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修订版)》 马歇尔 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 非暴力沟通 。做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把谈话和 暴力 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非暴力沟通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城市流动人口、城市产业发展、城市发展规模以及相关的城镇化问题、农民工问题、户籍制度问题等都是我国转型发展期的重大战略问题。本书基于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构建“城市包容度综合指标体系”,以产业发展与城市规模为研究视角,将城市包容度因素纳入经典理论模型进行定量测算与分析,并结合我国经济与制度背景进行逻辑体系重构,为推进“十三五”时期公共服务均等化、流动人口市民化和社会融合献计献策。
《城市治理研究(第二卷):城市更新中的文化认同与社会参与》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的城市更新将迎来有机更新的时代——伍江教授专访、地域社会和市场主导的城市复兴——地域竞争时代大阪的新型城市引力场、历史景观的差序化记忆:都市工业记忆治理中的公正性问题初探、从台北市建成圆环拆除谈都市更新与城市认同、(调查报告)古镇开发中民俗文化节的转型与发展——上海三林镇圣堂庙会调查、(案例分析)商住交织街道的业态发展与治理逻辑变迁——上海永康路案例纪实等。
《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由作者根据自己上世纪四十年代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结集而成。在书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乡土社会面貌和内在精神气质,需要指出的是,书中讲到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本书是了解中国与中国人的经典。
《五莲》是风物中国志系列之一。五莲县是山东省日照市下辖县,因县域内风光秀丽的五莲山而得名。五莲历史悠久,在长远的历史中曾分属不同的地域管辖。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产,使五莲成为南北商路上重要的通道。本书系统介绍了五莲的地理位置、历史遗韵、秀美风光、民间艺术、特色饮食和物产等几个方面,展现了五莲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方特色,是一本深入了解五莲的图文并茂的读物。
本书着力于现代媒介对中国性别观念的改造、生产与传播的历史研究。作者旁征博引了建构现代性别观念的诸多媒介——电影、电视、报刊以及政治宣传画等,全面论述了20世纪的中国如何以国族观念、政治意识形态和资本权力等宏大叙事,来包装和制造人们的性别观念的历程,清晰地呈现了性别与现代性权力的互动关系和生产机制。
《道德风险论》阐述道:现代社会是高风险社会,风险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道德风险是社会风险的重要构成。在各种风险中,道德风险是大的风险,道德破产是大的破产。在中国深化改革、社会剧烈转型的背景下,加强道德风险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道德风险是整个社会生态在道德领域的影射,治理道德风险不能仅从道德自身建设着手,需要整个社会高度重视,各个社会主体各负其职,形成有效的治理体系。一是要提高风险意识,形成道德风险预警机制;二是要强化利益共享,降低道德风险发生概率;三是要建设民主法治,防范国家治理道德风险;四是要构建价值共识,凝聚社会防控风险合力;五是要提升公民德性,减少个人败德行为风险;六是要构建责任伦理,强化风险防范道德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