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是为图书编辑校对工作者编写的实用工具书。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从文字、词语、语法、标点、数字、量和单位、版面格式、常见知识性错误等八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编辑校对的一些基本规范,下编收录图书编辑校对须要遵循并经常查核的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规范,具有联系实际、针对性强、准确权威、方便实用的特点。本书出版十几年来,受到出版从业人员的欢迎,并不断修订完善,已经成为编辑校对工作者案头常备工具书。 此次再版,编者对书中内容做了较大调整,使之不断更新,更趋完备。1.更新了部分出版法规和办法,如《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国新出发〔2019〕35号)、2016年修订的《出版管理条例》等;2.增补了有关法律法规中涉出版相关规定;3.进一步优化了章节排布;4.
[内容简介] 本书为讲谈社 现代新书 总编辑鹫尾贤也35年编辑实战经验集萃,是一本亲炙现场的编辑教科书,从书籍创意构想、与作者的沟通方式、催稿的手段、目录的编法、书腰的优劣、怎么拟小标题、熟悉营销与销售等,彻底解说编辑工作的内涵,是出版老手、编辑新人都必须参考的实用手册。 本书开宗明义以幽默的手法点出电视剧里编剧不食人间烟火的谬误,进而以自身经验畅谈编辑工作种种。编辑是什么?编辑工作是怎样的?好编辑要具备那些才能?选题创意从何而来?如何打造成功的畅销书和长销书?如何和作者打交道?新书如何炒作?如何发展人际网络?书要往哪里去?本书均有详尽的说明。
新时代新形势下,国家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树立文化自信、重视文化创新等战略决策和要求,对文化出版单位来说,参与这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是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也面临着重大考验和挑战。出版单位的核心战斗力是编辑,提高编辑素养,是打赢这场文化自信、创新战的关键。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先生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合作,专门为青年编辑撰写了十二封信,弘扬韬奋精神,提升青年编辑素养。以此十二封信为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集结、设计并出版《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图书。 书中,聂先生以书信的形式,与青年编辑进行交流,为青年编辑答疑解惑,向青年编辑传递著名出版人的情怀、理念、经验。书中还收录了聂先生关于编辑出版的随笔,包含了其对出版精神、编辑素养、精品书编辑等问题的理解感悟。
本书内容包括选题策划、图书营销、相关会务工作等。借助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资源和平台,作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今年被聘为 师带徒 计划带教导师,在新人带教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经验、常规流程等值的梳理成册,也便于日后教学。本书具有如下特点:1.以能力为导向,设置章节内容,更注重能力的自我培养。我在编写时,将每一章对应了一个编辑需要的能力。2.除了常规的选题策划内容,将沟通、宣传和相关会务工作的内容也加以总结,给新编辑日常工作予以参考。3.作者沟通部分和相关法务问题部分,采用了 情境 和 案例 的编写方式,以提高可读性和实用性。4.书末附出版常用基本英文词汇,是作者在美国公司培训的时候总结的,希望能给想要阅读英文文章的新编辑一些帮助。5.数字出版、3D出版以及出版相关的一些进展,我在书的*后几章也加以介绍
《数据新闻:新闻报道新模式》从梳理数据新闻的发展历程入手,阐明该新闻生产方式的历史延续性及演变脉络,进而探讨数据新闻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特别是在我国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对比分析中外数据新闻的发展策略,探索数据新闻的本土化发展策略,分析数据新闻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和开展批判性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对数据新闻热中的一些陷阱、误区做出冷静思考。
《百科全书编辑丛稿》是作者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组稿、编辑等的工作以及系列专业百科全书、地域百科全书及普通图书的编辑工作的心得记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从一开始就重视名词术语的统一和标准化工作。这也给了作者加入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出版物格式分技术委员会,参与国家标准、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的机会。先后作为主要起草人的有《图书书名页》(GB/T 12450 2001)、《图书在版编目数据》(GB/T 12451 2001)、《(中国标准书号》(GB/T 5795 2006)三项国家标准和《出版术语》(CN/T 50 2008)、《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和发行统计》(CY/T 99 2013)、《学术出版规范》(CY/T 118、119、121、122、123、124 2015,170、171 2019)等十项新闻出版行业标准。这里收录的文字,包括一些培训班讲稿、审读记录,少部分为发表
此书原出版社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是《芝加哥规范手册》(ChicagoManualofStyle)撰稿人对文字编辑如何与作家、同事和自己建立良好关系的指导,为了鼓励文字编辑,消除他们的不安全感和压迫感。萨勒以大胆而幽默的态度在《颠覆文字编辑》中提出了维持和平的编辑新策略。她强调谨慎、透明和灵活,在整个出版过程中,重点始终是为读者服务,即使这意味着一路打破 规则 。
互联网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运用,各种媒介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传媒生态发展了巨大变革。新媒体在这场变革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新闻传播领域,新媒体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新媒体新闻传播业务有了特殊诉求,这种诉求主要体现在新闻编辑业务方面。《新媒体编辑》详细介绍了新媒体编辑工作内容,提出了新媒体编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以期新媒体编辑能够正确把握自身的职业特性。此外,《新媒体编辑》对新媒体文稿信息的筛选、内容编创与整合进行了详细探讨。对新媒体信息传播呈现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各种媒介元素及新媒体互动与平台内容整合等工作内容做了全面地论述。分析了各大媒介元素以及详细讲解了各大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加工制作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新媒体编辑》,读者可以真正掌握新媒
方块白文是古代白族在长期使用汉语文的过程中,仿照汉字创制的一种民族文字,是一种既借用汉字又自造拼合字的意音文字。本书以目前已释读方块白文文献中自造拼合字数量*多的《云龙白曲残本》为基本研究材料,采用 结构-功能 分析法和现代系统论,利用Oracle Database数据库,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知识,对研究材料《云龙白曲残本》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构建方块白文数据库系统,详细描写了方块白文的文字属性,细致分析、考释了《云龙白曲残本》中记录的每一个方块白文。
胡太春,金梦玉编著的《编辑出版实务--由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新编高等院校专业课程特色教材)》,明确培养目标,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以及WTO规则框架下,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符合出版物编印发一体化的宽口径要求,注重培养系统掌握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具备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精神,能从事编辑、出版、发行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因此,力戒空洞浮泛,以编辑和出版图书和新闻期刊为重点,较详尽对业界流程具体解剖、实训,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他出版物传媒产品。
本书是总局质检中心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为满足图书编校人员和质检人员工作中的迫切需要,组织全国各地的一些图书质检专家编写的。署名为“ 新闻出版 质检中心 组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编辑理论研究迅速兴起。一大批长期从事编辑工作、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老编辑投身编辑理论研究,围绕一系列重大问题各抒己见,取得了重大成果,推动了编辑理论研究的开创和发展。林穗芳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通过大量的充分的考征和严谨的科学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回答了若干重大问题,在编辑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书汇集了林穂芳先生几十年间所写的有关编辑出版方面的文章和职务作品(选题报告、书稿审读加工意见之类),目录初稿由林先生亲自拟定,分为理论探索、出版工作研究、翻译书编辑工作、辞书编纂和稿件审校、书籍辅文和附件、语言文字规范问题、出版物编校质量与编辑培训、外国出版业研究等八部分。本书 终收入了目录初稿90篇文章中的59篇,共计50余万字。
刘光裕先生是 的编辑家,论著丰富,文艺学、哲学、经学、史学、文字学等方面论文数十万字。这次整理,从所有相关文章中,选定了31篇,按主题分为三个板块:讨论“编辑”概念;出版业与编辑学;出版家与编辑史。附录的4篇文章是与编辑学研究相关的序言和后记。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关于“编辑”概念,在学界有过十分热烈的讨论。刘光裕老师是此次讨论的引发者, 是重要一派——“两种编辑”论的代表,与此相关,“孔子是编辑吗”“司马迁是编辑吗”等问题也成为论争对象。这场论争绵延十数年 文集的第二个版块——“出版业与编辑学”收录刘光裕老师编辑理论与实务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论述了编辑学的研究方法、对象与范围;编辑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编辑与印刷、发行的关系;编辑的业务观念、职业道德、社会本质;编辑的产生与发展等
探寻世界各地古怪珍奇景点;收集死刑犯临刑前写下的诗句;报道日本本地嘻哈歌手;走访上百个东京普通人狭小公寓诠释“Japanese Style”;拍摄每个日本人都去过却不被设计界理睬的“情人旅馆”内部装潢……捕捉主流之外的怪诞景色,挖掘日常而不平常的人间故事,当代日本 独立精神的自由编辑都筑响一,从杂志记者到做书编辑,他拒 乏味,打碎常规,只做自己感兴趣的选题,怪招迭出,特立独行。 “白费功夫的编辑会议”“不要跟同行喝酒”“就算碰不到也要伸手”“不把东京放在眼里”……毒舌且有冲击力的文笔背后是对人间的温暖观察,剑走偏锋的编辑生涯是对主流社会与体制的不妥协。 这本书是一趟出人意料的奇异阅读之旅, 是一段洒脱、真实、痛快的编辑传奇。
\"本书系统梳理图书和期刊各种辅文的概念,解说有关 标准、行业标准和行业惯例,评析真实辅文案例,对一些当前业界做法各异的辅文事项提出了规范的意见。本书有较强实用性,可供编辑校对人员和出版专业学生参考。 \"
本教材为出版学专业教材,全书分为六篇,共十八章。分别为基础理论篇、出版管理篇、出版资源篇、出版流程篇、出版领域篇、历史文化篇。教材内容涉及出版学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学科基础理论,出版宏观微观管理,出版人、客户资源、内容资源和出版技术,编辑、复制与印刷、发行等出版流程,大众出版、专业与学术出版和教育出版、中外出版简史和出版文化等。本教材基于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出版学自身发展的特点,为出版学专业学生、老师以及出版行业相关从业者、爱书人士、关注出版行业者提供一本全新的百科全书式出版学基础。
探寻世界各地古怪珍奇景点;收集死刑犯临刑前写下的诗句;报道日本本地嘻哈歌手;走访上百个东京普通人狭小公寓诠释“Japanese Style”;拍摄每个日本人都去过却不被设计界理睬的“情人旅馆”内部装潢……捕捉主流之外的怪诞景色,挖掘日常而不平常的人间故事,当代日本 独立精神的自由编辑都筑响一,从杂志记者到做书编辑,他拒 乏味,打碎常规,只做自己感兴趣的选题,怪招迭出,特立独行。 “白费功夫的编辑会议”“不要跟同行喝酒”“就算碰不到也要伸手”“不把东京放在眼里”……毒舌且有冲击力的文笔背后是对人间的温暖观察,剑走偏锋的编辑生涯是对主流社会与体制的不妥协。 这本书是一趟出人意料的奇异阅读之旅, 是一段洒脱、真实、痛快的编辑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