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用通俗、有趣的方式介绍传播理论。本书清晰、直接地解析理论,提供各种各样引人入胜的实例与应用,帮助读者学到传播理论的基本知识,并且爱上传播理论。本书主要面向的是那些对传播理论所知甚少、甚至完全不具备传播理论背景的读者。作者用30章的篇幅,将传播理论分成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修辞学)、大众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等六类加以详细介绍,对传播理论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做了实用、有趣并且具有针对性的探索。阅读本书后读者将了解,理论化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自我、我们的经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文化。
【图书简介】 《国际传播的体系与运作:文化传播的观念与实践》是一部系统研究网络与数字时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学术著作。本书分为三卷,上卷主题为 国际传播的格局、观念与国家形象建构 ,中卷主题为 国际传播的体系、叙事与影响力测评 ,下卷主题为 国际传播的运作、实践与经典案例 。三卷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我国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领域所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本卷为下卷,以 国际传播的运作、实践与经典案例 为主题,是三卷本中颇为微观层面的研究,该卷是上卷和中卷所阐述理念和体系的具体展开与案例分析。本卷从中国典籍文化、中国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中国视觉文化以及中国企业形象与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这些全面、深入和详细的案例剖析,不仅研究方法独特,而且研究视
互联网虽具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多种属性,但本质属性是传播主体多元的群体聚集性传播。速聚速散的群集,形式酷似“快闪”,但绝不同于“快闪”背后的组织传播本质。时间碎片化与空间叠加且加速流动,赋予群聚传播生成条件,促使大众传播时代的离散社会,演变为互联网空间中常态化的社会聚集,即原本非常态的集合行为常态化了。多元主体聚散瞬间化、常态化的社会表达,既直逼话语权力和舆论角逐,又反映出虚、实社会结构的“共变共振”关系。群聚传播以表征符号映射社会结构冲突,用情绪发泄裹胁民意,激发真相难辨的网络狂欢,把个体事件、局部问题扩散演化为整体问题,转化为舆情海啸,不仅可以绑架个人、机构、企业、行业,甚至可以影响任何国家的外交政策乃至战争走向和国际格局。
本书先阐述俄罗斯藏书票的发展历程,然后展示遴选出的50至70位艺术家的若干作品,并附艺术家简历。在俄罗斯艺术史中,藏书票作为小型版画的一个分支,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根据俄罗斯相关学者的论述,俄罗斯藏书票的发展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节点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又呈现出了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点。特别是在第二个阶段,俄罗斯藏书票渐渐获得了世人的普遍喜爱和尊重。俄罗斯藏书票艺术带着自己的风格和思考角度,展现出了多样性的创作解决方案、风格以及场景的精华, 是融合了创造者和订购者的无穷想象力,真正成为书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本书是为传播学专业初涉学术研究的读者撰写的导论性著作。全书分为四大部分。 部分为学术研究的基本知识,包括对知识概念的介绍以及对知识合法性的介绍。第二部分为问题意识,即讨论如何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第三部分为方法意识,即讨论如何设计研究方法,其中包含三种方法论范式以及计算机环境下的19种具体研究方法。第四部分是论文结构,讨论论文的常规结构模式。在对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和论文结构进行讨论时,本书不但提出了应该达到的规范,而且结合刊登论文或未通过审稿的文章进行了案例说明。
作为国内旅游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集,本书是上海旅专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成果。本书通过教师申报、专家评审与个别指导,学校遴选出配以教学设计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并在此基础上集结成册出版。这些案例覆盖了全校所有专业,以期通过这些案例能够为学校各专业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发挥良好的借鉴和示范作用,同时也非常期待该案例集能够为全国旅游类专业教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提升课程思政意识,锻造育德能力,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供有益的范本和参照。
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面向与焦点领域(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
本书全五卷,以学术史的形式, 全面系统梳理百年间(1911-2011)我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的发展历程,阐述其运作机制和整理研究方式,总结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和经验教训,弥补以往学术史的缺失。书中对古籍整理方法和规范的阐述,完善了古籍整理的学术标准,深化了古籍整理的理论建设;对古文献学科发展的历史总结和理论探索,为进一步建构古文献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学理支撑。书中深刻阐明了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古籍事业和古文献学科的发展提出一系列前瞻性科学对策。全书资料翔实,史论并臻,是一项具有原创性和导向性的重大学术成果。
随着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建设,新闻出版资料的搜集更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上海出版年刊》将收入上海出版界各部门各单位的年度报告,专稿囊括上海书展、上海童书展,中国好看的书等奖项的评选,以及出版行业的其他重大事件,具有档案价值的重要图片,是上海出版的年度大事记、资料库和数据集成。《上海出版年刊(2020)》是上海出版史料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2019年上海出版界之面貌,具有重大社会价值和史料价值。
网络传播时代改变了优选意识形态传播的图谱,带来了意识形态传播的形式、叙事方式和话语表达方式的转换,也带来了意识形态传播向日常生活的转向。因此,牢牢掌握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传播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不仅可以从学理上进一步地丰富和发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策略,而且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大众化生活化的时代要求。本书紧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关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自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内,结合传播学、哲学、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理论研究成果,实行跨学科研究。
将近几年审读书稿意见汇集成册,具体介绍了许多书稿中存在的问题,如标点误用、名称前后不统一、错别字、语法错误等,也详细标注出应如何正确表述以及修改的原因,供年轻的编辑参考。年轻编辑可以从书中发现自己经手的书稿中也存在的错误,从中学习经验,提高编辑技能,对年轻编辑的成长和学习具有极大的帮助,也为在校的编辑出版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学习提供素材。2013年曾在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书稿审读札记》,牟国胜著的《编辑审稿录/出版传播文化丛书》是其续篇。
《上海博物馆展陈设计》是关于博物馆陈列设计方面的专著,并由上海博物馆陈列设计部编著。书中介绍了上海博物馆陈列设计部的是依据专业部门的陈列大纲,进行陈列展览的平面、形式、效果结构设计和陈列布置。通过悉心设计,把一件件孤立的文物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陈列体系,把专业部门的陈列大纲形象地加以展示,使观众在喜闻乐见中悄然接受陈列设计理念,让观众通过参观展览得到美的享受,审美情趣的提升,历史和文物、美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熏陶。在陈列艺术设计方面,以简洁、高雅为美学追求目标,尽大可能体现文物之美,排斥一切喧宾夺主的浮躁。全书配以大量详细的说明性图例,图文并茂,是一本值得展陈设计工作者及设计爱好者们学习和参考借鉴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