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53种的修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加快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医学人才成才规律和中国医学教材建设规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精品教材。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
《书目答问》是晚清重臣张之洞所撰写的一部名著,对晚清以来的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著名学者陈垣、余嘉锡等就是通过研习此书走上治学道路。此书民国时期,范希曾进行了补正,出版了《书目答问补正》,风行至今。柴德赓先生是20世纪史学大师陈垣先生的得意门生,陈垣先生在文献学领域造诣深湛,柴先生师从名师,在这一领域也佳作颇多。柴先生身后,家属从先生旧藏中觅得先生批注本《书目答问补正》二册,全书批点颇多,可以看出柴先生在此书上所下功夫之深。此次影印出版,并附以孙文泱先生所整理的批注释文。以柴先生1962年所写《重印〈书目答问补正〉序》为本书序,附录部分有四:1《〈书目答问〉清代著述家姓名录》和2《〈书目答问补正〉著作家姓名录》,这是柴德赓编写的《书目答问补正》的反向查询工具书,在当时属独创。此部分由
本书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能够站在现代学术的立场,对中国古代的目录及目录学给予全面的、科学性总结的著作。本书从目录的概念,目录的分类及发展演变,目录的编制、体例,目录的种类、功用等各方面,对中国古代以及近现代的目录进行了全面、系统、详细的分析论述,评价其优劣,指出其不足。全书体大思精,重点突出,资料详实。并对所涉及的目录、著作注明出处,使得本书同时具备很强的资料性和实用性。毫无疑问,直至今日,无论是了解、利用中国古代的目录,还是学习、研究中国目录学的历史,此书都是的经典之作。
本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内容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图书情报工作管理、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检索、情报分析与研究、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文献学8个部分,共3436条。本书对每条名词均给出了定义或注释。这些名词是图书馆、文献情报机构、科研、教学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规范名词。
舆图文献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审视舆图文献,用历史地理学方法研究历史时期的海防问题是很好的视角。《舆图文献视野下的明清广东海防》通过检阅国内外遗存中涉及明清时期广东海防的大量珍贵舆图文献,尤其是通过文献整理及舆图档案公开而涌现出的鲜为学界所知的稀见舆图文献,对广东地区重要的海门、水道、港湾等地理环境要素,以及受其影响而做出军事部署的水师战船、海防炮台进行了探讨。
元明时期的汉语是近代汉语史的核心之一,出现了《中原音韵》这一革新性韵书,以及元杂剧、四大奇书等反映口语的各种文献,此外还有八思巴字资料、元代白话碑、《元朝秘史》等由于蒙古语与汉语相接触而产生的对音对译资料,同时西洋资料与方言资料亦在其萌芽阶段。本书将浩如烟海的元明汉语硏究资料与硏究成果梳理编目,辑成一册。全书共分元代音韵、八思巴字、元朝秘史、明代音韵、词汇语法、西洋资料、方言资料、日本江户时代元明汉语资料等几部分,每个部分以时间为序,分别列出原始资料书目以及中、日、韩、英、德、法、俄等国学者近几十年的学术成果,不仅可以成为汉语史研究者的检索工具书,还可以从中探出某一领域研究发展的大致脉络,为语言学、文献学、古典文学研究者提供参考。
历史故事博大精深,浩如烟海。《读史明志公民读本》精心选编了200则历史故事。故事中充满了智慧、哲理、伦理、道德,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爱国篇(屈原忧国投江、苏武持节牧羊等)、立志篇(陈胜立志反秦、班超投笔从戎等)、勤学篇(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等)、敬业篇(李冰建堰兴蜀、祖冲之精益求精等)勤奋篇(纪昌苦练目力、沈麟士八十抄书等)、创新篇(子产坚持革新、西门豹除弊兴利等)、自重篇(列子拒收聘礼、卞太后教子自爱等)、自律篇(勾践卧薪尝胆、杨震 四知 自戒等)正直篇(赵奢义服赵胜、董宣决不低头等)、求实篇(李离舍命执法、祁*公正举贤等)等等,分为上下两卷。 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读史明志公民读本》中所选故事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力求以生动的语言、精巧的构思,描绘出多
本书是中国1192年至2015年县级以上新旧地方志中方言资料的总汇目录。本书辑录的方言范围包括大方言区下的官话和非官话,也包括仅通用于个别城镇的土语;辑录的具体内容包括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辑录的资料主要来自方言专志,新旧地方志中专设的与方言有关的卷次,以及散见于风俗和舆地等篇中的方言资料。本书的排序按照《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中的地名为准,分上下编,上编辑录旧志中的方言资料,按照志书名、编撰者、版本、卷次排序;下编辑录新志中的方言资料,按照志书名、编撰者、篇章(含页码)、出版者和出版年份排序。本书为中国古代语言学、语音学、文字学、方言学等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方便研究者进行检索。
本书是继《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告(2015)》《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告(2016)》后的又一部有关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的专著。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年度报告,系统民国文献、档案、报刊、教材的整理、出版、研究状况;下编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分门别类,对民国文献的整理规范与保护、医学文献、传记文献、广告文献、经学文献、音乐学文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梳理与研究,旨在总结当前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启发。该书对于指导民国文献的开发保护以及民国史研究都有借鉴意义和学术价值。
亨利 考狄所著《中国学书目》,将汉学发轫时期至1924年的汉学研究论著目录全部收入,为汉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极为方便的论著检索向导。包括用各种欧洲语言写成有关中国的专著和文章,甚至小启事和书评,不论在何地出版,差不多尽数囊括。此书1880年获法兰西铭文与美文学院斯坦尼斯拉斯 儒莲奖,为西方汉学领域之名著,至今仍是欧美研究中国问题学者的书。《中国学书目》1881.1885年出版,1904 1908年出第二版,四卷;1922 1924年补编一卷,共计五卷,作者把西人研究中国各方面的著述和论文以及中国古代名著的译文分类列目,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早期西人研究中国的状况,是西方汉学史上部比较完整的汉学书目。陈寅恪先生当年从欧洲回国,在清华国学院开课,就是主讲《考狄书目》,傅斯年等人也非常重视这部书目。 袁同礼《西文汉学书目》,又称续考狄
本书是潘建国教授近十年在小说版本考辨方面的累积性成果,作者深入调查了海内外数十种稀见的小说文献,包括一些孤本,借版本考辨探究小说情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研究深入且具有说服力,是近年小说版本研究的力作。
本书是我个人的研究成果总结与修订。内容主要有五大类:一是古文字与俗字研究;二是简牍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秦简、汉简上;三是敦煌遗书研究,主要是敦煌遗书中的草书、俗字研究;四是读书杂谈,主要是对读过的著作提出一些商榷意见;五是书法研究,主要集中在简牍书法研究上。另外还有有一些佛教文献和名物考。本次结集的文章大部分都已公开发表,此次出版对文中留存的问题作了较大修改。还有两篇读简札记是抢先发售公布。
本书以作者为序,迻录杨氏诗文,并详加校注。*部分为杨以增诗文,首录其文集《退思庐文存》,次录杨以增佚文,主要为杨以增所作序跋及所为记文、书信,为了解杨以增治学思想、藏书刻书抄书之原委及与阮元、许瀚、傅绳勋等交往的重要文献。第二部分为杨绍和诗文,首录其诗集《仪晋观堂诗抄》,次录杨绍和佚文,主要为其所作诗歌及序跋,特别是不少诗文以 怀人 感怀旧游 等为题,对其人生经历及师友交往记述甚细。第三部分为杨保彝诗文,首录其诗词集《归瓻斋诗词抄》,次录杨保彝佚文,主要为其所作诗歌及记文,如《近事口占》等对辛丑前后之政治形势及自身感慨记述真挚详细,《重修陶南山庄眉园记》是了解杨氏海源阁另一重要藏书处陶南山庄的重要文献。
现今,作为文献提供重要内容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工作得到了各个地区图书馆或各个行业图书馆的重视,资源共享的理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工作不仅是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图书馆藏书建设的有机整体,是图书馆调整采访策略,延伸馆藏资源信息链,实现资源共享,满足用户需求和提高办馆效益的重要途径。本书全方面详细介绍了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是一本极具指导意义的参考工具书。
五岳祭祀是中国古代山川崇拜的z高形式,深入研究五岳祭祀演变,是研究古代山川信仰的重要突破口。本书以 古代五岳祭祀演变考论 为题,通过对秦汉以来历朝五岳祭祀进行通代考察,总结归纳五岳祭祀史上的主要环节,揭示五岳祭祀变迁的思想动力以及五岳在历朝的政治地理意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先秦时期老子学派、庄子学派以及黄老学派的思想学说,被统称为道家思想,其中保存在《老子》和《庄子》文本中的老庄思想,是道家思想的精髓,也是*主要、*思想价值的部分,本书所论述的道家思想就主要指老庄思想。本书的重点是论述道家的思想内涵,关于学界对老子、庄子及其著作在考据学上的争论,略而不论,将基本依照学界通说。另外在本书中,道家思想又称为先秦道家思想、传统道家思想、旧道家思想,旨在有别于在道家思想的基础上会通儒道、被称为新道家思想的玄学思想。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是一批流入香港的楚地竹简,2008年7月抢救入藏于清华大学。这批战国竹简多为经、史类佚书,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组织专家对其进行了缀合、编排和分篇,并逐篇进行隶定和释读,并陆续结集出版,其中的第三辑引人注目地公布了相当数量的《尚书》和《诗经》类文献,是汉代以来所发现的*为重要的《诗经》学史料。 由姚*所*的《清华简与先秦经学文献研究》就是以上述史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部学术论文集。 文章来自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与先秦经学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3年5月在北京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国学研究所与《文艺研究》杂志社共同举办一。 对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的研讨,不言而喻,这会进一步推进先秦经学尤其是《诗经》学研究走向深入。
针对文本挖掘和信息检索中的文本或文献聚类与分类等问题,学术界基于VSM(向量空间模型)主要有两方面的研究,一者是文献表示模型的改进,二者是算法的改进。然而传统的算法对高维稀疏的向量聚类存在不足,一些新的算法也不尽完美,更主要的是聚类算法的效果与数据本身的特征以及信息提取和表示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聚类算法的优势也不能得到完美发挥,相比之下,信息的挖掘、提取和文献向量表示就尤为重要。在本文仅限于元数据甚至只有关键词的前提下,文献的表示向量相比一般文本表示就表现得非常稀疏,面对这种情形聚类算法即使是 巧妇 也 难为无米之炊 ,因此,本书的重点突破是文献主题语义信息的提取、度量和文献高维向量的新表示方法。基于以上问题和现象,本书以数字文献资源为对象,本着在信息资源聚合中减少对
文献检索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人们信息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而文献检索相关教材是开展这种教育的基础。本书旨在培养学生文献信息检索、分析和展示的能力。全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为文献检索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文献概述、文献检索原理、网络文献信息检索、事实型和数值型信息检索、图书信息检索、期刊文献检索、特种文献检索和文献信息的利用等内容;第二部分为文献检索案例分析,主要包括6个案例,分别为搜索引擎信息检索、事实型和数值型信息检索、图书信息检索、期刊信息检索、特种文献检索和综合信息检索。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科研工作者检索文献信息时参考。
丽江木氏编绘的《木氏宗谱(美藏本)(精)》为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系列之一。《木氏宗谱》实为近古以来丽江乃至云南西北部地区的编年史。该书流传十分稀见,而国会藏本同其他藏本相比,在内容上略有增加,为他本所无。因而,不论从地方史志的角度,还是民族史志的角度来说,该书都具有了重要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