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政府行政部门的体制机制改革也在稳步推进,本书探讨的政府部门间合作问题正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议题。 由于组织间关系日益复杂,政府面临的诸多复杂政策问题,靠单一的组织、机构或部门往往很难获得有效解决。为了实现高效的政府治理,各级政府探索转变管理方式,完善部门间合作。为了从理论上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讨,本书基于资源依赖、整体性治理、无缝隙政府和博弈理论等相关基础理论,建构了制度空间、合作机制、行为动机与策略组合的分析框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政府部门间合作的行动逻辑进行分析。 本书全面梳理了政府部门间合作的组织路径和技术路径,深入剖析了影响政府部门间合作的因素,并结合食品安全监管、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的具体
本书基于技艺和人工品的治理哲学范式和界面治理的理论视角,以北京市超大城市治理的变革实践为基础,尝试回答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路何以可能,如何建构让人生活更美好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真正实现 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 。通过建构多层次嵌套界面治理框架,提出超大城市治理需要处理的战略议题、横向和纵向议题、自身议题、政民互动议题等核心议题,重点关注认知治理、关系治理、发展治理、基层治理、文化治理、互动治理、乡村治理、数字治理等内容,以期实现概念框架建构、理论阐述和案例研究三者统一,推动中国自主的超大城市治理知识体系形成,从而为中国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和智慧。
全球各类自然、人为灾害事故频发,不但给民生造成巨大损失,也易引发严重的社会动荡,不可避免地对政府的管理形成压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价值的提升,公共安全管理作为一种行业和学科,已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广泛研究,本书正是基于这些研究的成果,系统地介绍了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本书具体介绍了公共安全管理的概念、理论、历史沿革,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公共安全管理组织、管理系统、管理阶段以及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公共安全管理现状,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政府及民间组织如何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如何制定有效可行的灾害减除和应变措施,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了解公共安全管理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实现公民健康权的必要手段,其改革历程直接体现着政府对它的价值定位、发展模式选择、经济增长与公平的互动,以及政府、市场与公民的关系。本书通过对1949年至今的中国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中公平的波动轨迹及动因进行分析,试图回答三个问题:(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医疗卫生服务历史沿革中公平的波动轨迹是什么?(2)为什么不同于国际潮流,中国的改革出现了 钟摆式 公平的特点?(3) 钟摆式 公平的动因及风险是什么?风险又该如何规避?如何探索高效、公平、可持续的改革发展模式?
本书从城市公共部门风险管理的视角联结了技术性规划、公共决策与各类灾害风险的管控。引言限定了主要概念和理论的范围、框架和假设。正文部分系统梳理并有机整合了规划、决策与风险的主要理论和挑战。第二部分针对城市和城镇化社区特有的风险种类集合并提出了相关理论,辅以各国(以美国与中国为主)案例。结语回顾了全书的主要观点,并对关键的理论空白提出一点哲学思考,以期能抛砖引玉。
《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设置六章: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优惠政策。各章都设有 案例导入 ,正文中穿插 知识链接 专家提示 拓展阅读 等背景知识和相关资料,内容精练,切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和关键问题。本书编写的主旨是作为新型农民培训用教材,也可作为中、高职学生学习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籍使用。
三违 顾名思义就是: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它一直都是安全管理一直努力消除的目标,否则一旦发生事故,轻者个人痛苦,企业损失;重者将付出生命的代价和家庭的破碎。还会给国家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一定要与 三违 现象做不懈的斗争。
本书为“城记”丛书之一,从城市说、专家说、作家说三个角度,结合2020中国拥有感城市报告,阐述外和城市相关概念。以多届上榜的城市,如杭州、成都、广州等作为城市案例,详细梳理、深入研究。以作家专栏文章城市案例分析专家点评为主体内容,其中作家专栏文章为对城市的人文描述;案例分析是结合几个城市各自特质,如杭州的数字治理、成都的花园城市等,剖析城市的治理经验;专家点评即邀请学界知名专家学者对城市基本特征、优选做法及未来发展作出评析。
苏州市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为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苏州法治城市建设,既是我国的依法治国方略在苏州的贯彻落实,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苏州的具体实践,也是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苏州在推进法治建设方面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法治力 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苏州样本》总结苏州法治城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为基层社会法制化建设提供了苏州个案,对探索完善基层治理制度建设、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良性互动,都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北京街道发展报告NO.2(广安门外篇 2018版)》以“推进区域科学治理,提升城市品质”为主线,对广安门外街道推进区域化党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社区自治体系建设、薄弱地块更新整治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4+4”违法建设治理模式、“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社会保障服务标准化、居民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化等典型经验。
本书是继《我们之所以是我们——中西方差异的人文渊源》、《中华民族:积淀五千年的文化自信》之后,蒋海先生的第三本力作。 作者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比较了中西方各时期的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后发现,中西方社会之间存在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相互较量并形成主导力,谁掌握了各历史阶段*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技术,谁就获得了更强的文化渗透力,并逐步掌握了世界话语权,乃至决定权。基于此,作者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整套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社会特点的人文秩序理论,期望未来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之路,能够实现掌握*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技术,成为对世界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类负责的大国文化使者。 在具体的层面,作者提出,重塑人文秩序应该从每个人的现在做起,从每个人所拥有的自然人和社会人两种不同的身份做起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互联网日渐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网络空间将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与信息化、高科技等非传统的安全问题汇聚于一体,成为各国为确保国家安全必须抢夺的 制高点 。与此同时,各国对构建全球性网络空间管理共同体的需求也日益强烈,互联网治理成了一个全球性的课题。 本书从传播的角度对互联网治理的相关议题进行探讨,集中于 网络中立 被遗忘权 和 网络恐怖主义 这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兴热点和全球瞩目的领域,既有理论和政策层面的专业解读,也极具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同时对国际案例和经验的剖析独具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