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53种的修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加快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医学人才成才规律和中国医学教材建设规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精品教材。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
博物馆不仅是 物 的储存空间,更是 人 的学习场所。博物馆如何转型并为公众提供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已成为全球博物馆学者和实践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博物馆学习手册》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性探讨,从博物馆管理、运营、人员和设施等不同层面切入,为我们揭示了博物馆向 以学习为本位 变革的规划方法,帮助博物馆转变为21世纪优秀的学习机构。该书2007年问世,在博物馆教育领域具有极其广泛的影响,本次翻译出版的是第二个版本,重点关注将学习和教育作为机构战略规划优先事项的理由,并通过由19位博物馆学习领域专业人士撰写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为博物馆及相关机构提供开展学习变革的全面方法。
此书为著名古典文献学家王欣夫先生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所开设的 文献学与工具书使用法 课程的 讲稿 。分为八章,凡一百九十五页,后附 文献学参考资料 三十页,又七十五页,合共三百页。察其内容,前四章为 文献学 ,后四章为 工具书使用法 。 文献学 部分四章,分别为 第一章 绪言 (下分二节)、 第二章 目録 (下分十节)、 第三章 版本 (下分十节)、 第四章 校勘(校[雠]) (下分九节),共占八十七页。
本书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能够站在现代学术的立场,对中国古代的目录及目录学给予全面的、科学性总结的著作。本书从目录的概念,目录的分类及发展演变,目录的编制、体例,目录的种类、功用等各方面,对中国古代以及近现代的目录进行了全面、系统、详细的分析论述,评价其优劣,指出其不足。全书体大思精,重点突出,资料详实。并对所涉及的目录、著作注明出处,使得本书同时具备很强的资料性和实用性。毫无疑问,直至今日,无论是了解、利用中国古代的目录,还是学习、研究中国目录学的历史,此书都是的经典之作。
馆校合作是国际教育和博物馆领域上世纪兴起的革新运动,其体现了现代博物馆的公共属性和教育转型,同时也体现了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以及学校职能边界的调整。从上世纪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后期一批新型现代博物馆的建立,以及课程改革运动,中国也出现了一些博物馆群体和学校群体合作的尝试。基于此,本书以中国馆校合作的历史、现状、主体行为、制度构建为主要线索,通过文献研究、访谈调查、质性及量化实证分析、理论建模等多重方法,对中国馆校合作进行了一个整体研究,试图获得在中国情境下对该问题的新发现及新理解,以及可能的未来建构路径。
本书为***汉英对照竹林七贤诗赋作品选集,收录了魏晋时期 竹林七贤 七位名士中阮籍、嵇康、向秀、刘伶等四人的代表诗赋作品约八十首,如《咏怀诗》《幽愤诗》《思旧赋》《酒德颂》等,中美籍华裔学者吴伏生和英国诗人格雷厄姆 哈蒂尔合作翻译。两位译者以无韵自由诗的形式翻译中国古诗,译文准确流畅,是古诗英译实践的有益尝试。
本书分析了数字化社会的主要特征、数字化对传统博物馆的影响,也列举了目前最为鲜明的博物馆数字化新业态,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未来博物馆面对数字化进程,该如何重构、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博物馆行业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本书以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开展 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 建设为契机,在综合阐述国内外水源地安全保障措施体系基础上,以长江流域上游重要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研究区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已采取的水资源调度、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辅以河流型和湖库型水源地典型案例,就如何实现水量保证、水质达标、管理规范、运行可靠、监控到位、应急保障,以及方案实施后取得的经验与成效等内容进行了分析阐述,为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本书可供水文研究人员研究参考。
《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第3版)》密切结合我国信息产业、信息企业、信息系统及信息人才的特点,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的内涵、特点、方法、原理与技术。 《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第3版)》分为9章。其中,第1章介绍了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组织、信息资源管理等相关概念;第2章介绍了信息的分类与编码;第3章介绍了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包括信息资源的采集方法、序化方法以及存储方法等;第4~8章介绍了信息资源的管理方法,包括信息检索、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信息产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管理等;第9章介绍了信息人力资源的组织与管理。 《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第3版)》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政府信息产
历史故事博大精深,浩如烟海。《读史明志公民读本》精心选编了200则历史故事。故事中充满了智慧、哲理、伦理、道德,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爱国篇(屈原忧国投江、苏武持节牧羊等)、立志篇(陈胜立志反秦、班超投笔从戎等)、勤学篇(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等)、敬业篇(李冰建堰兴蜀、祖冲之精益求精等)勤奋篇(纪昌苦练目力、沈麟士八十抄书等)、创新篇(子产坚持革新、西门豹除弊兴利等)、自重篇(列子拒收聘礼、卞太后教子自爱等)、自律篇(勾践卧薪尝胆、杨震 四知 自戒等)正直篇(赵奢义服赵胜、董宣决不低头等)、求实篇(李离舍命执法、祁*公正举贤等)等等,分为上下两卷。 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读史明志公民读本》中所选故事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力求以生动的语言、精巧的构思,描绘出多
本书是继《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告(2015)》《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告(2016)》后的又一部有关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的专著。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年度报告,系统民国文献、档案、报刊、教材的整理、出版、研究状况;下编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分门别类,对民国文献的整理规范与保护、医学文献、传记文献、广告文献、经学文献、音乐学文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梳理与研究,旨在总结当前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启发。该书对于指导民国文献的开发保护以及民国史研究都有借鉴意义和学术价值。
楼淑君、钟小安主编的《档案管理实务(第2版十 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依托档案行业标准,从 企事业单位实际档案工作任务及高职教育规律出发, 结合职业教育的*理念,按项目化形式组织教材内 容,重点突出实务操作技能。 全书共设计了十一个教学项目:档案与档案工作 、文书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会 计档案管理、特殊载体档案管理、档案保管、档案检 索、档案利用服务与编研工作、综合档案室建设与管 理、档案事务所的创建,力求体现 项目导向,任务 驱动 的指导思想,突出职业技能特色和创新创业能 力的培养。
本书共分五章。 章 幼儿图书馆的创建与利用 ,是对创建 园级图书馆 班级图书馆 蒲公英图书馆 意义的定位与认识,以及如何发挥三者的作用,以促进幼儿园和家庭间共同培育幼儿良好阅读习惯。 第二章 书屋里的 阅读节 故事 ,以 阅读节 的设立和启动为案例,凸显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如何利用图画书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以及如何将幼儿的有意义阅读渗透到庆祝节日活动中,使 阅读节 成为幼儿园庆 六一 和营造书香校园的标志性文化符号。 第三章 书屋里的幼儿故事 , 展现了如何引导幼儿对喜爱的图画书进行欣赏与创作,到将图画书引入幼儿的生活中,以及如何引导幼儿以图画书为切入点,进行自主欣赏与创作、同伴间欣赏与扮演等创生性活动,使幼儿在欣赏、扮演、创作中体验阅读带来的愉悦和幸福,从而进一步体验阅读的独特魅力。
《外国档案事业史(第四版)》是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2013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外国档案事业史(第三版)》的*修订版,入选中国人民大学首批 十三五 本科规划教材,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本科生课程 外国档案事业史 的配套教材。教材采用 纵横交融、点面结合 的视角,研究内容富于前沿气息,框架结构逻辑严密,内容编排富有特色,既从纵向角度系统阐述外国档案事业的历史发展进程,又从横向角度重点评述各大洲代表性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的*特色和成果。此版还增加了第三编 外国档案事业的新闻透视(2014 2017年) ,展示国外档案事业的*前沿内容。本教材在全国同类教材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全国众多高校档案专业本科生学习 外国档案事业史 课程一致选择的教材,也是学界公认的外国档案事业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
本书以新制定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国家档案法规及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文件为依据,本着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传承创新、方便利用的原则,在借鉴吸收业界、学界*成果的基础上,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全面阐述,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助力 双一流 建设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研究》以助力 双一流 建设、促进图书馆服务转型,推动图书馆服务与学科建设融合发展为目标导向,综合运用知识图谱分析、模糊综合评价和抽样调查法,结合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对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以明确学科服务创新目标,构建学科服务创新体系,制定学科服务推进措施。 第一至三章从理论层面,分别对 双一流 建设、学科服务及创新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发展的现状需求、发展路径与内容设计。主要内容如下:(1) 双一流 建设及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要求:从 双一流 建设的提出背景、政策出台过程、各高校的应对、学界评价和取得的基本成就等角度介绍了 双一流 建设的来龙去脉;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