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文化中, 儿童是如何被养育成人的? 儿童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 他们又给家庭和社区的结构带来何种改变? 《童年人类学》一书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本书作者戴维 兰西认为, 我们那些关于儿童的习以为常的认识都是狭隘的、受文化局限的。戴维 兰西通过收集来自多个研究领域的证据证明: 在美国主流社会中, 婴儿被认为是珍贵的、天真的、非常可爱的 小天使 但是, 也有其他的一些社会认为, 婴儿是不受欢迎的、给人添麻烦的 调换儿 , 或者是被需要的、实际上却被商品化的 财产 。人类世界存在着各种不同形态的 童年,每一种童年都深受其所处文化的影响。 本书研究了家庭结构与生殖现象、家庭或社区中的儿童照顾者的概况、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待遇、儿童的游戏、儿童的工作、儿童的学校教育, 以及儿童向成年过渡等方面的问题; 它以其他社会的童年作为
本书是李泽厚原创性思想系统 人类学历史本体论 的*文本。它采取积淀论的哲学心理学方向,融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经典哲学于一炉,以 人活着 、 度的本体性 等的重构建设,反对后现代,凸显出当今人类与个体的命运问题。 伦理学纲要 承继中国情本体传统,从 人之所以为人 出发,将道德、伦理作内外二分等。 认识论纲要 提出 度 应作为认识论的*范畴,也指出中国实用理性有优点,但有忽视逻辑和思辨的缺失。 存在论纲要 围绕 人活着 及某些宗教-美学论议,为本无形而上存在论传统的中国 哲学 ,开出一条 后哲学 之路。
本书为你全面介绍人类学,帮助你理解人类的多样性,将人类学的典型案例与当下其他学科的发现进行比较和分析,讨论人类学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研究考古发掘、遗传学和其他生物学上的发现,评述语言学的洞察、民族志材料及理论上的启示、应用人类学中有意义的实例,以及对全球热点问题的关注。本书能够结合经典论题与新鲜材料,激起你的学习兴趣,引发你批评性的反思,使你收获灵感与顿悟。本书帮助读者以直观方式覆盖整个人类学学科的知识体系,鼓励读者领会人类多样性的丰富与复杂,理解人类的过去和现在为何会存在如此多的差异与共性, 可以把这本书作为一本学习人类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南。
《要命还是要灵魂》 本书讲述了一个在美老挝裔家庭为女儿寻医治病的真实故事。黎亚一家是苗族难民,1980年从老挝移民到美国。黎亚大约三个月大时,突发癫痫,被母亲抱着来到默塞德医院求诊。不通苗语的急诊医生将黎亚误诊为 初期支气管肺炎 ,开了药后便请他们离开。在以后的岁月中,黎亚频繁地进出医院,在被专业医生确诊后,她的情况依然不见好转。医生发现,黎亚的父母根本没有按指示给黎亚服药。 在苗族,癫痫被认为是一种光彩的病,代表此人受到神召,所以黎亚特别受父母疼爱。黎亚的父母更相信苗族传统的治疗方式,他们认为医生开的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致病。在黎亚病情越发严重时,他们已经无法信任医生能够治好黎亚。 双方言语不通,所处的文化背景也不同,西方医学要 生命 ,而苗族文化要 灵魂 ,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导致一次
本书收录了清代顾炎武、黄宗羲等 369位学者的画像,全部用写真手法摹绘。全书原分两集出版,*集是叶衍兰积三十年之力搜集而成,并撰有小传,用小楷书写,但生前并未印行,其孙叶恭绰继承祖父遗志,先于1928年将*集交商务印书馆影印问世。以后即着手继续搜集,经二十年之久,又得200人,编为第二集,由江西画师杨鹏秋摹绘,并私人出资,由珂罗版社影印出版。此次整理出版,对原图继续影印,*集小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祖武先生手写誊录并加标点;第二集,原书有图象无文字,由陈祖武先生仿*集小传风格,为第二集补出小传,并手写誊录。 丛书简介: 为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决定自2010 年始,设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本书以西藏有代表性的22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访谈对象,历时三年,通过大量田野考察而形成。全书共涉及8类22项非遗保护项目,内容涵盖西藏音乐、歌舞、绘画、手工制作、医药等多个方面,基本上呈现了西藏非遗保护名录的特征特色。作为一部口述史,本书在文字方面尽量保持了口述人的叙述风格,从中可以深切体会到他们对这些特有文化的热爱,也可以看出他们作为传承人的担当。数百幅配图,锦上添花,全面、鲜活地展示每一传承艺术的制作场景、传授过程等,将西藏非遗文化表现地更为立体,让读者为之耳目一新。
本书是南美洲人类学民族志研究的经典之作,其研究视角和写作方法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书主要研究了殖民主义给哥伦比亚印第安人社会带来的 恐惧 ,以及当地印第安人运用萨满教进行的 治疗 行为。作者以大量文献资料和自己的田野调查资料指出,殖民主义和萨满教这两种文化力量既非完全对立,也非一方将另一方完全同化,而是在殖民恐怖所创造的 死亡空间 中进行了共同创造,形成了一种迄今仍给这些地区带来秩序和混乱的力量。
《金枝》系弗雷泽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基于世界各地相关材料分析,揭示了人类思想活动经由 巫术 宗教 科学 的更迭模式及其逻辑规律,提出了 巫术先于宗教 的著名论断,并运用历史比较法,系统梳理,抽绎出了巫术与宗教的严整体系,重新建构了 原始社会 的图景。文笔清丽,义理明畅,读之不忍释卷。 该书影响巨大,不囿于人类学,对西方文学颇具推动力,催生了现代主义的原始情绪,对现当代的人类学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本书在国家治理视角下,通过对明清云南省志的全面解析,对明清云南民族认知演进和国家西南边疆治理进行深入研究。指出明清对云南民族的认知经历了由收集民族表征信息到关注民族历史记忆民族认同的发展过程,认知模式也由明代墨渍晕染式逐步转变为清代链条式;认为明清国家通过主观能动举措形成对云南诸多民族的认知,成为国家西南边疆治理的基础,民族认知与治理之间存在互动调适关系;以对普洱府和对怒人、俅人(今独龙族)的认知为例,实证探讨了民族认知及治理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边疆民族建构的重大意义。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编辑出版的专题数据资料之一,是人口普查资料开发利用的重要成果。它涵盖了2020年全国各县级单位的人口数量、结构以及家庭居住状况等多项指标,是自2000年以来历次人口普查都公开发布的系统、详实的县级大型人口数据资料。
《人类学:人类的挑战(第14版)(全彩)》内容简介:本书为你全面介绍人类学,帮助你理解人类的多样性,重新回顾人类学的原型案例,并将这些案例与当下其他学科的发现进行比较和权衡,包括研究方法论上的创新、考古发掘、遗传学,以及其他生物学上的发现、语言学的洞察、民族志材料、理论上的启示以及应用人类学当中有意义的例子,以及对全球热点问题的关注,让这本书能够结合经典论题与新鲜材料,激起你的学习兴趣,引发批判性的反思,使你收获灵感与顿悟。
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9-2020)聚焦 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决胜全面小康 ,在结合民族地区特别是 三区三州 具体现实基础上,总结了更为详尽的脱贫攻坚做法、经验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宏观政策、政府干部和个体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书还包括了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央企扶贫和独龙族整族脱贫的专题报告,为民族地区特别是 三区三州 完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现实参照。总报告叙述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决胜小康的成就、经验与挑战,分报告分别述及西藏、南疆、甘肃、云南、青海是如何破解深度贫困的,专题报告则从旅游、异地搬迁等方面讲述了民族地区脱贫的经验与启示。
本书作者在世界上 难调查的吸毒人群之中,就 治理和药物管制难题的 问题进行了16年的探索,在深入探讨吸毒行为的社会文化根源、 成瘾机制、 药理的主位感知与文化建构以及 成瘾的社会后果与危害之后,提炼出高危行为的个案要素分析法与 社会性成瘾这一分析性概念。 这部隐含批判医学人类学理论分析的 民族志,以扎实的田野调查、丰富的深度访谈个案、充分的主体表达空间,客观理性平和地呈现 、 问题与吸毒人群。 书中许多深度访谈个案读来颇具震撼力与穿透力,使读者能够透视吸毒人群的生活、内心以及致瘾药物的迷幻世界,在民族志的寓言与风险社会的意义上,揭示了人生风险警醒意义与公共卫生警示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