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聚焦“推进中文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专题”。依托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和一手官方数据,运用科学计量方法,剖析存在问题,总结发展规律,梳理中国科技期刊及科技论文的总体情况,以数据形式呈现中国科技期刊及科技论文的整体现状;基于调查研究,研判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生态及业务模式探索实践,借鉴非英语母语国家本土期刊发展经验及启示,提出推进中文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推动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的办刊自信,保护我国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促使中文科技期刊真正走向国际学术交流前沿的舞台。
《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24)》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持编撰的关于国际传播发展的最新年度报告,分为总报告、人工智能篇、传播主体篇、传播内容篇、媒体和平台篇、比较与借鉴篇六个部分,全面分析中国国际传播的发展状况,解读国际传播发展趋势,总结国际传播发展规律,有助于新形势下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本书从宏观视角出发,旨在全面审视当前中国国际传播领域的最新动态。通过数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展示了运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中国不同国际传播主体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的创新实践、成效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构建更加高效、多元、和谐的国际传播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内容简介: 本书从多学科视角观照战略传播研究,为正在形成中的知识体系的持续讨论提供洞见。全书包括五个部分:部分回顾了战略传播的元理论方法;第二部分描述了战略传播的现状,探讨组织变量对战略传播的影响;第三部分聚焦于战略传播者和他们的利益相关者以及受众之间的沟通;第四部分综合研究了实践领域中的差异;第五部分描述了战略传播的发展方向。本书次提供了对战略传播领域研究的综合性回顾,描绘了这个正在出现的研究范式的概貌。 著者简介: [美]德瑞娜 霍尔兹豪森:南非裔美国人,约翰内斯堡大学博士。美国博蒙特 拉马尔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院长。曾任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塔尔萨分校媒体和战略传播学院院长,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大众传播学院研究生主任及公共关系本科专业主任。兼任《国际战略传播期刊》编辑
本书全面梳理了2023~2024年度我国对外传播领域的实践路径、发展状况及经验成效。全书由总报告、专题篇、创新篇、媒体篇、案例篇五个部分组成,深入探讨了数字技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地方媒体与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的创新实践、重点城市的对外传播策略、中资企业的对外传播实践路径、中国对外传播的话语等问题。当前我国社会各领域的对外传播实践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相对正面的国际评价,但是地缘政治博弈、经济逆全球化等风险挑战依然存在。未来,我国需通过加强区域国别研究、善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传播方式等举措,持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同时,建议增强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完善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建设、鼓励智库机构开展对外传播实践、为中国出海企业提供支持,激发民间组织与社会个体在对外传播实践方
《汪鸾翔文集(全4册)》由汪鸾翔著
《中国广播电视视听年鉴(2024)》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综述、专题、电视收视数据和广播收听数据。本年鉴不仅从视听环境、受众特征、频道/频率与节目竞争、广告投放与竞争等方面对2022年中国电视收视和广播收听市场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与分析,还对传统电视及广播节目的收视收听及创新发展等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收视数据囊括了全国电视收视市场以及重点市场的收视统计数据,收听数据囊括了CSM媒介研究2021年进行收听率调查各城市网及各省网的收听统计数据。
本书作者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与应用管理团队。本书分析了1994~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和相关组织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发展情况。从多硬件环境相关技术、加密认证相关技术、数字水印相关技术、内容比对相关技术、内容访问控制相关技术、区块链相关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七大主题着手,从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趋势、专利申请人排名、技术发展趋势、各地区技术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作相应分析,全面展示了20多年来,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发展进程、成果和趋势,对我国数字版权保护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
《中国现代出版家论著丛书》收录了奠基中国现代出版的14位出版家的19部著作。这些著作是新文化运动前后,关注中华民族命运的进步知识分子,做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出版努力的智慧结晶。面对列强入侵、社会动荡,“道德人心”的传统文化与知识体系不能拯救中国的危局,这些出版家们积极投身西学东渐、重塑知识体系、除旧布新的社会实践,提倡民主与科学,积极创办报刊、书局,同时为新文化的知识与学科体系建设积极创撰。他们所创办、主持的现代书、报、刊社及其载体实际上成为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前沿阵地,成为当时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寻求和探究救国、救民真理的重要精神园地,他们参与整理国故再造中华文明的努力和成果载入史册。在激荡的历史年代,这一代学人、出版家,以其人生和出版实践承担起了文明传播、交流、融通的手
《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冬》一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学术性专著之一。本书将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六个节气以及腊八节的天文、历法、农事、民俗、养生、文学等知识,与传统修身文化相结合,揭示节气文化的深层内涵,并给出可以致用的修身、养生、治事方法体系。本书不仅具有较强的学术创新性,而且紧扣当前国人文化和生活需求,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本书将每个节气的内容分为“文化篇”“修身篇”“治事养生篇”“民俗篇”四部分。每一部分各有重点,而以文化将其融贯成为一个整体。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系列书籍的一个重要旨趣,在于将节气的修身内涵,以其本来面貌呈现给现代读者,帮助广大修身养生爱好者,顺四时之度,掌握健康和智慧的主动权,并以此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在此基础上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6)(精)》这本书反映的是2016年全年我国国民对各媒介的阅读与购买倾向,即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研究结论反映,同时,也从读者的维度反映了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的效果,并开展数据处理和初步成果发布。
钱塘江是浙江省很好大的河流,是浙江人民的母亲河,其流域也是中国重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穿境而过的钱塘江,为浙江发展增添灵动与活力,展现出吴越山水的独特魅力。钱塘江大概是世界上被“诗、词、歌、赋”吟唱很好
......
本书研究了2021~2022年我国未来媒体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媒体深度融合、新兴业态、网络监管等方面的发展热点,探讨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媒体智能化、广播、音频、短视频、网络直播、大数据应用、互联网广告、机器新闻、VR/AR 内容产业、网络电影、智能终端等方面,分析了2021~2022年中国未来媒体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对厦门市大学生在线学习与数字素养、厦门市老年人数字化生存境遇和上海、厦门、日照三地居民观影行为习惯等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探究了英国智慧媒体发展情况;围绕AI虚拟主播发展动因及应用价值、元宇宙的五维时空特点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