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在群体之中,与众人之事休戚相关。善用理智来思考公共事务,是公民的责任。 群体该如何组织,才能让其中的众人追求良善生活?权力、财富、自由、权利,怎样分配算是公平?遵循社群传统价值重要,还是自由发展个性重要?对待少数、弱势、外来群体,用什么方式才符合正义? 在这本影响了几代人走上思考公共事务之路的书中,牛津大学哲学家、公共政策教授乔纳森 沃尔夫搭起理解政治的框架,从自然状态、国家、民主、自由、财产五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切入,带出从柏拉图、霍布斯到罗尔斯、诺齐克的众多政治哲学家的洞见和争鸣。当然,每个时代对正义的追求都有疏漏,沃尔夫整合 2500 年来的思想资源,回应性别、种族、身心障碍、性取向、移民入境这些当下论题,追问每个人的正义、每个地方的正义能如何实现。 不管是古老的争论还是全
质性研究的写作必须对海量的数据进行选择、归纳,使其条理化、理论化,成为能够被读者理解的质性文本。你的论文想要告诉读者什么?如何安排逻辑才能易于读者理解?你的论文如何解答读者的疑惑?怎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质性研究论文? 关于质性研究写作,国内不乏相关的理论专著。 不同于这些专著,本书把实用性和操作性作为目标。 首先,本书选取一本质性研究写作领域的经典专著,向读者们介绍、归纳、分析和总结,以期帮助大家认识质性研究写作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在经典导读的基础之上,再结合具体的真实习作和论文案例,详细分析每一部分的写作原则和需要避免的常见错误,并推荐经典拓展阅读书目。 《从生活到理论:质性研究写作成文》涵盖质性研究写作中的 标题、摘要、关键词 导言与研究方法 研究发现与资料呈现 和 结论与讨论 九部分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列斐伏尔研究系列《当代学术棱镜译丛》自2000年以来,已译介百余部域外学术佳作。复合光通过“棱镜”便分解成光谱,丛书以“棱镜”为名,意在通过所选篇什,折射出国外知识界的历史面貌和当代进展。丛书下设27个子系列,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学理论、艺术理论、媒介研究等诸领域,囊括了众多域外 学者的代表作、新作,如让·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海登·怀特的《叙事的虚构性》、C. 赖特·米尔斯的《白领》、迈耶·夏皮罗的《绘画中的世界观》等,旨在通过译介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是法国思想家列斐伏尔研究城市问题的一系列著作中的一部,也是与马克思主义思想联系 紧密的一部。列斐伏尔深入研究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关于城市问题的重要论述,其
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教育的质性研究方法 课程团队统一编写的 质性研究经典导读 系列丛书中的一册。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经典导读、方法技术、案例分析。 ☆经典导读部分,以《质性研究访谈》《质性研究中的访谈:教育与社会科学研究者指南》两本经典质性访谈著作为重点,并对两本书从理论层面上探讨的质性访谈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和解读,结合一些案例进行了分析,旨在帮助学习者清晰、有效地把握质性访谈的特点。方法技术部分具体介绍了参与观察法的操作步骤。 ☆方法技术部分,作者对以上两本书中关于具体开展访谈的各种方法和技巧,结合作者自己的研究经历和访谈思考进行详细的呈现。 ☆案例分析部分,主要通过以访谈为主要方法的经典质性研究报告为案例,并对其中多个访谈片段进行分析,从而探讨:研究者是如何通过访谈来解读受访者的,
《始于极限》是女性主义先驱上野千鹤子与人气作家铃木凉美历时一年的通信。 青春期,上野千鹤子只身前往京都求学,只为逃离父亲与教会;同时期,铃木凉美为了反抗父母,一脚踏入出 体的世界。 大学时,上野参加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却在战壕的另一侧目睹男生只把女生当作解决生理问题的工具;铃木就读于日本蕞好的私立大学,却要在夜世界寻求自身的价值。 学生时代结束,上野以独立女性自居,结果成了男人挥之即来招之即去的床伴;另一头的铃木开始书写夜世界的魅惑与肮脏,时常遭受来自女性的抨击与批判。 ,上野已是日本女性学研究第yi人,铃木则走到了夜世界的极限,在质疑过往、怀疑自己的同时,犹豫着下一步如何迈出。 她们相差四十岁,走过了迥异的人生。在长达一年的通信中,她们围绕恋爱与性、婚姻、工作、独立、男人等话题
《参与观察:质性研究中的 看 与 被看 》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教育的质性研究方法 课程团队统一编写的 质性研究经典导读 系列丛书中的一册,旨在为参与观察方法的初学者提供可借鉴的 地图 。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经典导读、方法流程、案例分析和拓展阅读。 经典导读部分选取了《参与观察法: 关于人类研究的一种方法》这本经典教材进行导读,辅以人类学参与观察法的经典著作《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以期从具体方法的使用到作为研究工具的研究者的反思,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 方法流程部分具体介绍了参与观察法的操作步骤。 案例分析部分选取了《特权: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幕后》、《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三本以参与观察法为重要研究方法的著作,分别从研究问题与
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对社科类学术论文的写作进行指导,学科侧重于传播学,主要读者对象是硕博士研究生。 本书通过分析 外六十多篇论文,向读者示范了如何通过精读 论文来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写作能力。全书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 讲:提问题”“第二讲:找GAP”“第三讲:搭连接”“第四讲:做研究”“第五讲:磨日课”。 全书的篇章布局,十分符合完成学术论文的实际工作步骤,读者很容易跟随书的节奏一步步展开自己的研究。
本书尝试包含有关生活史研究的学理基础、研究回顾、范例评介、写作要领及案例自述,并融入对于教学过程的部分记录、引证和反思,以期教学相长。 第一章为学理基础,侧重分析生活史研究的概念、旨趣及其基本学理。第二章为研究回顾,主要在中西史学的传统及其变革背景之下,追溯生活史研究的发展历程,举述其中的代表论著。第三章为范例评介,精选三部由中外学者分别完成、聚焦中国历史与社会的生活史关联著作,加以解析导读。第四章为写作要领,主要从史料范围、选题视野及呈现形式等方面,探讨生活史研究的写作要旨及其限度。第五章为案例自述,尝试以本人的三项微观研究为例,讲述其中的选题、写作及反思历程,作为辅助参考。第六章为教学叙事,纳入本人开展日常教学的部分片段记录与省思,以为叙事拓展。结语之后,并附书目解题,
《国际人道法概论 对战争的限制(第四版)》大约为20万字,共七章。它们是:**章 导论;第二章主要内容:海牙、日内瓦、纽约;第三章1977年议定书之前的法律;第四章1977年议定书;第五章1977年之后的发展:实体法;第六章1977年之后的发展:执行与实施;第七章结论。该书详细介绍了国际人道法的起源、特征、内容和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在国际和国内武装冲突中对作战手段和方法(如武器)的限制,以及随着人权因素重要性的提升带来的与人权和国际刑法有关的问题。
《社会学的想像力》堪称米尔斯一生学术精华的大成之作;它以批判美国社会学界的成果作为全书的探讨主题,运用知识社会学的观点,并结合作者在社会阶层等方面的研究经验,批判传统学科的抽象与僵化界限,由此强调“社会学想像力”的重大意义。本书初版于1959年,现在已成为英语世界,乃至世界各地社会学教学中广受推崇的入门经典;1989年美国社会学界还就本书发表30周年召集学者进行回顾性的专题研讨。
本书是关于金钱的精神分析,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读了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金钱,在精神分析过程中用以支付费用的货币,人们处理金钱的方式、态度,以及金钱如何作用于人。货币的符号性根植于其社会属性,而精神分析中用来支付费用的货币不仅具有符号性, 有着 经济学领域的意义,它的价值体现了一个主体与另一个主体之间的平等与尊重。我们与金钱的关系也充分展现了我们和他者的关系。 作者帕特里克·阿夫纳拉将读者熟知的文学作品融入精神分析,如左拉的《金钱》、莫里哀的《悭吝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赌徒》和茨威格的《变形的陶醉》等,探讨了吝啬、贪婪、虚荣,以及金钱引起的羡慕、嫉妒和种种焦虑,既为我们理解经典文学作品和生活现实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也生动地阐释了精神分析的理论精髓。
本书是 什么是 系列中的一本,是指导如何进行话语分析研究的基础读本,涵盖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话语分析的社会价值、话语分析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话语分析批评等,并利用典型案例探讨话语分析的方法和途径等。术后附有相关术语和推荐阅读,为读者在该学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本书为"什么是"研究方法系列之一,本书介绍了定量纵向数据分析领域的重要定义和术语,介绍了定量纵向数据分析的主要分析方法,解释了它们的需求、统计特性和实质贡献,并指导读者如何正确使用Stata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可以作为对定量纵向数据分析感兴趣的读者的参考资料。 读者对象:高校社会科学领域专业的师生、相关研究者
内容简介: 《帝国的边缘》检视了四个当代*世城市中有关城市空间的争论:两处位于伦敦,另两处是澳大利亚的佩斯和布里斯班。通过这些实例,大量具体的 后殖民 文化政治进程得到了阐述:从前帝国中心的帝国追忆,伦敦金融城;移民组织在古老的帝国腹地创建家园空间的努力;原住民对现代城市空间中神圣纪事的主张这种令人不安的存在;以及当代城市中大量涌现的混杂空间。本书研究的是存在于空间中的种族与国家、自然与文化、过去与现在的政治。这是一种 全球地理意义上的地方性 。
否定性的社会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充溢着积极性的社会。 从这一范式转移出发,韩炳哲展示了当今社会的病理形态,其中包括抑郁症、注意力缺乏症、过劳症等精神疾病。它们不是传染病,而是梗阻症;不是由否定性的、免疫学上的他者导致,而是源于过量的肯定性。 因此,一切免疫学式预防和抵抗措施都失效了。作者的论述 终以一个社会愿景结束,他有意赋予其一个含有歧义的名称“倦怠社会”。其中,生命变成了生存,生存导向对健康的狂热崇拜,健康带来了疾病和僵死。 失去了死亡的否定性,生命自身僵化成为死亡。 一部为当下 化时代做出诊断的重要作品。 ---------------韩炳哲作品系列(见识城邦出品)《精神政治学》Psychopolitik《爱欲之死》Agonie des Eros《在群中》Im Schwarm《他者的消失》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n《倦怠社会》Müdigkeitsgesellsch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并身体力行调查研究。党的十九大以后,他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再次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他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 本书结合了中国调查研究领域知名团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廉思教授课题组的调研实战经验和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了调查研究的相关理论,细致讲解了调查研究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方法。本书避免了简单照搬西方社会学或统计学的调查方法,植根于中国国情,积极探索本土特色的社会调查方法;内容撰写力求客观、权威、通俗,兼具学术性和实务性,既适合党政部门和学术机构撰写研究报告时参考,也适合调查人员阅读学习和指导学
本书介绍了日记法的发展历程和价值,作者们从自身实践和现有相关研究出发,阐释了如何利用日记法收集、分析和使用数据。本书不仅关注纸笔为主的传统日记法,也专门讨论了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科技手段给日记法带来的改变,同时还对日记法使用过程中的学术伦理与道德问题进行了探讨,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日记法研究提供了有益指导。
本书是 什么是 研究方法系列之一,本书关注的是质性研究,即qualitative research。全书共分四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章简明勾勒了质性研究的概念;第二章逐一介绍一系列方法论哲学,为进行质性研究夯实理论基础;第三章介绍研究的过程中的各种分析方法以及这些方法间的相互关系;第四章特别介绍了质性研究引起的一些争议,并结合前文提及的部分研究实例展开论述。正文后附有参考文献和索引。
作为一名年轻的医生,奥迪什曾相信,严格的医疗训练就是她和同行们走上工作岗位前所需的一切,但她很快会发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在刚刚结束实习、即将开始正式工作时,一个隐匿的肿瘤破坏了她的肝脏,引发了一系列灾难事件,也让她失去了腹中的孩子。她躺在ICU里,接受着接二连三的紧急手术,忍受着多重器官衰竭。许多次病情危急时,带给她意料外打击的却是她身边的医生同行——对误诊的冷漠,对病痛的全盘忽视,理所当然的情感疏离。奥迪什感到恐惧不安,然而 重要的是,她感到震惊:患者要面对的不只有疾病本身。在当前 的医疗条件下,人情味依然是一项奢求。 在这本视角独特、文笔优美的回忆录中,奥迪什与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呼吁采取行动,让医生们以一种新模式去重新思考医患之间的情感互动,并给所有的疾病研究者提供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