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文化中, 儿童是如何被养育成人的? 儿童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 他们又给家庭和社区的结构带来何种改变? 《童年人类学》一书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本书作者戴维 兰西认为, 我们那些关于儿童的习以为常的认识都是狭隘的、受文化局限的。戴维 兰西通过收集来自多个研究领域的证据证明: 在美国主流社会中, 婴儿被认为是珍贵的、天真的、非常可爱的 小天使 但是, 也有其他的一些社会认为, 婴儿是不受欢迎的、给人添麻烦的 调换儿 , 或者是被需要的、实际上却被商品化的 财产 。人类世界存在着各种不同形态的 童年,每一种童年都深受其所处文化的影响。 本书研究了家庭结构与生殖现象、家庭或社区中的儿童照顾者的概况、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待遇、儿童的游戏、儿童的工作、儿童的学校教育, 以及儿童向成年过渡等方面的问题; 它以其他社会的童年作为
人类学是一门对人类怀着无限好奇心的学科。关于人类的种种问题,人类学家都想寻求答案。 这本《人类学:第13版》涵盖了各种文化和社会现象,是一本关于人类学的综合性读本。它旨在为大学的人类学教育提供支持,为感兴趣的人提供入门引导。本书被作为美国各高校人类学的标准教材,读者从中可以了解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人类在不同环境中创造出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宗教体系,并通过比较研究,找出这些文化制度之间的异同,从而探求人类存在的本质。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28章,每个章节涵盖一个特定的主题:第一部分介绍人类学的学科体系并对人类学家使用的方法进行综合论述。第二部分关注从早期哺乳动物到现代人类的进化。第三部分讨论关于文化何时与如何演化的证据,以及逐渐促成较复杂文化发展的可能因素。第四部分尝试用
本书为你全面介绍人类学,帮助你理解人类的多样性,将人类学的典型案例与当下其他学科的发现进行比较和分析,讨论人类学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研究考古发掘、遗传学和其他生物学上的发现,评述语言学的洞察、民族志材料及理论上的启示、应用人类学中有意义的实例,以及对全球热点问题的关注。本书能够结合经典论题与新鲜材料,激起你的学习兴趣,引发你批评性的反思,使你收获灵感与顿悟。本书帮助读者以直观方式覆盖整个人类学学科的知识体系,鼓励读者领会人类多样性的丰富与复杂,理解人类的过去和现在为何会存在如此多的差异与共性, 可以把这本书作为一本学习人类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南。
《移民与文化》 大多数评论者都会联系当下的政治格局与环境来观察移民问题。在这样的视角下,人们可能只关注到了这个大议题的一个侧面,从而失却了更宏观深刻的视角。托马斯 索威尔的这部新作为我们从历史中找到了移民问题的注脚,他展示出了世界移民历史在长时期内的演变状况,拥有一种全球化的新面向。本书展示了世界各地移民身上所具备的不同文化特性,这种特性即使在颠沛流离当中也未曾从这些移民身上消泯。对于特定的种族和族群,他们在新栖居地所扮演的角色,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知识,以及其他形式的 人力资本 都值得我们深思。 移民群体本身是具有某种结构的,不同的群体在移民活动中都呈现出不同特点,德国人、日本人、意大利人、海外中国人、流亡的犹太人和漂泊的印度人有着各自的收获和伤痛。索威尔在叙述中尝试着回答了以下
希腊罗马世界中的黑人地位问题是国际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重要议题。本书通过对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与以埃塞俄比亚为主的黑人的关系和态度的详细考察,认为希腊罗马社会不存在对黑人的种族性歧视和偏见,但基督教文化对黑人的极度负面描述为现代种族主义者留下了借口,也把反种族主义者置于尴尬的境地。
《黑水环绕是边城----黑龙江省塔河县开库康乡开库康村调查报告》着重分析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这个中俄边境小村庄的巨大变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为了解和研究中国边疆地区农村现状和未来发展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站在祖国的*东端----黑龙江省抚远县通江乡小河子村调查报告》从基层组织、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全部展示了这个具有诸多内涵的村庄全景。 《界江边上小山村----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鸥浦乡鸥浦村调查报告》通过详实的调查数据较全面地展示了鸥浦这个黑龙江边的革命村庄自建村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藏东南人类活动遗迹与生存环境调查》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藏东南人类活动遗迹与生存环境调查”的总结成果,也是“人类活动历史与影响”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参与科考专题的科研人员共同撰写。《藏东南人类活动遗迹与生存环境调查》共6章,包括此次科考的背景、意义、基础和概况,藏东南人类活动遗迹、藏东南门珞文化、墨脱县农牧业等古今人类活动和经济模式的调查及初步分析,同时也包括了藏东南地区古人类活动的生存环境调查以及该地区人类活动历史和生存环境关系的初步分析结果。 《藏东南人类活动遗迹与生存环境调查》内容翔实、结构严谨、可读性较强,是了解藏东南地区地理、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将对青藏高原环境演变、考古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本书分为总报告、地区报告、专题报告三部分。总报告从民族地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结合民族地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工业现代化和升级发展现代化服务业三方面揭示民族地区在2021~2023年推进经济现代化的重点举措和现实成效;地区报告详述了青海、宁夏、西藏、云南、内蒙古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和经验总结;专题报告围绕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飞地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进展与成效、文旅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与现代化发展等议题展开详细讨论。本书引用官方已公开数据,如实、具体反映了民族地区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和经济现代化方面的成效,为深刻理解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提供了实证背景。
本书在国家治理视角下,通过对明清云南省志的全面解析,对明清云南民族认知演进和国家西南边疆治理进行深入研究。指出明清对云南民族的认知经历了由收集民族表征信息到关注民族历史记忆民族认同的发展过程,认知模式也由明代墨渍晕染式逐步转变为清代链条式;认为明清国家通过主观能动举措形成对云南诸多民族的认知,成为国家西南边疆治理的基础,民族认知与治理之间存在互动调适关系;以对普洱府和对怒人、俅人(今独龙族)的认知为例,实证探讨了民族认知及治理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边疆民族建构的重大意义。
《金枝》是一部卷帙浩繁,包罗万象的古典人类学巨著。它对早期人类巫术、宗教、仪式和思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在本书中,弗雷泽表达的核心观点就是:我们目前所了解的一切人类较高级的思想活动,都经历了
1908年,英国古典学家、数学史家希思(Thomas Heath,1861—1940)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其从古希腊文翻译的《几何原本》英译本,并附上了译者大量的评注,1926年推出修订本。1952
本书是叶秀山、王树人总主编的《西方哲学史》(学术版)之分卷,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早期希腊哲学”介绍了米利都学派、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及其前期学派、爱利亚学派、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和复兴伊奥尼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和灵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百年就是不断推进“两个结合”,不断创新发展的一百年。本书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百年视野,运用综合创新的研究方法,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本书论述了一个建立在神权基础之上的思想体系的演变历程。这是一个与世俗性中华文化本质相异的思想体系。但中华文化的世俗性特征,以及它所具有的积极意义,长期被近现代中国的一些学者所无视和质疑。从古至今一个有
《青年黑格尔》由格奥尔格·卢卡奇于1938年完成,1948年在苏黎士出版,是卢卡奇转向马克思主义成熟期之后,以马克思的思想和方法论为指导原则写成的黑格尔研究的经典之作。全书分为四个章节,按照时间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