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内容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图书情报工作管理、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检索、情报分析与研究、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文献学8个部分,共3436条。本书对每条名词均给出了定义或注释。这些名词是图书馆、文献情报机构、科研、教学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规范名词。
本书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能够站在现代学术的立场,对中国古代的目录及目录学给予全面的、科学性总结的著作。本书从目录的概念,目录的分类及发展演变,目录的编制、体例,目录的种类、功用等各方面,对中国古代以及近现代的目录进行了全面、系统、详细的分析论述,评价其优劣,指出其不足。全书体大思精,重点突出,资料详实。并对所涉及的目录、著作注明出处,使得本书同时具备很强的资料性和实用性。毫无疑问,直至今日,无论是了解、利用中国古代的目录,还是学习、研究中国目录学的历史,此书都是的经典之作。
本书是我个人的研究成果总结与修订。内容主要有五大类:一是古文字与俗字研究;二是简牍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秦简、汉简上;三是敦煌遗书研究,主要是敦煌遗书中的草书、俗字研究;四是读书杂谈,主要是对读过的著作提出一些商榷意见;五是书法研究,主要集中在简牍书法研究上。另外还有有一些佛教文献和名物考。本次结集的文章大部分都已公开发表,此次出版对文中留存的问题作了较大修改。还有两篇读简札记是抢先发售公布。
《书目答问》是晚清重臣张之洞所撰写的一部名著,对晚清以来的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著名学者陈垣、余嘉锡等就是通过研习此书走上治学道路。此书民国时期,范希曾进行了补正,出版了《书目答问补正》,风行至今。柴德赓先生是20世纪史学大师陈垣先生的得意门生,陈垣先生在文献学领域造诣深湛,柴先生师从名师,在这一领域也佳作颇多。柴先生身后,家属从先生旧藏中觅得先生批注本《书目答问补正》二册,全书批点颇多,可以看出柴先生在此书上所下功夫之深。此次影印出版,并附以孙文泱先生所整理的批注释文。以柴先生1962年所写《重印〈书目答问补正〉序》为本书序,附录部分有四:1《〈书目答问〉清代著述家姓名录》和2《〈书目答问补正〉著作家姓名录》,这是柴德赓编写的《书目答问补正》的反向查询工具书,在当时属独创。此部分由
舆图文献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审视舆图文献,用历史地理学方法研究历史时期的海防问题是很好的视角。《舆图文献视野下的明清广东海防》通过检阅国内外遗存中涉及明清时期广东海防的大量珍贵舆图文献,尤其是通过文献整理及舆图档案公开而涌现出的鲜为学界所知的稀见舆图文献,对广东地区重要的海门、水道、港湾等地理环境要素,以及受其影响而做出军事部署的水师战船、海防炮台进行了探讨。
本书是中国1192年至2015年县级以上新旧地方志中方言资料的总汇目录。本书辑录的方言范围包括大方言区下的官话和非官话,也包括仅通用于个别城镇的土语;辑录的具体内容包括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辑录的资料主要来自方言专志,新旧地方志中专设的与方言有关的卷次,以及散见于风俗和舆地等篇中的方言资料。本书的排序按照《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中的地名为准,分上下编,上编辑录旧志中的方言资料,按照志书名、编撰者、版本、卷次排序;下编辑录新志中的方言资料,按照志书名、编撰者、篇章(含页码)、出版者和出版年份排序。本书为中国古代语言学、语音学、文字学、方言学等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方便研究者进行检索。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53种的修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加快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医学人才成才规律和中国医学教材建设规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精品教材。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
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社会。数据信息作为信息社会的核心资源,其共享程度直接影响到社会的信息化实现程度。只有高度的信息共享,才有高度的社会信息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共享是推进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自古以来,信息共享就一直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阻碍信息共享的因素是多维复杂的,既有制度层面的桎梏,也有技术层面的制约,还有市场层面的羁绊。因此,促进信息共享必须要从多维驱动的视角考虑和解决问题。 基于这一考虑,本书拟构建一个信息资源共享的多维驱动模型,分别从制度、技术和市场多个层面系统探讨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与路径,从而改进以往单纯从制度层面应对信息共享问题的局限性。提出:一要构建有效的制度机制,运用制度工具引导社会的信息共享;二要设计科学的技术组合,借助技术工
本书是继《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告(2015)》后的又一部有关民国文献真理与研究的专著。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以专题的形式多角度对民国文献做了具体的梳理和分析,对于民国文献的研究现状也做了详细的解读。该书对于指导民国文献的开发保护以及民国史研究都有很好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文献计量学是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当前 图书情报学术界研究 活跃的专业领域之一。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文献计量学的基本定律和理论基础,详细讨论了引文分析等主要的定量分析方法,还集中阐述了文献计量学在情报学、图书馆学、科学学等学科领域及定量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全书共十二章,内容包括绪论、科学文献的增长规律、科学文献的老化规律、布拉德福定律、齐普夫定律、洛特卡定律、文献计置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文献统计分析法、数学模型分析法、引文分析法、文献计量学在图书情报管理与研究中的应用、文献计量学在科技管理与预测中的应用。
本书汇集了国家图书馆所藏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著作各类版本近700种,每种文献均有提要文字,介绍撰写背景、主要内容以及版本演变情况。每种版本均配有封面、内文或版权页图版以及书目著录信息,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著作的出版发行和传播情况,从出版史角度展现了思想在中国革命取得终胜利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且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书所收的众多毛著版本中,既有红色根据地印刷发行的版本,也有敌占区和国统区的出版物,所收版本既精且全,还有不少的初版本、伪装本、签名本更是难得一见,是红色革命文献研究、收藏的参考读物。
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情报知识服务向智慧化、精准化的转型升级成为现阶段的迫切需求,而面向科技论文的细粒度知识抽取、语义关联与知识计算是这一个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关键核心。本书从本书从科技学术论文的研究过程出发,提出了能够结构化描述科技论文核心知识的研究设计指纹框架,包括研究问题、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设施以及研究结论等指纹特征,并基于知识库与深度学习技术方法,实现了研究设计指纹特征的自动识别与示范应用,
本书是潘建国教授近十年在小说版本考辨方面的累积性成果,作者深入调查了海内外数十种稀见的小说文献,包括一些孤本,借版本考辨探究小说情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研究深入且具有说服力,是近年小说版本研究的力作。
本书英文全名是Beleaguered in Peking:the Boxer's War against the Foreigner ,封面另外有中英文书名各一:The Yellow Crime,朝廷之罪。署中文 光绪贰拾陆年捌月初拾日 。作者满乐道(Robert Coltman,1862-1931),生于华盛顿一个神父之家,1881年在费城的杰佛逊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885年受美国北长老会委派来华传教施医,做过大清海关和铁道部的医师,1896年在北京担任同文馆生理教习,1898年兼任京师大学堂外科和生理教习。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他也和大学堂的其他西教习一样,被围困于枪林弹雨的英国公使馆之中。他异想天开地起草了一份呼吁西方前来解救被围使馆的新闻稿,雇一名中国教徒混出围城,在天津发出了这份紧急求救电报。据《美国名人录,1961-68》,他是*个从中国发出在京外国人被围攻消息的人。消息发表在1900年8月1日的《芝加哥记事报》上,他因此名扬英
本书以作者为序,迻录杨氏诗文,并详加校注。*部分为杨以增诗文,首录其文集《退思庐文存》,次录杨以增佚文,主要为杨以增所作序跋及所为记文、书信,为了解杨以增治学思想、藏书刻书抄书之原委及与阮元、许瀚、傅绳勋等交往的重要文献。第二部分为杨绍和诗文,首录其诗集《仪晋观堂诗抄》,次录杨绍和佚文,主要为其所作诗歌及序跋,特别是不少诗文以 怀人 感怀旧游 等为题,对其人生经历及师友交往记述甚细。第三部分为杨保彝诗文,首录其诗词集《归瓻斋诗词抄》,次录杨保彝佚文,主要为其所作诗歌及记文,如《近事口占》等对辛丑前后之政治形势及自身感慨记述真挚详细,《重修陶南山庄眉园记》是了解杨氏海源阁另一重要藏书处陶南山庄的重要文献。
刘向(前79年~前8年)作为西汉后期著名的学问家,在经学、史学、文学、文献学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领校皇家藏书二十余年,整理出万余卷先秦至西汉的典籍,创立了较为合理的典籍校雠流程,世称“刘氏程式”,建立了古文献学的诸多分支学科的基础框架,开启了后世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对于刘向在学术上所做出的贡献,后世学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刘向校雠学理论、目录学、分类学实践的总结与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较为完善的校勘学、目录学、分类学理论体系。但是,对于刘向辨伪学、文献编纂学的研究极为单薄,不仅没有专门的理论著作,而且相关的论文成果也不多见。鉴于此,本课题选取西汉刘向文献编纂活动这一个案作为研究方向,试图在对先秦文献编纂历史考察的基础上
文献综述是学术论文中关键的内容之一,如何撰写条理清晰和规范的文献综述是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怎样写好文献综述 案例及评述》通过对近二十篇文献综述案例的分析,指出了在文献综述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如对文献的简单罗列、不恰当的综述线索、逻辑混乱和不严密,以及没有基于文献提出研究问题和假设等。此外,《怎样写好文献综述 案例及评述》对如何在文章的引言、文献回顾、研究方法和结果讨论等部分结合文献进行综述做了详细的阐述。
本书是一本化学文献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双用的指南和教材。它突出了网络化检索,并兼顾传统传统检索技能的必要性。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当今重要的、与化学相关的各类数据库和网络化检索知识,若干权威的、历史悠久的化学文献型和数值事实型检索工具和软件的检索方法;收录了各类文献(包括化学核心期刊)的网址;还介绍了化学门户网站及其相关链接。书中美国《化学文摘》(CA))仍是重中之重,特别是CA网络版--Scifinder的介绍尤为详细,并清晰易懂。书中不少章节编有检索实例和原书或网上的直观样例。读者在学习时有较强的直观感。
丽江木氏编绘的《木氏宗谱(美藏本)(精)》为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系列之一。《木氏宗谱》实为近古以来丽江乃至云南西北部地区的编年史。该书流传十分稀见,而国会藏本同其他藏本相比,在内容上略有增加,为他本所无。因而,不论从地方史志的角度,还是民族史志的角度来说,该书都具有了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书围绕如何获取与利用科技文献这一主题,对检索、保存、利用科技文献的知识和技巧进行详细阐述,为培养学生 会查、会读、会想、会写 的能力奠定基础。全书共10章,对科技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EndNoteX6软件的使用、常用中文数据库的检索、常用英文数据库的检索、常用阅读器和APP及微信公众号的使用、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及专利的检索、图像检索、如何利用文献、科技论文的写作、论文查重和SCI影响因子等内容进行介绍。附录部分以编者已发表的论文为例,向读者展示论文投稿和修改的全过程,并结合编者的亲身实践,对论文写作的技巧和思路进行介绍。此外,附录中还列出了一些文献检索常用网址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简表等内容,便于读者参考和拓展学习。
针对文本挖掘和信息检索中的文本或文献聚类与分类等问题,学术界基于VSM(向量空间模型)主要有两方面的研究,一者是文献表示模型的改进,二者是算法的改进。然而传统的算法对高维稀疏的向量聚类存在不足,一些新的算法也不尽完美,更主要的是聚类算法的效果与数据本身的特征以及信息提取和表示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聚类算法的优势也不能得到完美发挥,相比之下,信息的挖掘、提取和文献向量表示就尤为重要。在本文仅限于元数据甚至只有关键词的前提下,文献的表示向量相比一般文本表示就表现得非常稀疏,面对这种情形聚类算法即使是 巧妇 也 难为无米之炊 ,因此,本书的重点突破是文献主题语义信息的提取、度量和文献高维向量的新表示方法。基于以上问题和现象,本书以数字文献资源为对象,本着在信息资源聚合中减少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