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系统讲述出版流程的指导书。从写作到出版,创作者所关心的每一个环节,本书都将为你详细阐明,让你真正快速且高质量地将自己的书出版。 这本书不仅对文字创作者大有用处,对打算涉足出版行业的有识之士来说,也能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希望大家读完本书后,对出版行业有充分的了解。同时,祝愿所有创作者,都能实现自己的出书梦。
本书为2012年出版的《出版的品质》之增订版。《出版的品质》出版后曾在业内引发诸多关注,更成为国内一些高校新闻传播、编辑出版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用书。此次增订在原书基础上做了扩充,一共选取中外出版史上赫赫有名的出版大家三十位,包括中国的张元济、陆费逵、邹韬奋,德国的雷克拉姆,日本的岩波茂雄,美国的珀金斯等。通过当今中国出版人的独特视角,以精简的篇幅,生动地向出版业从业者和广大读者展现各位出版家辉煌的出版功绩、优秀的出版品质和充满趣味的不凡人生。
上海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阵地。本书用文学史实的手法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工作者在上海从事翻译、出版等工作,生动讲述了中共早期出版业的起源。本书记录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问世,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的《新青年》,李达主编的《共产党月刊》,中共第一份中央机关刊物《向导》,以及《劳动界》《妇女声》《前锋》《先驱》《中国青年》等报刊出版物的创办过程。作者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相关研究资料,从出版业入手,深入拓展到陈独秀、鲁迅、李大钊、陈望道、李达、李汉俊、王会悟、蔡和森、瞿秋白等重要革命人物的刻画和描写,把人物、性格、形象、命运和事件、场景融合一起,可读性强。
《融合出版背景下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旨在全面解析融合出版背景下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深入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学术期刊内容创新、品牌建设、传播方式等的影响。通过系统梳理融合出版的内涵、特征与发展趋势,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路径和策略,为在数字化时代实现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该书通过总结有效的数字化转型实践策略和推广成功案例经验,将为出版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推动出版业的创新与发展,为提升学术期刊在全球学术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贡献力量。在理论层面,该书将丰富和完善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体系,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通过深入探讨融合出版背景下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为学术界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
李彪的《直击人心: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发布与媒体关系管理》一书对日常的媒体关系管理及危机时的舆情应对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回答了方法论意义的实务操作问题,是作者多年舆情研究的心得体会,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声誉管理与危机应对都具有操作手册式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