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十二讲》此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社会学的产生、发展以及其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影响。全书十二讲,介绍了社会与社会学、社会学的历史、个人的社会化、社会互动、家庭、社会群体、社会分层及不平等、社会制度与教育、社会控制与越轨、社会学学说与流派、社会工作与就业、社会变迁及现代化等专题。本书注重理论和当代实际相结合,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社会学入门读物。
本书为清代名医王九峰先生晚年出诊医案,原为手抄本,为上海市已故名老中医张耀卿所收藏。据张耀卿所写“王九峰先生小传”,本书较他人所集王九峰医案更胜一层,“诚不可多得之宝笈也”。本书所收病案大多为内伤杂病,计有300余则,记录翔实(均有用药剂量),多为连诊,案语明畅,立方选药精湛适当。且经程门雪校正,有程氏眉批。
本书主要通过对吕祖谦文献学撰述的仔细梳理、文本细读,以《吕氏家塾读诗记》和《大事记》为中心,归纳义例,申明宗旨,对其文献学成就进行分析评价,归纳提炼其文献学思想,并揭明其在文献学史上的价值与意义。同时注意考察吕祖谦文献之学与宋代学术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展现吕祖谦文献学的丰富成果、突出成就,以及在宋代学术史上的独特地位和影响。
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周就有了医事方面的制度规范,医事制度发展至唐代,已比较完备。敦煌出土医学文献具体有多少种,各个学者与著作统计与收录不一,《敦煌医学文献与传世汉唐医学文献的比较研究/敦煌与丝绸之路研究丛书》分为四章叙述:章敦煌医学文献产出的历史背景;第二章S·202研究;第三章S·5614研究;第四章《辅行诀》非藏经洞遗书考。后有录,参考文献。
本论文集所收选录论文先后公开发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献》《南京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江淮论坛》等期刊上,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徽学”和 “桐城派”两大方面,研究思路一以贯之由文献到文学。这也可见证作者多年致力于清代、近代文献文学研究的一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