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导论》是一本人文学者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进行科学研究、组织材料、分析及发表研究发现的全面介绍与实操指南。 《数字人文导论》归纳总结了在学者、图书馆、出版机构、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公众中重塑人文学科各个方面的数字化转向。首先介绍人文学科的相关概念及发展历史,讲述人文科学研究者如何研究,研究什么,人文学者及其研究如何受到数字技术的影响,以及反过来,学者们又是如何塑造它的。 《数字人文导论》还介绍了数字人文工具及其功能,数字人文学者研究的环境、成果,以及研究的接受状况。 对于数字人文项目,《数字人文导论》既注重其理论框架,也注重实操功能,既将其置于人文学科的历史传统中,也注重当前学界的研究语境。
本书全面剖析了2023-2024年出版业的新现象与新动态,涵盖热点、产业、国际、案例及政策五大篇章。本书聚焦AI技术应用、出版现代化等前沿话题,探讨国内外多元领域的出版新动态。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把握出版业趋势,激发创新灵感,共同探索出版业的未来之路。
本书是《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庄建的文集,共收录文章57篇。文章均在《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过,时间跨度长达近四十年,经归类、编排,共分为文脉地标、远思怀人、缥帙留香、出版之思四个章节,对应收入有关出版社、出版人、出版物以及业界思考等方面的文章。本书从媒体记者视角反映出中国出版业几十年来的发展与变迁,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诚如作者所言,昨天的样子值得被记住,那是走到现在和通往未来道路上的标志物,有文化传承的初心,有精神田园耕耘的足迹。
16世纪的英格兰,作为新兴产业的印刷出版业逐渐发展壮大,而印刷媒介的兴起又与此时英格兰社会正在经历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萌芽与发展、旨在打破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新教改革、以人文主义思潮带动的教育变革以及王权和民族国家观念的强化等变迁过程产生有机联系。本书即是将印刷媒介的社会影响力问题置于社会变迁的维度下予以考察,细数这一新型媒介与16世纪英格兰政治、经济、文化变革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其在社会变迁进程中的催化剂作用,从媒介视角对近代早期英格兰社会转型问题做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