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文化中, 儿童是如何被养育成人的? 儿童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 他们又给家庭和社区的结构带来何种改变? 《童年人类学》一书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本书作者戴维 兰西认为, 我们那些关于儿童的习以为常的认识都是狭隘的、受文化局限的。戴维 兰西通过收集来自多个研究领域的证据证明: 在美国主流社会中, 婴儿被认为是珍贵的、天真的、非常可爱的 小天使 但是, 也有其他的一些社会认为, 婴儿是不受欢迎的、给人添麻烦的 调换儿 , 或者是被需要的、实际上却被商品化的 财产 。人类世界存在着各种不同形态的 童年,每一种童年都深受其所处文化的影响。 本书研究了家庭结构与生殖现象、家庭或社区中的儿童照顾者的概况、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待遇、儿童的游戏、儿童的工作、儿童的学校教育, 以及儿童向成年过渡等方面的问题; 它以其他社会的童年作为
本书描绘了自苏格兰与英格兰的《联合法案》诞生至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期间英国国家的形成历程。通过描述那些对 英国性 形成至关重要事件,如新教信仰、帝国扩张红利、美国独立、统治精英及王室形象的变化、英法战争、女权发展、废奴运动、天主教徒解放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等,作者琳达 科利向我们揭示了大不列颠如何凝聚成一个更加统一的国家。同时,她也通过历史维度向我们展示了 英国性 日后的发展方向。 1992年该书第一版问世,随即在联合王国和其他地方激起一场关于国家身份的大讨论,此后常销不衰,并于2009年推出修订版。科利在书中所运用的史料十分丰富,并配有大量18、19世纪的政治讽刺画,使之趣味盎然,引人入胜。
健康人类学高度关注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还极为关注健康问题对社会现实、集体意识以及文化认同的作用。因而健康人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即是健康与文化思想的互动以及疾病与社会关系的张力。健康人类学是人类学中为生机勃勃的分支学科之一,近年来在中国也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已经从翻译境外论著和介绍西方理论的历史阶段升华到扎根中国本土的实证研究和思想建树阶段。本文选纳入的研究成果注重了社会分层、疾病认知、就医行为、医事伦理、灵性护理、患者反思、病友互助以及地方生物学对我国公民健康的深远影响。这些研究还从医学多元性、生育制度、带病生存、医患关系、长省安康、临终关怀以及医疗家庭主义等视角,一方面揭示 了我国医疗社会生态持续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阐述了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
《人生之书:你想过怎样的一生 你想与谁相伴一生(全2册)》由(德)海克·法勒文
《金枝》系弗雷泽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基于世界各地相关材料分析,揭示了人类思想活动经由 巫术 宗教 科学 的更迭模式及其逻辑规律,提出了 巫术先于宗教 的著名论断,并运用历史比较法,系统梳理,抽绎出了巫术与宗教的严整体系,重新建构了 原始社会 的图景。文笔清丽,义理明畅,读之不忍释卷。 该书影响巨大,不囿于人类学,对西方文学颇具推动力,催生了现代主义的原始情绪,对现当代的人类学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本书是南美洲人类学民族志研究的经典之作,其研究视角和写作方法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书主要研究了殖民主义给哥伦比亚印第安人社会带来的 恐惧 ,以及当地印第安人运用萨满教进行的 治疗 行为。作者以大量文献资料和自己的田野调查资料指出,殖民主义和萨满教这两种文化力量既非完全对立,也非一方将另一方完全同化,而是在殖民恐怖所创造的 死亡空间 中进行了共同创造,形成了一种迄今仍给这些地区带来秩序和混乱的力量。
本书是南美洲人类学民族志研究的**之作,其研究视角和写作方法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书主要研究了殖民主义给哥伦比亚印**安人社会带来的 恐惧 ,以及**地印**安人运用萨满教进行的 治疗 行为。作者以大量文献资料和自己的田野调查资料指出,殖民主义和萨满教这两种文化力量既非**对立,也非一方将另一方**同化,而是在殖民恐怖所创造的 死亡空间 中进行了共同创造,形成了一种迄今仍给这些地区带来秩序和混乱的力量。
本书在国家治理视角下,通过对明清云南省志的全面解析,对明清云南民族认知演进和国家西南边疆治理进行深入研究。指出明清对云南民族的认知经历了由收集民族表征信息到关注民族历史记忆民族认同的发展过程,认知模式也由明代墨渍晕染式逐步转变为清代链条式;认为明清国家通过主观能动举措形成对云南诸多民族的认知,成为国家西南边疆治理的基础,民族认知与治理之间存在互动调适关系;以对普洱府和对怒人、俅人(今独龙族)的认知为例,实证探讨了民族认知及治理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边疆民族建构的重大意义。
这是一部全面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著作,霍克海默亲自作序。作者取得了丰富的一手材料,并由学派亲历者亲自校正,客观记叙了社会研究所从成立到迁回德国的历史,概括了法兰克福学派在其英雄时期的主要思想成就,是一本
本卷收录的四份文本《论一种全部哲学形式的可能性》《论自我作为哲学的本原》《关于独断论与批判论的哲学书信》《论知识学的唯心论阐释》均为年方弱冠的谢林于1794至1797年间所作,这四份文本构成了青年时代
本书是知名学者金观涛在科学哲学领域,从70年代至今思考进路的总结性著作。其以系统论方法贯穿多个科学领域,涉及唯物论、辩证法、逻辑悖论、认知科学等等,进而对生命的的起源、生长和老化机制,进化论等进行论述
《利维坦》是西方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之一的托马斯· 霍布斯所创作的政治学著作,1651年首次出版。全书共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论人”,以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为出发点,论述“自然状态”和自然法的问题。第二部分
《西方哲学史》本书为哲学思想提供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历史梳理,并附有大量具有极高价值的一手文本。本文是一本全面的、以历史为线索编排的哲学入门书籍,传达出了本学科的丰富性,并为学生提供了西方哲学发展的专业知
《启示哲学》与《启示哲学导论》构成了一个整体。如果说《启示哲学导论》表明了谢林晚期哲学的最终诉求、思想出发点和方法,那么《启示哲学》则是对前者的运用和具体化。谢林在其中着重考察的是神话史、三一论、基督
《西方哲学史讲义(全3册)》本书是一本通俗的哲学科普书,分为三册,共三十讲,时间跨度从古希腊到近代。《西方哲学史讲义?上》——从本体的追问,到信仰的建设?单册简介:?世界是什么?我是什么?智性人
《在绝望之巅(精)》是二十世纪有名哲学家E.M.齐奥朗的初试啼声之作,写于作者饱受抑郁症和失眠症困扰时期。齐奥朗在其中对种种形而上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主题涉及荒谬、异化、抑郁、失眠、爱情、狂喜
本书是对胡塞尔有名的“发生学的逻辑”讲座的选编,其核心课题是探讨感知、再回忆和期待等直观的意识方式。通过对被动综合的交织物的分析,胡塞尔在被动性内确认了一种低级形态的明见性。但是,在被动性领域内不仅有
为纪念中山大学哲学系已故有名哲学家朱谦之先生,弘扬其学贯中西的学术精神,中大哲学系创办“中大谦之论丛”,论丛主要收录国内外学者对于有名哲学家以及重要哲学论题的研究性论文。《现象学视域中的东西方心性思想
本卷是胡塞尔全集第22卷,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算术哲学》和《逻辑研究》之间胡塞尔文献方面的空缺。它囊括了胡塞尔1890至1910年间在杂志上发表的所有文章,并添加了胡塞尔遗稿中在本卷中首次发表的若干文
本书是费尔巴哈哲学史著作,研究的对象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先驱、17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的怀疑论者比埃尔·培尔。在这本书中,费尔巴哈基于培尔的著作研究培尔的思想。培尔以怀疑论为武器,批判为宗教神学辩
《精神分析技术的基础 拉康派实践者指南》本书从拉康派视角介绍了精神分析技术。不同于其他论述拉康的学者,芬克博士通过大量的临床实例详细阐述了他所实践的拉康派的倾听、提问、标点、切分和解释技术,并且使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