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莹著的《上楼之后:村改居社区的组织再造与秩序重建》的研究范围“横跨”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两个领域,抓住了城镇化道路转型的关键,其研究视角从政府切入,准确把握住了当前城镇化的主要矛盾。该书从空间、组织、党建、认同等方面进行考察,实际上是从不同的层面来看待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安置问题。此书很为重要和有意义的发现之一,就是从几个案例的形成过程来看,各种因为政策产生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也不断地被政策化解,这得益于案例中表现出来的“上下融合”的机制,达到了一种作者所谓“非冲突治理”的状态。
本书是清华中国农村研究院(以下简称农研院)1新科研成果的汇集,包括农研院设立的首席专家课题、重大课题和重点研究课题共9项。这些课题由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主持承担,研究内容涉及现代农业、粮食和农产品、脱贫攻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金融、农村改革等方面,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
俞可平主编的这本《城市治理现代化与城市治理创新》共分8章,分别选取了北京、上海、长春、西安、杭州、广州、成都、深圳等8个特大型城市,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全面解析它们在治理方面的有益探索,力图探索中国特色特大型城市治理的现代化之路。有实践,有理论,对其它地方的城市之工作具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广东省社会治理蓬勃发展,日新月异,在公共事务决策征询民意制度、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制度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为国家及其它地区提供了丰富的社会治理创新经验。如今,广东省社会治理创新已经进入到攻坚期和转型期,新时代要求社会治理创新要适时由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实现由低质量向高质量的跨越。本书既有研究,拟引入生命周期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对广东省社会治理创新进行诠释;构建社会治理创新的生命周期曲线;从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两方面剖析社会治理创新动力的影响因素;从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两方面重构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路径。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城乡居民平等获取公共文化权利的重要抓手,是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任务。本书首先简要分析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依据,然后多途径调查剖析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需求现状、典型案例及其创新举措,基于调查结果分别阐述和提出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和路径。
本书的研究目标为:在双向度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农民工个体单向度的生命历程与农民工群体多向度的流迁模式交互导致该群体日趋分化的同时,其细分亚群体社会保护需求位序与需求结构呈现出明显异质性特征。借此现实,本书一方面试图辨析该群体分化现状及不同亚群体社会保护需求位序与需求结构;另一方面,本书将探讨农民工社会政策应如何积极因应、调适以差别化满足高度分化农民工群体异质性的社会保护需求。
《冲突与弥合:家庭社会工作案例研究》从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特征、历史回溯、相关理论及常用方法的介绍中,让读者对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框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重点通过十个家庭案例的深入分析,展示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家庭应对各种压力、解决面临的问题中所运用的专业理论与方法。案例涉及的家庭问题如:夫妻关系冲突、家庭暴力、单亲抚养、、精神创伤、失定制庭、亲子沟通等。本书使用于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和学生,也可供专门从事家庭婚姻辅导、社区民事调解的实务工作者使用。
本书收录了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等23 个国家约500 个知名科技社团的基本信息, 整合并分类介绍了这些科技社团的基本情况, 涉及理、工、农、医、交叉学科五大领域, 涵盖科技社团基本信息、历史沿革、愿景使命、治理结构、会员情况、期刊与奖励六个方面的内容。本书的出版可为深化我国科技社团治理改革提供信息支撑, 使更多的研究者、领导者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获得各国知名科技社团的信息, 为我国科技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