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0-50元
  • 7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3折3折-5折5折-7折7折以上
筛选:
    •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译文纪实系列·陌生的中国)
    •   ( 4174 条评论 )
    • 杨素秋 /2024-01-01/ 上海译文出版社
    • 我是陕西科技大学的一名文学老师,有时会想:除了教书,我能不能走出校园,为社会做点什么?一次机会,我到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任副局长。碑林区是西安市的中心城区,却没有一家图书馆,让我错愕。更让我错愕的是,我即将接手的这个 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建设项目 要建在地下!墙皮破损,电线裸露,没个好模样,人手就我和馆长小宁两个人。 小宁说买书的事情全听我的。书商纷纷发来书目,但我发现得自己动手编一个更适合本区读者的书目出来。我们的馆小,书少,这恰恰困难 稍微买偏了,就会大量被闲置。 碑林区是市中心商业繁华区,周末常有家长带小孩子来附近逛街,应该加大文学书和少儿书的占比。附近有全国最大的石碑博物馆,展出的不是绘画或者器皿珠宝,而是 字 。这个地方离我们图书馆步行只有几分钟,应该设立一

    • ¥47.5 ¥58 折扣:8.2折
    •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
    •   ( 40971 条评论 )
    • 李强 /2019-07-15/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 社会分层在任何社会、任何历史时期都是客观存在的,《当代中国社会分层》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的历史形成、现实状况、未来走向做了全方位探讨。中国社会结构在过去是一个倒 丁字型 结构,但随着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现在已经形成了 土字型 结构,这有赖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中产阶层队伍正在继续壮大。中国社会正在向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大所提出的,建成 橄榄型 分配格局目标迈进。社会学研究证明,一个规模庞大、构成多元的中产阶层,会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发展、不断向前的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形态基础。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产阶层也将成为在当下和未来促进并维护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的社会力量。

    • ¥46.6 ¥59 折扣:7.9折
    • 日常的深处
    •   ( 1244 条评论 )
    • 王小伟 /2023-11-01/ 中信出版社
    • 在物质生活高度繁荣的今天,人们时常被外物所累, 想 回到相对贫乏的过去,重回人与物的和谐关系。 为什么柴火灶比煤气灶烧菜更香? 为什么自行车比汽车似乎更能承载? 为什么炉子比暖气更暖人心? 这种对过去生活的罗曼蒂克的想法值得玩味。作者王小伟琢磨了一种恰当的、刻画生活的手段,从怀旧的影像中梳理内心,透过自身的经验和长辈的回忆,回顾八九十年代以来我们熟悉的技术人工物(俗称 东西 )是如何生灭的,试图解释为什么在之前的岁月物件是如此金贵,仿佛家庭成员,而现在的物件变成了纯粹的商品,不再需要人花心力照顾,只剩下干瘪的使用价值。这或许反映了人们生活底层的逻辑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本书中所谈论的诸多技术物是 70后 80后 和 90后 共同的回忆,有些是比较单纯的设备,比如电视、手机,有些是直接和生活相关的技术

    • ¥43.5 ¥58 折扣:7.5折
    • 我们从未中产过:社会流动性如何误导了我们(中产阶级为何焦虑?新中产新在何处?中产阶级存在吗?中产阶级为何迟迟不肯躺平?)
    •   ( 778 条评论 )
    • 【以】豪道斯·魏斯蔡一能译 /2024-01-01/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媒体中无所不在的中产阶级,有时被形容为一个雄心勃勃的群体,被触手可及的成功牵引;有时又被描述为一个缺乏安全感的群体,时时陷入坠落的恐惧。将他们团结起来的并不是繁荣,而是挥之不去的不安全感.负债资产和强制过劳。 当我们举债获得的财产的价值变得过于难以预测,当初决定投资时得到的关于未来的承诺显得不再可信时,我们就会迎来从中产阶级意识形态中觉醒的真正转折点。 不管中产阶级性创造了何种关于 自力更生 的乐观说法,我们都不是 也从来不曾是 中产阶级。 人类学家魏斯通过对德国、以色列和美国等国的民族志调研,勾勒出中产阶级这种观念是如何在身份政治乃至私人生活中对普通人的家庭施压的。这项极富原创性的研究将人类学和批判理论的研究路径熔炼一炉,通过对资本主义世界中典型行动者的分析,重新阐释了资本主义

    • ¥41 ¥52 折扣:7.9折
    • 译文经典精装系列·有闲阶级论
    •   ( 4265 条评论 )
    • [美] 索尔斯坦·凡勃仑 著,凌复华彭婧珞 译 /2019-10-01/ 上海译文出版社
    • 《有闲阶级论》为美国经济学家、制度经济学鼻祖凡勃伦的代表作之一,于1899年出版。 通过讨论有闲阶级的形成过程及其地位和价值,本书将社会学关注的焦点转移到 消费 之上,完成了里程碑式的研究,也奠定了凡勃伦主要著作的理论基础。 《有闲阶级论》对社会的辛辣批评在当时激起了轩然大波。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它对我们理解时下的社会仍不失为上佳参考。

    • ¥39.3 ¥48 折扣:8.2折
    • 北欧向左,美国向右?(译文纪实系列·更多)
    •   ( 331 条评论 )
    • 阿努·帕塔宁 /2024-03-01/ 上海译文出版社
    • 芬兰记者阿努 帕塔宁2008年搬到美国,她本来是充满自信的人,有成功的事业和充实的社交生活,可是来美国后不久就变得谨小慎微,充满自我怀疑。她发现,这里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切 从购买一部手机到为教育和儿童保育进行税务申报 和自己的北欧老家相比都更复杂和充满压力。起初,她把自己严重的焦虑归因于自己难以适应自由的新环境。但是随着越来越了解更多的美国人,她发现他们也和她一样倍感压力。为了理解美国和芬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她开始仔细观察这两个国家的日常生活,从政经文化、育儿教育、社会福利、医疗健保、两性关系、工作税制等政策差异优劣,在清晰详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给出具体建议。她澄清了那些说北欧国家是 大政府 高税收 福利国家养懒人 的常见误解,指出美国社会的金钱至上原则造成公民生活更大的风险性和更强

    • ¥47.5 ¥58 折扣:8.2折
    •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   ( 7514 条评论 )
    • 李银河 著 , 新经典 出品 /2021-05-01/ 上海三联书店
    • 女人谈性从来不该是一件羞耻的事。 从月经初潮、情窦初开,到恋爱、同居、婚姻,遍历性压抑、性无知的一代人,从何时开始踏上性学习旅程,又将如何面对生育、停经与更年期的挑战?社会学家李银河深入访谈47位中国女性,她们年龄跨度从29岁到55岁,来自各行各业,拥有不同的学历背景;内容涉及女性感情与性的方方面面,以生动的个体案例,书写一部女性的生活史。 中国第yi部关于女性感情与性的社会学专著,家喻户晓的女性主义入门读本。打破以男性叙事为主的公众话语,倾听女性的声音 每一位女性,都有她自己的话要说。

    • ¥44.25 ¥59 折扣:7.5折
    • 临终困局(译文纪实系列·更多)
    •   ( 210 条评论 )
    • 马蒂亚斯·特恩斯 著,王硕 译 /2024-04-30/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在德国的医院里,动手术、插管、放射治疗和人工呼吸这些业务 依据收费标准的不同,每人每天的住院治疗费用约在1600欧元 就是摇钱树。作者马蒂亚斯 特恩斯行医多年,接手病例无数,其中包括年老体衰,已经无法医治,只能依靠机器存活的患者。但面对这些病患,很多医生和医院所关心的并非如何去减轻患者的痛苦,而是如何获取经济利润。治疗越频繁、越复杂,他们的盈利空间就越大。为此,特恩斯医生呼吁: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姑息治疗,而非通过过度治疗去延长老年患者的痛苦,在具体评估之后,应该提倡姑息治疗,让病人有尊严地安详离世。本书通过外科手术、透析、放疗、人造营养等治疗手段下的各个活生生的病人的故事,真实呈现他们所面对的痛苦,所经历的过度治疗,揭露了德国现行医疗体系下不尊重病人意愿,为了获取高额的经济利润而进

    • ¥47.5 ¥58 折扣:8.2折
    • 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
    •   ( 17873 条评论 )
    • 田丰 林凯玄 著 , 新经典 出品 /2020-07-01/ 海豚出版社
    • 在深圳龙华三和人力资源市场,生活着一群 三和大神 。他们干一天玩三天,白天四处闲逛,晚上睡大街;吃5块钱一碗的 挂逼面 ,喝2块钱一大瓶的水,抽5毛钱一根的散装红双喜,在臭气熏天的网吧里呆到天明。混吃等死,得过且过,挣扎在城市边缘,在生存的极限自我麻痹。他们是城市化浪潮中掉队的人,是被时代遗弃的 零部件 。 留城无望,回村无意 ,是他们共同面临的两难困境。 社科院社会学学者 潜伏 三和,历时半年,完成了这份20多万字的研究笔记,并配有几十幅图片。采用白描式研究手法,还原三和青年生存处境,全景式展现 90后 和 00后 农民工流浪三和的生活,打破大众对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以点窥面,了解中国社会剧烈变革之下的城市化问题,探寻解决底层社会问题的进路。本书在突显学术价值的同时,体现人文关怀和学界对社会现实、劳动

    • ¥43.5 ¥58 折扣:7.5折
    • 赌命(译文纪实系列·自然与人)
    •   ( 178 条评论 )
    • 保罗·奥菲特 著,仇晓晨 译 /2024-05-01/ 上海译文出版社
    • 无论你选择化疗、X光检查还是心脏移植,每一个医疗决定,都是一种风险。 保罗 奥菲特医生指出,从三百多年前人类的第一次输血到现如今的新冠疫苗开发,风险,伴随着每一种新治疗手段的出现。 20世纪,美国人的人均寿命整整增长了30年,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现代医学的进步。同时,每一项医学突破都伴随着胜利与悲剧。 我们是否要接受,以及何时接受新技术? 输血、麻醉、化疗、疫苗、抗生素、X光检查、器官移植、基因工程、生物制剂,《赌命》从现代医学九种伟大成就入手,讲述每一种医学进步背后的风险故事。

    • ¥45 ¥55 折扣:8.2折
    • 老后破产:名为“长寿”的噩梦(译文纪实系列·日本现场观察)
    •   ( 25357 条评论 )
    • 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2018-07-01/ 上海译文出版社
    • 有存款,有房子,有年金,为什么还会 老后破产 ?长寿,这个幸福社会的象征,将成为压垮老后生活的*后一根稻草。 建筑公司的老板娘在独子过劳死、丈夫病逝之后顿失依靠,有病痛不敢看病,只求节省开销 宠物店老板关掉店铺专心护理重病的母亲,送走母亲后却无法再次就业,只能卖掉与母qingong同生活的房子以维持生计 中年失业的子女,仰赖双亲的养老金过活,*后却两代人双双破产 NHK特别节目录制组以 金钱问题 为主轴,揭露 老后破产 在居住、生活、医疗、人际关系等面向中的各种影响。案例中的每一位老人,年轻时都与你我一样认真工作,做好了退休后的储蓄计划,却从没想过老后生活如此孤独辛苦,甚至失去求生欲望。 老后破产 问题不只冲击65岁以上的老人,更进一步蔓延至工作人口。经济衰退、收入减少、物价上涨的危机纷至沓来,年轻人就业

    • ¥40.9 ¥50 折扣:8.2折
    • 理想国纪实13:谁住进了养老院: 当代中国的“银发海啸”与照护难题
    •   ( 742 条评论 )
    • [美] 葛玫 /2023-04-01/ 上海三联书店
    • 生育率的降低、预期寿命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改变,让养老成为当下中国老年人和中年人必须应对的一大难题,一场 银发海啸 呼啸而来。 这是一部针对中国养老机构的民族志调查报告。作者将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与照护理论相结合,从时间维度描述中国经历的养老形势变化,从空间维度展示不同形式的养老机构,分析当下养老困境,剖析老年人、家属及照护人员面对的衰老、死亡和照护难题。 基于在云南昆明历时13个月的实地调查和采访,作者从老年人视角呈现了衰老和照护的日常。以对老年人过往和当下经历的记述,揭示视自身为 累赘 的住进养老院老人的身体和心理感受;以在养老机构所见的人际交往,展现复杂的关系网络,探讨影响照护的多重关系视角。

    • ¥37.9 ¥48 折扣:7.9折
    • 要命的地方:家庭、生育与法律
    •   ( 617 条评论 )
    • 赵晓力 /2023-11-06/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八篇文本细读,八个 要命的地方 ,法学领域中坚学者赵晓力新作。本书尝试在一些根本性的人类生存处境中呈现法律问题,通过对《祝福》《窦娥冤》《鲁宾逊漂流记》《局外人》等经典叙事文本的精读与推究,带领读者整体地理解家庭、生育和与之相伴的法律问题的复杂、持久,深描并重现了人所处的具体文化世界和意义世界。

    • ¥48.3 ¥59 折扣:8.2折
    • 最好朝南(译文纪实系列·陌生的中国)
    •   ( 1892 条评论 )
    • 三明治 /2023-05-31/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女性在生育之前,知晓身体可能受到的伤害吗? 养育了3个孩子的22年婚姻,要因为惯性而延续吗? 长期遭遇家庭暴力,靠自己能离得成婚吗? 随先生搬到陌生城市,事业停滞,顺势成为 家庭主妇 是应该的吗? 一个母亲说不爱自己的孩子是被允许的吗? 做试管婴儿是因为想要一个孩子,还是不愿意接受自己是 生殖无能 ? 作为一名女性,不想来月经,可以吗? 送给妈妈一个跳蛋作礼物,会怎么样? 22位女性作者,24个真实的生命故事 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说: 女人如果打算写小说,她必须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在《好朝南》里,这些女性写作者用文字构建自己的 朝南房间 。她们大都不以写作为生,把故事写下来的目的,是理解自己。 这些故事是非常私人的个体遭遇,是对个人而言有重大意义的生命片段,是在日常生活中不会轻易对别人提起,

    • ¥47.5 ¥58 折扣:8.2折
    • 一个人最后的旅程(著名学者上野千鹤子新作,挑战老龄化社会无解困境)
    •   ( 8859 条评论 )
    • [日]上野千鹤子 著,任佳韫魏金美 译 /2021-10-01/ 浙江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继女性问题之后,上野千鹤子关注的又一个重要的社会领域。与女性一样,作为庞大的弱势群体,老年人的生活在经历了长期的被忽视之后,终于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这个超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晚年是否可以在家中安度?他们与子女的关系究竟如何?社会医疗和保障机构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上野千鹤子通过深入的社会调查和思考,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养老规划方案。她在分析了老后居家看护医疗状况以及多位临终者的实际案例后,主张即使没有亲友,或是身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也能选择一个人居家养老临终,有尊严并安心地走完人生后的旅程。 本书详细解答了老年人应该如何实现居家养老,是一本相当实用的晚年居家养老规划书。本书是写过希望临终前能有完善规划的人的,同时也写给那些想要让家人走

    • ¥45.8 ¥58 折扣:7.9折
    • 手机废人(译文纪实系列·日本现场观察)
    •   ( 1699 条评论 )
    • [日]石川结贵王雯婷李昊 译 /2022-10-03/ 上海译文出版社
    • 随着智能手机应用的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今天每个人不可或缺之物,它给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不为人知的弊端。你可能知道手机屏幕蓝光对眼睛有害,但你可能没有想到你对手机依赖的危险更大于蓝光。你可能为了填满业余时间而开始玩游戏,但后可能本末倒置,反被占去工作和私生活的时间 本书作者采访了对手机产生成瘾依赖的诸多案例,年龄段覆盖从幼儿到老年群体。比如,很多年轻母亲在育儿阶段为图省事,过早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不少母亲自己也是重度手机使用者,沉迷于各种APP而无暇顾及孩子需求,孩子在需要情感培养的阶段却无法与活生生的人产生足够互动,造成其成长后的个性冷漠的缺陷;进入校园后,不少孩子为了融入同学间以聊天软件和SNS组建起的社交圈而费神,而正是这一社交圈决定了校园内隐秘划分不同群体等级的

    • ¥31.1 ¥38 折扣:8.2折
    • 后工作时代(译文坐标)
    •   ( 609 条评论 )
    • 菲尔·琼斯 /2023-08-01/ 上海译文出版社
    •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技术奇迹的时代,电脑打败了人类国际象棋大师,AI写出了流行歌曲,机器正在学习阅读我们的思想 有人说,未来的世界中工作将会越来越自动化,算法将以惊人的速度处理大量的讯息,将带我们进入轻松工作的新世界,一个人人得以发展各式各样休闲活动的美好时代即将到来。然而,这些闪闪发光的表象,却是由数以百万计的工人最原始的人工劳动和低廉薪水所支撑。 而这些来自大量低薪劳工处理的数据被应用在各种方面,从无人驾驶汽车,到Google图像搜索等各种数据处理,尽管这已经是新数字经济中越来越强大的一部分,但却很少人知道隐蔽在这背后的真相 处理大量数据的都不是AI,而是通过网络远程接单的贫困人口。当大公司发现原始人工的成本低于AI,且识别精确度远高于AI,这样奇特又讽刺的新工作模式诞生了:一方面系统不再创

    • ¥31.1 ¥38 折扣:8.2折
    • 不知道自己生日的女孩(译文纪实系列·日本现场观察)
    •   ( 148 条评论 )
    • 黑川祥子 著,孙逢明 王慧 译 /2024-03-31/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童年遭受的虐待可能伴随一生。身体上的伤口有愈合之时,心灵的创伤却极难修复。受虐儿童往往陷入精神的困境。 美由经常画自己被关进笼子里的画。她会把金鱼、蝾螈和仓鼠装进瓶子和盒子里,事后却毫无记忆。 雅人总躲在窗帘后面,不理会任何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拓海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 非输即赢 的关系,总想用暴力让别的孩子屈服。 明日香即便遭受过虐待,也渴望和生母一起生活。因为生母一句不负责任的承诺,她处处为难养母,只为了 回家 。 被亲生父母抛弃,也没有从继母和养父母那里得到过爱的沙织,成年之后惊觉,她似乎不懂得如何爱自己的孩子 在家庭式抚养机构 家人之家 ,身心受到伤害的孩子与形同养父母的机构经营者、和自己有相似经历的其他孩子生活在一起,学习如何去爱、去信任。

    • ¥42.5 ¥52 折扣:8.2折
    • 没有面目的人(译文坐标)
    •   ( 532 条评论 )
    • 理查德·桑内特 著,周悟拿 译 /2023-10-01/ 上海译文出版社
    • 贺拉斯曾写道,一个人的品格取决于他与世界的联系。 品格 关乎我们珍视和想被承认的个人特质,我们也正因此而被他人所需要。但今天, 谁需要我? 却成了一个受到巨大挑战的问题。冷漠的现代资本主义对人们的努力无动于衷,每个员工都被设计成可以被替代,在一次次企业再造中被利用后弃之如敝屣,这明显而残酷地削弱了人之为人的价值感。 被集体裁员的IBM 程序员、被全自动设备侵蚀手艺的面包师、为挑战自我尝试转行却又铩羽而归的酒吧女店长、达沃斯论坛上如鱼得水的人生赢家 新的职业故事把弹性经验和静态的个人伦理分离,让员工止步于简单又肤浅的劳动,不再深入理解并投入工作。复杂的分工和高科技使专有技术不再属于任何职业,而只存在于支配人的程序之中。 讲究个人品格、相信工作的意义、不断提高技艺并成为不可替代的行家已经是上

    • ¥34.4 ¥42 折扣:8.2折
    • 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
    •   ( 7979 条评论 )
    • [日]三浦展三浦展) 著 陆秋实 戴铮 译 /2018-09-01/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流社会 这个术语在日本一经出现,立即引爆讨论。这一现象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社会 向下流动 的趋势正在世界悄然成形,团块次代这些年龄位于三十岁前半段的年轻人中,阶级意识有向下流动的趋势。2.其zuida的特征并不仅仅是低收入,更在于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愿、学习意愿、消费意愿等的全面下降,也可以说是 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 。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加入 下流社会 ,社会下沉的拉力愈来愈大,当全球社会纷纷向下流动。3.作者反对阶级固化,希望通过 机会的全盘平等 来防止社会阶层向下流动。 本书中所说的 下流阶层 并不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下层弱势人群,而是基本相当于 中流阶层中的下层 ;而 上流 指 中流阶层中的上层 。 中国也正遇到这样的社会趋向性挑战,读者可以从本书中获取警示与经验。

    • ¥47.5 ¥58 折扣:8.2折
    • 毒理学破案手册(译文纪实系列·真实罪案)
    •   ( 767 条评论 )
    • [美]黛博拉·布鲁姆温华 译 /2022-12-30/ 上海译文出版社
    • 《毒理学破案手册》讲述的是关于化学和刑侦、毒药和谋杀的迷人故事,作者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终身顾问、普利策奖得主,她通过11种具有代表性的毒物和相关著名案件的侦破,简述了毒理学这门现代科学在20世纪20年代的诞生以及随后的应用。 在20世纪初的纽约,毒物为完美犯罪提供了一条捷径。因为几乎没有什么办法能检测出尸体中的有毒物质,下毒者在用毒药解决麻烦后可以逍遥法外,以至于下毒杀人盛极一时。当时,科学在坦慕尼协会控制的验尸官办公室里没有一席之地;而且腐败猖獗,死亡证明由警察出具,只要买通,死者哪怕七窍流血也会是 自然死亡 。此外,20世纪初的工业创新使得大量现代毒药涌入美国,为聪明的下毒者创造了新的机会,也为早期的法医侦探带来了新的挑战。普通人为情为财下毒害命,更可怕的是,美国政府为了禁酒,公然在酒

    • ¥45.8 ¥56 折扣:8.2折
    • 东北游记(译文纪实系列·陌生的中国)
    •   ( 10417 条评论 )
    • [美]迈克尔·麦尔何雨珈译 /2017-01-01/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生活在现代中国的人,都明白见证传统流失、老景翻新的感觉。在北京,也许你上周还在一条巷子里的小店吃面条,下周再去就发现那儿已经变成了一堆瓦砾。 相比之下,东北的历史还不算那么遥远。 你乘坐的火车可能行驶在以沙皇命名的铁路上;你漫步而过的建筑不是佛教古寺,而是洋葱圆顶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你走过的大道两旁种着日本赤松;树木掩映之下,是殖民时期各国政府的办公楼,散发着浓浓的旧时代气息;你还可以去参观溥仪的 傀儡皇宫 ,看看二战时期日本关押盟军战俘的地方;你站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飞行员俯冲轰炸过的大桥上,就是站在中朝边境上,跨越了鸭绿江。 17世纪早期,东北,开始比较频繁地出现在有记载的古代历史中。当时在世界的另一边,莎士比亚正在创作经典戏剧,英格兰的清教徒登陆普利茅斯岩,开始创建美国。 也许

    • ¥45 ¥55 折扣:8.2折
    • 地狱里的希望:无国界医生的故事(译文纪实系列·人物)
    •   ( 2144 条评论 )
    • 【加】 丹?波托洛蒂林欣颐 译 /2022-01-03/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当战火掀起,联合国人员在机场大排长龙等候离开时,无国界医师正抵达入境,准备执行紧急任务。在海地刚搭建好的妇产中心,加拿大籍医师温蒂一天要接生40个新生儿。意大利医生柯西非法进入南苏丹,在摄氏50度的环境下照料绝望的战争伤患。在武装民兵随时会闯入的情况下,美国医生法兰克穿越停火线,去布瓦凯的医院抢救被冲锋枪扫射的人 这些就是无国界医生救援工作的真实故事。他们被称为 地狱中的希望 。本书作者以记者身份深入无国界医生,平实地报道人道组织所面对的各种现象与议题,并透过采访在各偏远地区实地工作的医生、护士以及后勤人员等,揭露无国界组织成员时时面临,但鲜为外界所知的人类苦楚与丑陋真相,同时侧写参与行动的医师以及他们本身心理面所受的影响,带读者深入了解无国界医生的救援工作、所遭遇的挫折与危机,以

    • ¥45 ¥55 折扣:8.2折
    • 被抹去的一家(译文纪实系列·真实罪案)
    •   ( 2651 条评论 )
    • 【日】丰田正义豊田正義) 著 张士杰殷玥 译 /2022-04-15/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他们为什么不逃走? 语言暴力、电击殴打、社会隔绝、指使谋杀, 摧毁受害者人格的恐怖深渊。 北九州连环监禁杀人案发生在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八年间,但直到二〇〇二年才浮出水面。这桩前所未有的恶性案件震惊日本。 主犯松永太和绪方纯子虽未登记结婚但形同夫妻。松永太对绪方纯子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家暴,通过精神和肉体双重虐待对后者实施 洗脑 ,令其成为自己的帮凶。 被害的七人中有六人是绪方纯子的亲属,松永太没有亲自动手,而是用暴力支配受害者。他将受害者分级排序,制造恐慌。为了不被惩罚,为了不落到等级的末位,受害者彼此监视告密,直至互相残杀

    • ¥42.5 ¥52 折扣:8.2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