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为著名古典文献学家王欣夫先生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所开设的 文献学与工具书使用法 课程的 讲稿 。分为八章,凡一百九十五页,后附 文献学参考资料 三十页,又七十五页,合共三百页。察其内容,前四章为 文献学 ,后四章为 工具书使用法 。 文献学 部分四章,分别为 第一章 绪言 (下分二节)、 第二章 目録 (下分十节)、 第三章 版本 (下分十节)、 第四章 校勘(校[雠]) (下分九节),共占八十七页。
本书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能够站在现代学术的立场,对中国古代的目录及目录学给予全面的、科学性总结的著作。本书从目录的概念,目录的分类及发展演变,目录的编制、体例,目录的种类、功用等各方面,对中国古代以及近现代的目录进行了全面、系统、详细的分析论述,评价其优劣,指出其不足。全书体大思精,重点突出,资料详实。并对所涉及的目录、著作注明出处,使得本书同时具备很强的资料性和实用性。毫无疑问,直至今日,无论是了解、利用中国古代的目录,还是学习、研究中国目录学的历史,此书都是的经典之作。
《助力 双一流 建设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研究》以助力 双一流 建设、促进图书馆服务转型,推动图书馆服务与学科建设融合发展为目标导向,综合运用知识图谱分析、模糊综合评价和抽样调查法,结合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对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以明确学科服务创新目标,构建学科服务创新体系,制定学科服务推进措施。 第一至三章从理论层面,分别对 双一流 建设、学科服务及创新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发展的现状需求、发展路径与内容设计。主要内容如下:(1) 双一流 建设及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要求:从 双一流 建设的提出背景、政策出台过程、各高校的应对、学界评价和取得的基本成就等角度介绍了 双一流 建设的来龙去脉;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
本书立足于网络环境,突出资源特色,从学科集成和综合的角度,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信息资源管理(IRM)的概念与发展、信息资源管理的学科体系、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基础、信息资源的过程管理、信息资源的网络管理、信息资源的宏观政策管理以及社会信息化与信息化社会等内容,对于我国信息管理教育和信息化事业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nbsp nbsp《如何查找文献(第二版)》系统地论述了文献检索的全过程,从研究计划的初步拟定直到终阶段的文献评估和使用,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制定一个研究策略以发现和评估重要的文献、如何使用在线文献和互联网检索,以及参考文献、版权、抄袭、追踪的学术进展等各个方面。 《如何查找文献(第二版)》叙述简洁清晰,内容新颖实用,涵盖了众多学科领域的文献检索的技能。它所提供的指导,无论对于训练有素的学者,还是刚刚开始研究尝试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查找文献(第二版)》为原《如何查找文献》的英文第三版,中文第二版,多处内容有增补修订。
馆校合作是国际教育和博物馆领域上世纪兴起的革新运动,其体现了现代博物馆的公共属性和教育转型,同时也体现了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以及学校职能边界的调整。从上世纪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后期一批新型现代博物馆的建立,以及课程改革运动,中国也出现了一些博物馆群体和学校群体合作的尝试。基于此,本书以中国馆校合作的历史、现状、主体行为、制度构建为主要线索,通过文献研究、访谈调查、质性及量化实证分析、理论建模等多重方法,对中国馆校合作进行了一个整体研究,试图获得在中国情境下对该问题的新发现及新理解,以及可能的未来建构路径。
《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第3版)》密切结合我国信息产业、信息企业、信息系统及信息人才的特点,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的内涵、特点、方法、原理与技术。 《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第3版)》分为9章。其中,第1章介绍了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组织、信息资源管理等相关概念;第2章介绍了信息的分类与编码;第3章介绍了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包括信息资源的采集方法、序化方法以及存储方法等;第4~8章介绍了信息资源的管理方法,包括信息检索、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信息产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管理等;第9章介绍了信息人力资源的组织与管理。 《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第3版)》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政府信息产
博物馆发展至今已经有2000 多年的历史, 它处于一个不断生长变化的状态, 人类既创造了它, 又不断刷新着对它的认识。20 世纪后,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日益凸显, 博物馆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校外非正式学习机构, 协同学校共同育人。博物馆的教育吸收采用了很多教育学理论, 在博物馆这个独具特色的空间内开展着实践。本书先从当代博物馆的构成、功能、特点等入手, 结合教育学理论和实践案例全面阐述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以及博物馆教育的对象、活动、课程、实施、评价等内容。
本书为***汉英对照竹林七贤诗赋作品选集,收录了魏晋时期 竹林七贤 七位名士中阮籍、嵇康、向秀、刘伶等四人的代表诗赋作品约八十首,如《咏怀诗》《幽愤诗》《思旧赋》《酒德颂》等,中美籍华裔学者吴伏生和英国诗人格雷厄姆 哈蒂尔合作翻译。两位译者以无韵自由诗的形式翻译中国古诗,译文准确流畅,是古诗英译实践的有益尝试。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的《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内容,摘自习近平同志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八年三月二十日期间公开刊发的讲话、报告、谈话、指示、批示、贺信等一百八十多篇重要文献,分四个专题,共计四百五十段论述。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53种的修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加快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医学人才成才规律和中国医学教材建设规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精品教材。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
本套教材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十三五 规划教材、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规划教材,教材修订编写坚持 三基五性三特定 的基本原则,力求体现信息化教学成果和融合教材的编写理念。本教材主要介绍了信息技术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教材中设置了学习目标、特色栏目、思维导图、思考题等,同时设置了随文的融合教材数字资源二维码,注重 五个对接 ,突出与执业资格考试接轨,体现当代职业教育的*精神。
本书旨在帮助图书馆员提高论文写作能力,并成功投稿。由多位核心期刊主编撰写,内容包括: 写什么 论文选题分析 怎样写 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 如何写得更好 论文语言的逻辑架构、层次设置与提炼方向 如何规范写作 学术论文规范概述 如何提高被录用的几率 投稿指南 书后附 参考文献著录样例 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信息汇总表, 配有大量写作案例。适合作为馆员学习材料。
《外国档案事业史(第四版)》是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2013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外国档案事业史(第三版)》的*修订版,入选中国人民大学首批 十三五 本科规划教材,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本科生课程 外国档案事业史 的配套教材。教材采用 纵横交融、点面结合 的视角,研究内容富于前沿气息,框架结构逻辑严密,内容编排富有特色,既从纵向角度系统阐述外国档案事业的历史发展进程,又从横向角度重点评述各大洲代表性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的*特色和成果。此版还增加了第三编 外国档案事业的新闻透视(2014 2017年) ,展示国外档案事业的*前沿内容。本教材在全国同类教材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全国众多高校档案专业本科生学习 外国档案事业史 课程一致选择的教材,也是学界公认的外国档案事业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组织与服务创新 中的一本。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信息资源井喷式增长。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书梳理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发展现状和研究重点,对于推动我国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对数字资源的安全存储、数字信息资源的元数管理和永久获取,即包括长期保存和提供检索与利用两大方面。最后以武汉大学机构知识库建设作为案例分析。
%26nbsp;%26nbsp;文献检索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是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推荐的一项基本能力。按照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学生应该能够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过程中,具有使用现代工
本书兼顾学科传统及其近期新发展,以整理和研究古代文献的方法为核心,系统地讲授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理论,分为五单元十课:目录学、版本学为入门篇,校勘学、注释学为提高篇,编纂学、辑佚学为博览篇,考证学、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