奥秘,告诉我们如何趋吉避凶、离苦得乐,连跌入无间地狱的众生,都可以 依法 出离地狱,乃至消除累世的业障,增上福慧。所以,此经是要我们明白:知死有生、作善获福、为恶受殃、修道得道。 《地藏本愿经》中述及供奉地藏菩萨可获得十种利益:土地丰壤、家宅永安、先亡生天、现在益寿、所求遂愿、无水火灾、虚耗辟除、杜绝恶梦、出入神护;加之地藏菩萨为幽冥教主,管辖十殿阎王,也即主宰着人死后的命运。人们往往既会想得到这十种利益,又惧怕死后入地狱受罪。所以,对地藏菩萨的信仰、礼瞻、恭敬一直有增无减 地藏菩萨是佛陀座前,大愿第一的大菩萨,是佛陀为我们这些众生派
中华文化讲堂编订的《国学经典诵读本》遴选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经典三十余种。全书采用简 体、横排、大字、注音的形式,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 的经典教材。经文和注音均参考历代注疏和诸家版本 ,严加考证,以求最善。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 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地藏菩萨本愿经》为该丛书的其中一册,记载 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 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佛在经中赞扬了地藏菩萨「地 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大誓 愿,并介绍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典型事例 ,如婆罗门女、光目女救度母亲的故事。还通过文殊 菩萨、佛母摩耶夫人、定自在王菩萨、四天王、普贤 菩萨、普广菩萨、大辩长者、阎罗天子、无毒鬼王、 主命鬼王、坚牢地神、观世音菩萨、虚空藏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收录了《谈美》和《谈美书简》两部作品。书中谈了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以及美的本质等问题。作者认为艺术化的生活,既是个人修养、快乐的源泉,也是净化人生、美化心灵、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良方。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自东晋时期鸠摩罗什译出以来,屡经重译,历代注疏研习者无数。在佛教史上,该经可谓流传范围ZUI广、传诵时间ZUI长的经典之一,而且对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乃至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重大影响。《金刚经》是众多佛教经卷中ZUI具代表和影响力的佛经。 《金刚经》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8208字,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他译本则流传不广。本书以前者为底本,后者译文并附书末,二者参阅,相得益彰。 本书为李利安教授将《金
《圆觉经》是唐代华严宗奉习的一部重要经典。全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又称《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 《圆觉经》是佛应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之请,就有关修行菩萨道所提出的问题,以长行和偈颂形式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方法。论述了 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 的理论,以及 修业 、 修现 、 修禅 的修行方法。此经在《开元释教录》中被列于大乘 修多罗藏 ,后收入华严部。 《圆觉经》在汉传佛教中是一本很重要的经典,最早重视并弘扬《圆觉经》的,是唐代禅宗的一些高僧,南宋时期,宋孝宗还亲自为《圆觉经》做了御注,也是受到了禅宗高僧的影响。唐代,身兼禅宗与华严宗祖师的圭峰宗密,由他在两宗推广,兼且将华严教义引入禅宗,又将禅宗心性引入华严,因此便影响到研究心性与
《观无量寿经》,又称《观无量寿佛经》,简称《观经》,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共为净土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合称 净土三经 。 此经一开始讲述了一个发生古印度王舍城中的故事:王舍城礅了受提婆达多调唆,幽闭其父王频婆娑罗于七重密室,并将千方百计帮助父王的母后韦提希夫人幽禁在王宫中。看见儿子如此不孝,韦提希夫人痛不欲生,求告于佛,希望佛能救她出苦难,往生佛国净土。佛即为她宣说西方净土的无限美妙庄严和往生净土的十六种观想法门,即日观、水观、地观、树观、八功德水观(池观)、总想观、花座观、佛像观、色身观、观音观、势至观、上辈生观、中辈生观、下辈生观。 《观无量寿佛经》经文约万字,此经进一步发挥了《无量寿经》的净土思想,共一卷。西域僧人畺良耶舍译。本书对其做了较为说尽的注译和说
佛教经典《阿弥陀经》,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 《阿弥陀经》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首先详细地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报世界和正报世界种种殊胜,令众生生起信心,信仰念佛净土法门。佛告诉舍利弗尊者,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经过十万亿诸佛国土,那里有一个世界,叫做极乐,那个世界里面,有佛名阿弥陀佛。现在正在说法,普度众生。这个世界的环境,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宝池、八功德水、四色莲华、七宝楼阁、黄金为地都是七宝做成。风吹罗网,常作天乐,众鸟齐鸣,皆演法音,众生闻是音已,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又说:微风吹动,行树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阿弥陀经》是中国佛
袁了凡,本名袁黄,字坤仅;江苏省吴江县人,是明神宗万历十四(公元1586年)年进士,曾做过宝坻知县,对星象律、水利、理数、兵备、政治、勘探等都有一定研究。 《了凡四圳》是了凡先生在六十九岁时所作的戒子家训。篇幅虽然短小,然而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 相信大家在读过此书后,能够更深刻地体会了凡先生的人生经验,明白立命安身、修道立德的根本在于内而不在外。正如当代一位大德所说:求人不如求己。从《了凡四训》入手,效法了凡先生,转无福为有福,转病天为长寿,真正受持此书,改造自己的命运。
欧阳竟无著梅愚校点的《孔学杂著/禅解儒道丛书》讲述了:在近世佛教思想以及现代中国思想 ,欧阳竟无先生是致力于研究、弘扬奘传唯识学的著名佛教学者。1911年杨文会居士去世后,欧阳接替文会,主持金陵刻经处的佛经校刻事宜;1922年复创立 内学院,节节贯通阿含、般若、瑜伽、涅槃等“佛学四科”。 三十年代以后,竟无先生又本其于内学的心得,回过头来重新解读孔学,因而有“孔子真精神”的提出,以及真孔学的再抉发。欧阳一生所学,可以真佛、真孔两大观念来概括。真佛,诠释内学之实旨;真孔,诠释孔学之本义。
人生中不可能不遭遇逆境和痛苦,而我们出于本能反应,希望马上将它们斩除。我们想尽办法使生活不失去控制,又不顾一切让自己觉得好受些。为了满足自己对安全感的渴求,我们甘愿活在这种紧张之中。于是,逆境与痛苦
《童蒙止观》是陈、隋之际有名佛教学者、天台宗创始人智 NFDC9 所著,它简要阐述了天台宗的两大根本教义“止”与“观”及其实际修行方法,内容深入浅出,具体切实,是佛教徒修行的入门书,还成为一般群众学习
在这个喧嚣浮躁、竞争激烈的时代,科技的发展让人们的视野更开阔,然而内心的宁静和幸福感似乎反而变得遥不可及。《寂静之道》收录了希阿荣博堪布对现代人的困惑和烦恼所做的开示,从一个佛法修行人的角度,解读该如何对待宝贵而短暂的生命,如何面对烦恼重重的生活。 本书不仅涵盖了“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样的命题,也包括了对治负面情绪、处理人际关系这些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对于有兴趣了解佛教的读者,《寂静之道》也完整地介绍了因果、缘起等基本理论以及修行的内容、方法,并解答了在学修佛法的过程中常见的疑问和误区。 修行就是修心,完善自我的同时也增长了帮助他人的能力。《寂静之道》可以说是开卷有益,任何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解决自己困惑的方法。本书采用语录体的形式,便于阅读,也符合当今快节奏生活的需求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本版《论语诵读本》,具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 》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 《 》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 》,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 》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此次出版加上了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戍国教授对原文的精当校注,系陈教授整理古籍的主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