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日本健康保险法》《日本国民健康保险法》《日本护理保险法》截至2021年的全文中译本,内容涉及健康保险、国民健康保险、护理保险三类社会保险的运作模式、保障对象、保险给付类型、费用负担、救济措施等问题。《日本健康保险法》于1922年通过,目的在于保护劳动者,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旧《日本国民健康保险法》于1958年颁布、实施,并在1958年得以全面修改。20世纪末,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日本着手制定《日本护理保险法》,《日本护理保险法》于1997年颁布,并于2000年正式实施。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长足发展,并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不断得到调整,对于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书依托中国统计学会残障统计分会、中国残疾人数据科学研究院进行组织编写,由来自高校、医院、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的34名专家共同撰写。我国发展已进入新时代,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康中国建设和新时代残疾人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残疾预防与康复,有效减少和控制残疾发生、发展,有力保障残疾人各项权利,实现 人人享有康复 目标,对我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书以 残疾预防与康复 为主题,对中国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总结和深入分析。本书连续发布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和平衡发展指数,科学评价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 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 ,对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了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划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全国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等职责。站在新起点,在认真回顾和总结2022年中国志愿服务重大创新与重要进展的基础上,研究团队编写了《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2~2023)》。这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持续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引领志愿服务事业迈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聚焦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系统分析了城市发展演进过程中无法分割的各种安全问题,深入探讨了安全风险加剧的时代背景和当前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主要源头,对国内外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的发展历程做了全面回顾和比较研究。在分析城市风险防控体系内在结构以及发展动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归纳了城市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运行的内在机理,同时对基层治理在城市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深度阐释。本书还针对未来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的发展趋势,提出作者的思考。本书紧扣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理论和实践的前沿,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系统地探讨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可以供相关领域的学者、党政领导干部、应急管理领域公务员和从业人员以及其他对城市安全管理有兴趣的读者研读。本书
人口老龄化下的长寿风险给社会经济发展和养老金体系带来不利影响,使养老金体系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长寿风险与养老金体系可持续发展研究》从我国养老金体系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和长寿风险挑战的现实出发,基于实际数据和养老保险实践,构建分年龄死亡率预测模型、长寿风险负债评估模型、养老金财务收支预测模型、养老金资产负债模型等,并将这些模型用于对我国养老金体系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和长寿风险冲击的分析,给出养老金体系应对老龄化和长寿风险挑战的政策建议。
近年来,福建省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的优势,立足省情农情和乡村资源禀赋,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山海间逐梦共富共美,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本皮书基于在福建省的典型乡村进行的实地调查,面向涉农部门、乡镇、村庄、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开展的深度访谈,以及年度统计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计量分析方法,并参考相关部门的工作总结和媒体公开报道,对2022~2024年福建省乡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发展状况及相关热点问题进行监测、分析和展望,不仅记录着福建省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与特色做法,更承载着对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深层次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本皮书为理论研究和实务部门工作提供了参考,也是社会各界了解
本书对 十三五 时期广州慈善事业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回顾,并基于翔实的数据,对广州市慈善组织发展、慈善捐赠、慈善组织透明度建设、慈善力量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慈善合作等重要主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为 十四五 时期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启发和思考。
本书以中国医疗保障基金发展为主题,全面系统地回顾和分析了我国医疗保障基金运行与管理的重大进展、主要成就、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医疗保障基金未来的发展和改革。书中对医疗保障基金发展情况进行总体评估,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筹资、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区域差异性、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筹资、医疗救助资金筹集与使用、医疗保险基金税务征缴管理、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医疗保障风险调剂金制度等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同时还客观反映了江苏扬州、福建三明、陕西神木医保基金和浙江金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发展情况。
在当前多元复杂的现实背景下,政府单一提供公共服务的角色和能力受到来自市场、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挑战,因此,政府积极探索向市场、社会购买服务,以引进专业力量参与服务提供的机制。成都市郫都区的社会救助创新实践有效地将政府系统、专业社会工作组织以及慈善志愿等多元主体力量进行整合,针对救助群体异质性需求分类提供个性化、综合性、动态化、全流程化服务,并形成了一系列完整有效的实施模式,在培育促进多元利益相关主体发展的同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需求,实现了社会救助模式的创新。《社会救助模式创新研究 以成都市郫都区为例》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社会救助进行了梳理,重点介绍了郫都区社会救助模式的内涵与特色,并就其创新特色进行论述,指出了其在救助对象、救助内容、救助递送和资金来源四个维度的转
本书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老龄金融和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多层次养老服务的新需求,探索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优化与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新思路,研究我国老龄金融创新发展和社会保障基金投融资发展思路。创新探索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借鉴典型国家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有益经验,立足国情,探索降费率政策下的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性,疫情背景下社会救助制度的兜底保障及多层次养老保障改革的地方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