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我国流动人口生活状况和经济融入问题进行梳理,采用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揭示出我国流动人口的一些数量特征,分析影响我国流动人口经济融入的重要因素,探究我国流动人口的生活状况,为促进流动人口就业和积极参与社会生产活动、提高流动人口个人和家庭的收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从《朱子语类》中选取部分词汇,先进行语义范畴分类,整体命名为“身体动作类”范畴。具有代表性的身体动作可分为三类,分别为“手部动作类”、“口部动作类”和“脚部行走类及其相关因素”(包括行走的载体——道路、性质、施事等),这三类就是三个小范畴。然后把属于各个小范畴的词群放在一起再进行更深一层的语义及认知分析。本书以“语义范畴”及“词群”理论为研究框架,同时还涉及到文字学、词汇学、认知语义学、语言类型学等基础理论,力求在继承传统词汇研究方法的同时,在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方法上体现出的创新性。
本书收录八篇于1974—1991年间发表的人类学史论文,主要关注两位在现代民族志田野工作的发展和人类学学科制度化过程中影响深远的人物:鲍亚士与马林诺斯基,并讲述作为人类学基本方法的田野工作的兴起,及其符码化与神秘化过程。涉及人类学史的几个重要主题:人类学的“浪漫原始主义”;人类学与更大的社会政治场域的关联与冲突;其“科学”志向与获取“素材”的主观方式之间的张力,等等。 作者利用诸多不同时间、地点的民族志作家的田野报告及未出版的手稿进行深入研究,以历史的眼光对人类学“神话”进行审视,为我们提供了对人类学“文化”的深刻洞见。
本书联合医疗器械行业监管机构、研究机构、临床医学工程专家学者等共同编撰。旨在通过对医疗设备及医用耗材近三年的注册审批、市场监管、配置评价、招投标情况、进出口贸易等数据的分析,对外医疗器械的应用情况及先进经验进行对标研究,数据翔实,覆盖范围广,工具性强,可读性高,为医疗行业的管理、临床医学工程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