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黄宗智教授的 看家领域 中国的小农经济研究。从明清以来小农经济 有增长而无发展 的 内卷化 困境,到改革以来 隐性的农业革命 ,黄宗智教授致力于探寻中国小农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作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两部抗鼎之作的后续思考,《中国的新型小农经济:实践与理论》以对中国现实的关怀为主轴,以中国新型的农业革命为基点,立足中国小农经济的历史与实际,探寻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出路和符合中国农业实际的长远发展道路。 卷二 ,黄宗智教授关于法律史研究的*成果。中国新型的正义体系乃是一个结合三大传统的产物:一是古代的 中华法系 ,尤其是其主导性道德价值和民间的纠纷解决机制;二是调解机制在革命传统中的大规模推广,包括由国家法律和民间正义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皮书成果,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集全所之力原创的 发展规划蓝皮书 第三部,是落实中国社会科学院构建 三大体系 、建设新型国家高端智库、促进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引领学术前沿,聚焦重大问题,促进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战略,力争打造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互促共进、多学科交叉融合、科教咨刊一体化发展的智库成果。本书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优化各类增量资源配置和存量结构调整,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讲好 上海故事 ,需要讲好上海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 知上海、爱上海、兴上海 。漫漫历史长河,上海先民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6000年,有记载的 上海 一词已有近1000年历史,上海建城已700多年,上海设市也已90多年。2019年,上海将迎来解放70周年,并正致力于 两个一百年 的宏伟目标。沧桑巨变,历史需要铭记,文明需要传承,未来需要认知。本书以上海地方志文献资料为基础,以上海历史演进和发展为脉络,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通俗易读的语言和体裁多样的结构,是一部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又兼顾可读性、资料性、启发性的上海史读本。在时间上,主要包括史前上海、古代上海、近代上海和当代上海,并特别重视上海的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开放史,以及展现上海 两个一百年 的发展愿景;在内容上,既系统叙述,又重点突出在上海具
全国来看,2015-2021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实力明显跃升、社会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资源环境状况总体提升、消耗排放控制成效突出、治理保护效果逐步显现。2021年中国可持续发展保持较强发展动力,但中国在资源环境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治理水平。从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来看,位居前10位的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天津市、重庆市、福建省、海南省、江苏省和湖北省。中国110座大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情况综合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杭州、珠海、无锡、青岛、南京、北京、上海、广州、济南、苏州。杭州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连续三年位居首位。 报告认为,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水平,要切实落实双碳目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建设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加快
本书稿是作者2012至2017年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权研究在当代中国变迁(项目批准号:12BFX014)”课题的研究成果。也是作者从事人权学术研究二十年来的第七部人权专著。本书稿先从通过理论上通过实证,分别考察与分析了现代与当代中国人权研究整体状况,主要目的在于揭示与比较两个时期人权研究的人权知识生产背后所折射的机理与特点,为进一步以中国问题为中心加强人权研究、实施我国人权战略提供理论支持,为提升与表达中国人权话语体系以及国际的影响力,贡献学术界的智慧。
本书稿作者都是海内外一流的政治哲学学者、思想史专家和文化、文学学者,他们不仅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文化视野,而且对近代中国思想史和新文化运动都有着深刻的见解,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新文化运动;其次,力图做到打破之前学科封闭、单向联系的局面,构成一个活跃的、开放性的论坛,让不同学科、有着不同观点的学者之间会充分沟通和互动,相互启发和激发。作者不仅回到历史现场,重识新文化运动的复杂面相,而且在科学与民主两大现代主潮之上抑或之外,重估新文化运动的遗产。从历史语境回到中国当下,打通中西,融合古今,直面今日中国思想文化现实,反思近代以降启蒙的历程,重构21世纪的中国思想文化图谱。全书分为新文化运动价值重估、儒学转型与新文化运动、”启蒙”的百年流变、世俗化与转型时代的伦理困境、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文
本书介绍新型城镇化阶段我国乡城人口迁移流动的重大转变、发展趋势及政策路径。研究以“异地城镇化(农民工)”及“就近城镇化(农转居转型社区的涉农居民)”双重视角,基于纵向及横向数据资源(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监测数据、课题项目研究全国城市及昆明市转型社区调查数据),阐释当前农民工群体的就业及阶层分化现状、特征及问题,提出城乡差异化融入的应对策略,并对转型社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及家庭发展进行评估,提出开展社区实务服务介入的模式和思路。经验数据、政策分析与实务研究结合,为决策管理部门把握新型城镇化阶段人口流动及社区转型的发展动态提供参考。
本书不止是提供了一个在商业领导者如何培养建设性变化的模型,它还涉及国际关系、伦理和公共政策、自助和精神、家庭系统、群体动力学、和平研究和冲突转化方面的动态转化。如此深度的洞察拓宽了的广度及广泛的适用性,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厄瓜多尔十二夜谈(赤道之国血脉中的历史与文化)》的创作始于2012年6月。“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创作本书秉持的宗旨。这一理念自始至终贯穿全书,并体现在每一个章节中。 本书共分12个章节,篇幅超过400页,彩色印刷。是一部从人文和历史的角度,深入阐述南美赤道之国的全景式图书。内容涵盖厄瓜多尔安第斯山区、太平洋沿岸、 热带雨林和加拉帕戈斯群岛四个典型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特征和历史积淀。本书另辟单独章节,披露一个半世纪以前华人移民在异乡的心酸经历以及立足、创业的艰辛。文字部分参考了40余部欧美和厄瓜多尔文化历史原著,另有封尘于档案馆中的史料,还有作者亲历及采访实录。均为作者两次在厄瓜多尔工作生活共计4年多时间里获得的一手素材。本书图文并茂。全书配文图片超过一百幅,一部分来自作者旅厄期间用胶片
本书是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的年度性发展报告。本书系统分析了2020年湖南社会发展情况,展望2021年湖南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重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本书包括主题报告、总报告、部门篇、专题篇四个部分。
本书介绍新型城镇化阶段我国乡城人口迁移流动的重大转变、发展趋势及政策路径。研究以“异地城镇化(农民工)”及“就近城镇化(农转居转型社区的涉农居民)”双重视角,基于纵向及横向数据资源(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监测数据、课题项目研究全国城市及昆明市转型社区调查数据),阐释当前农民工群体的就业及阶层分化现状、特征及问题,提出城乡差异化融入的应对策略,并对转型社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及家庭发展进行评估,提出开展社区实务服务介入的模式和思路。经验数据、政策分析与实务研究结合,为决策管理部门把握新型城镇化阶段人口流动及社区转型的发展动态提供参考。
199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新加坡国家广播电视局举办国际大专辩论会以来,华语辩论不仅成为群体的重要赛事,也成为高等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从1993年到201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虽然在赛制方面与有些许变化,但是仍然是华语辩论领域的赛事。2013年中央电视台宣布停办国际大专辩论赛,但是一批热衷于辩论事业的并且怀有辩论梦想的人却于国辩二十周年之际齐聚珠海以“新国辩”为载体继续推动国际华语辩论事业的延续和发展。本书既是2013年至2015年“新国辩”辩论实录精选,还包含蒋昌健、林正疆、路一鸣、黄执中、胡建彪、周玄毅、马薇薇等辩手的点评或者是专题文章。
该书是东亚地区较早自觉以医疗社会文化史的理念和方法探究中国疾病史的开创新研究。其通过比较广泛收集利用方志、海关报告、地方档案和报刊等资料,在比较系统地梳理了晚清民国时期发生在中国(包括港台)鼠疫以及霍乱等重要疫病的基础上,将疫病作为理解中国卫生“制度化”(也即卫生行政化)的契机,对近代中国引入和实施卫生行政过程的梳理进行了颇为全面清晰的梳理,并进在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脉络中,探究了卫生“制度化”对于中国近代化历史意义以及其特点和问题。是目前中国近代卫生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学术地位的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