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书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对语言文字本体及相关学史的研究意义非凡。辞书的序跋介绍了辞书的编纂目的、方法、过程、理论等内容,不仅体现出辞书编者的语言文字观,从中亦可窥探当时的语言文字概貌。本书精选中国历代经典语文辞书三十余部,起于《说文解字》,讫于《现代汉语词典》,其中包括字书、韵书、类书、词书等诸多品类。对辞书的序跋、体例进行必要的注释校勘外,亦对辞书的的作者、体例、篇幅、结构、内容、特色、版本及相关研究论著进行详尽且系统的介绍。
文献计量学是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当前国际图书情报学术界研究最活跃的专业领域之一。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文献计量学的基本定律和理论基础,详细讨论了引文分析等主要的定量分析方法,还集中阐述了文献计量学在情报学、图书馆学、科学 学等学科领域及定量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全书共十二章,内容包括绪论、科学文献的增长规律、科学文献的老化规律、布拉德福定律、齐普夫定律、洛特卡定律、文献计置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文献统计分析法、数学模型分析法、引文分析法、文献计量学在图书情报管理与研究中的应用、文献计量学在科技管理与预测中的应用。
《礼学文献八讲》超越了传统礼学研究的单一径路,吸纳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成果,对礼、礼学及礼学文献进行了创新性的体系构建和理论阐释。全书立足于 礼以成人 的基本功能,各讲细致入微地讨论和总结:礼之缘起的终极依据、礼经的礼学定位、践礼的主要类型、礼仪的全体面貌,以及各礼学要素的基本形态和相关文献。提出:1)礼是 中华民族为人类个体的 成人 体证出来的生活方式 ;2)礼学是一个包括礼意、礼义、礼术、礼仪、礼乐、礼器、礼法七要素的结构系统;3)作为制作与践行的礼学文献主体包括礼制、家礼、礼俗、宗教礼四个流行范式。全书立论高远,兼顾理想与现实、理论与践行、传统与重建。
舆图文献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审视舆图文献,用历史地理学方法研究历史时期的海防问题是很好的视角。《舆图文献视野下的明清广东海防》通过检阅国内外遗存中涉及明清时期广东海防的大量珍贵舆图文献,尤其是通过文献整理及舆图档案公开而涌现出的鲜为学界所知的稀见舆图文献,对广东地区重要的海门、水道、港湾等地理环境要素,以及受其影响而做出军事部署的水师战船、海防炮台进行了探讨。
《中国辞书学报》以促进中国辞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为己任,关注中外辞书发展,研究辞书理论和编纂实践问题,以国际视野提升国内辞书研究水平,以理论创新推动辞书编纂创新。 《辞海》是一部以字带词,集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的主要功能于一体,以百科知识为主的大型综合性辞书。1936 1937年第一版出版,历经六次修订,现已出至第七版。在产品形态上也不断创新,于2021年正式推出《辞海》网络版。为全面反映《辞海》(第七版)修订过程和经验,以及网络版的平台建设和迭代情况,我们编辑了《中国辞书学报》(第五辑),收录相关文章46篇,包括特稿、《辞海》纸质版、《辞海》网络版、媒体评论、展望等,是对《辞海》(第七版)修订和网络版一次全方位的经验总结和学术提炼。
本书是中国1192年至2015年县级以上新旧地方志中方言资料的总汇目录。本书辑录的方言范围包括大方言区下的官话和非官话,也包括仅通用于个别城镇的土语;辑录的具体内容包括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辑录的资料主要来自方言专志,新旧地方志中专设的与方言有关的卷次,以及散见于风俗和舆地等篇中的方言资料。本书的排序按照《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中的地名为准,分上下编,上编辑录旧志中的方言资料,按照志书名、编撰者、版本、卷次排序;下编辑录新志中的方言资料,按照志书名、编撰者、篇章(含页码)、出版者和出版年份排序。本书为中国古代语言学、语音学、文字学、方言学等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方便研究者进行检索。
按照中共中央批准的编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系列的计划,继2019年9月和2021年10月出版《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和中册后,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了《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收入自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至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召开前这段时间内的重要文献,共74篇。其中,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的决议、决定、意见、通知、贺电等22篇;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讲话等52篇。有12篇重要文献是第一次公开发表。中央领导同志的文稿都经本人审定。
按照中共中央批准的编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系列的计划,继2023年7月出版《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后,现在出版《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收入自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召开,至2024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十次会议闭幕这段时间内的重要文献,共75篇。其中,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的决议、决定、意见、通知和颁发的法律、条例等24篇;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讲话、文章等51篇。有19篇重要文献是第一次公开发表。中央领导同志的文稿都经本人审定。
对于涉海叙事进行研究,目前已经渐渐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的一部分,但对于古代海洋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古代海洋文学文献则呈现出碎片化的基本面貌,遂使中国学人对本土传统海洋文学的研究因文献零散而力不从心,难以持续深入展开,故全面爬梳传统海洋文学文献成为推进海洋文学研究的当务之急。《古代涉海叙事文献汇辑考释》,共搜集古代100余部著作中的500来篇涉及海洋海事的叙事作品。在文献汇辑的同时,还对每一则文献,或者从海洋文学叙事特色,或者从海洋文学和文化源流传承,或者从作者的地域和经历角度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考释,以供研究者参考。
《版本目录学研究 日记与尺牍》是关于目录、版本、校勘等中国传统学问的论文集。全书设典籍、目录、写本、版本、校勘、活字与套印、版画、人物、收藏等类别。所编选的文章多从传世文献和考古发现中挖掘材料,使用以考据为主的研究方法,提出问题,考订史实,证明新见。编者力图通过此书继承、恢复我国传统版本目录之学。本书共收论文十余篇,其中以新发现的晚清民国时期名人日记与尺牍的整理为重点,对挖掘著名学者的交游和学术思想的发展情况,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本书记述了海南省高校图工委十年来工作探索,涉及创新、规划、学术交流、队伍建设、图书馆联盟、高职高专图书馆、文化建设等方面,由长期参与高校图工委工作的实践者执笔,全面详细地揭示十年来海南省高校图工委工作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组织与服务创新”中的一本。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信息资源井喷式增长。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书梳理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发展现状和研究重点,对于推动我国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对数字资源的安全存储、数字信息资源的元数管理和获取,即包括长期保存和提供检索与利用两大方面。最后以武汉大学机构知识库建设作为案例分析。
伴随经济发展和丰厚文化底蕴孕育,宋代目录学进入一个明显的飞跃阶段,其学科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书目闳富的数量和成熟的叙录体,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典目录学宝库。“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我国古典目录学的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