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七个章节,分别对抗战时期重庆的“音乐机构及组织”“音乐教育活动”“群众歌咏活动”“专业音乐演出活动”“音乐创作”“音乐刊物的出版和发行”“音乐文论”等方面进行介绍,试展现重庆抗战音乐活动的全貌。总结了群众抗战歌咏的方式和特点,厘清了抗争期间“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中华交响乐团”等专业音乐院校和机构的建立、发展脉络,考证了抗争期间重庆的音乐创作、音乐评论等。
从游戏的基本概念,如游戏与游戏学,游戏与Ludology,戏的概念,游戏学与Ludology,游戏的本质等开始,进而从梳理游戏发展的基本理论脉络出发,在中西比较研究中厘清游戏和社会、文化等之间的关系;着重论述当代游戏在媒介技术和新兴社会形态下的关系与重组,讨论游戏时间和空间的当代转向。 创新之处:以媒介为视角考察游戏,以游戏为脉络重绘媒介理论地图,进而探索游戏和媒介的关联地带,可能推动游戏与媒介理论创新。
本书以《资本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学科,首次提出中观经济学的概念,地修补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缺失的环节——产业,也就是生产资料部门和生活资料部门。本书将经济学中复杂的数学公式用图解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让艰深的原理不再神秘难懂,并完成了马克思理论的重要突破:以图解的方式证明了剥削率大于利润率。本书还证明了马克思安排下的“计划性” 的扩大再生产是可以实现两个部门同步的稳定扩张的,所以政府只要把握好生产资料部门的计划性,经济自然稳定增长,否则经济危机就会频繁出现。 对于中国和世界经济面临的种种困境和难题,郎咸平教授研究了各国是如何处理剩余价值的,总结起来有三种模式:(1)经济危机推动;(2)工人团结争取;(3)国家主导分配。作者同时对世界各国的产业政策和福利政策进行了海量的梳理和
新塑传,即智能生成融合塑造传播,是以智能融合为主线,以生成范式为主导,以塑造传播为主体的一种新的理论体系,一种新的学术范式和一种新的实践模式。这一基于计算机科学与传播学的跨学科研究,重在建立以智能生成为主导的传播学学术范式,井藉此形成与以传统判别为主导的传播学学术范式的辩证统 在此基础上,对应建立智能生成融合塑造传播的实践新模式,并藉此提供直接解决传播实践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案,从而为实践传播学打开一个新的视角,拓展一个新的路径。《新塑传导论 基于智能生成的传播学研究新范式》重点就新塑传的跨学科建构、融合新理念、学术新范式、实践新模式及其A方阵——计算机仿生塑造传播进行了深入论述。
从赛博空间、虚拟社会到网络社会,新媒体用户的属性发生了哪些变化?由“受众”转变为“用户”,哪些方面主动性得到加强,哪些方面变得更为被动?今天的新媒体用户,一毛不拔或一掷千金,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从参与、分享到追求“在场”,怎样理解新媒体用户诉求的变化?自拍意味着“我拍故我在”吗?表情包是社交互动中的面具吗?如何理解网络视频直播这样个人化的媒介事件以及它所代表的群落性亚文化?红包是一种社会资本的互换方式吗?算法使得用户成为数据时代的“囚徒”了吗?人机传播盛行的未来,人还会继续是世界的主宰吗? 欢迎阅读《新媒体用户研究》一书,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新媒体用户研究: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的人/新闻传播学文库》观照新媒体时代的人,探究人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在新媒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