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学文献史略》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文献是人文学术研究的基础,画学文献是美术史研究的基础。在画学文献研究方面,过去主要以目录书的形式进行。目录书虽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但它既无重点,也无法涉及专著以外散伏于经史子集中的画学文献,不利于学习。目前,美术史界对文献的关注很不够,虽偶有绘画史籍概要之书,也极不系统。《中国画学文献史略》以时间为线索,在浩繁的画学著述中择出代表性的专著,探讨其得失,并对专门著述以外的画学文献也给予关注,对不同时期画学文献的编纂疗法、态度、质量的演变进行系统梳理,是有史以来部系统的画学文献的梳理,同时也是对中国美术史学史的梳理,在学术上有重要意义。《中国画学文献史略》可用作高等院校艺术史方向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也可作为美术史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清代藏书史论稿》是关于清代藏书史及古籍文献的研究论著。《绪论》从宏观论述入手,对清代藏书史的研究领域、史料范围、研究方法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上编“怀瑾握瑜——藏书之家”,为清代藏书史的相关重要人物黄丕烈、袁廷梼、顾之逵的研究。中编“芸香永续——宋椠明抄”,为古籍善本的版本学和书籍史研究。下编“丹黄灿然——文字犹传”,为古籍题跋及古籍校勘学研究。附编“学步捧心”,为仿效先贤所撰藏书题跋一束及国立北平图书馆抗战时期的馆史研究。全书所论,或有填补空白之意义,或尝试于旧问题提出新见解,在传统的版本、文献考订之外,亦尝试以社会文化史为背景的书籍史研究方法。
本论文集所收选录论文先后公开发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献》《南京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江淮论坛》等期刊上,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徽学”和 “桐城派”两大方面,研究思路一以贯之由文献到文学。这也可见证作者多年致力于清代、近代文献文学研究的一个侧面。
《汉魏六朝佛道文献语言论丛》收录作者俞理明自1987年以来有关汉魏六朝时期汉译佛经和《太平经》等道经文献语言研究的论文36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作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情况。所收录的论文,可以归纳为三个主题: 一,汉译佛经文献语言和汉魏六朝代词、称谓词的研究,讨论了从东汉末年产生的汉译佛经的语言性质和研究状况,考察六朝佛经新出现汉语代词和与代词有关的问题,并从社会语用的角度分析了佛经中的一些称谓词。 二,《太平经》文本研究,从语言文字的角度,结合语言文字的研究和古籍整理研究,对《太平经》整理中存在的语言文字问题,作了分析探讨。 三,基於佛道文献的词汇语法研究,从汉语史的角度,利用佛道文献材料,对其中的一些词汇语法问题作了考察和思考。
《荀子》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这部宋刻宋印《荀子》,字大如钱,墨如点漆,刊印精美。原多著录为北宋监本,经考证,应刻于南宋时期。书中钤有孙朝肃印、士礼居、汪士钟藏、韩应陛鉴藏宋元名钞名校各善本与读有用书斋印记等藏书印鉴,说明此书在清代曾经是藏书家孙朝肃、黄丕烈、汪士钟、韩应陛等人的珍藏。书后还有藏书家顾广圻的跋文。《中华再造善本》曾彩印出版,现在我们将其列入《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再次影印,以飨读者。
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周就有了医事方面的制度规范,医事制度发展至唐代,已比较完备。敦煌出土医学文献具体有多少种,各个学者与著作统计与收录不一,《敦煌医学文献与传世汉唐医学文献的比较研究/敦煌与丝绸之路研究丛书》分为四章叙述:章敦煌医学文献产出的历史背景;第二章S·202研究;第三章S·5614研究;第四章《辅行诀》非藏经洞遗书考。后有录,参考文献。
《中国画学文献史略》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文献是人文学术研究的基础,画学文献是美术史研究的基础。在画学文献研究方面,过去主要以目录书的形式进行。目录书虽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但它既无重点,也无法涉及专著以外散伏于经史子集中的画学文献,不利于学习。目前,美术史界对文献的关注很不够,虽偶有绘画史籍概要之书,也极不系统。《中国画学文献史略》以时间为线索,在浩繁的画学著述中择出代表性的专著,探讨其得失,并对专门著述以外的画学文献也给予关注,对不同时期画学文献的编纂疗法、态度、质量的演变进行系统梳理,是有史以来部系统的画学文献的梳理,同时也是对中国美术史学史的梳理,在学术上有重要意义。《中国画学文献史略》可用作高等院校艺术史方向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也可作为美术史工作者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