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53种的修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加快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医学人才成才规律和中国医学教材建设规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精品教材。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
文献计量学是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当前国际图书情报学术界研究最活跃的专业领域之一。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文献计量学的基本定律和理论基础,详细讨论了引文分析等主要的定量分析方法,还集中阐述了文献计量学在情报学、图书馆学、科学 学等学科领域及定量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全书共十二章,内容包括绪论、科学文献的增长规律、科学文献的老化规律、布拉德福定律、齐普夫定律、洛特卡定律、文献计置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文献统计分析法、数学模型分析法、引文分析法、文献计量学在图书情报管理与研究中的应用、文献计量学在科技管理与预测中的应用。
《书目答问》是晚清重臣张之洞所撰写的一部名著,对晚清以来的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著名学者陈垣、余嘉锡等就是通过研习此书走上治学道路。此书民国时期,范希曾进行了补正,出版了《书目答问补正》,风行至今。柴德赓先生是20世纪史学大师陈垣先生的得意门生,陈垣先生在文献学领域造诣深湛,柴先生师从名师,在这一领域也佳作颇多。柴先生身后,家属从先生旧藏中觅得先生批注本《书目答问补正》二册,全书批点颇多,可以看出柴先生在此书上所下功夫之深。此次影印出版,并附以孙文泱先生所整理的批注释文。以柴先生1962年所写《重印〈书目答问补正〉序》为本书序,附录部分有四:1《〈书目答问〉清代著述家姓名录》和2《〈书目答问补正〉著作家姓名录》,这是柴德赓编写的《书目答问补正》的反向查询工具书,在当时属独创。此部分由
本书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能够站在现代学术的立场,对中国古代的目录及目录学给予全面的、科学性总结的著作。本书从目录的概念,目录的分类及发展演变,目录的编制、体例,目录的种类、功用等各方面,对中国古代以及近现代的目录进行了全面、系统、详细的分析论述,评价其优劣,指出其不足。全书体大思精,重点突出,资料详实。并对所涉及的目录、著作注明出处,使得本书同时具备很强的资料性和实用性。毫无疑问,直至今日,无论是了解、利用中国古代的目录,还是学习、研究中国目录学的历史,此书都是的经典之作。
本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内容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图书情报工作管理、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检索、情报分析与研究、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文献学8个部分,共3436条。本书对每条名词均给出了定义或注释。这些名词是图书馆、文献情报机构、科研、教学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规范名词。
舆图文献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审视舆图文献,用历史地理学方法研究历史时期的海防问题是很好的视角。《舆图文献视野下的明清广东海防》通过检阅国内外遗存中涉及明清时期广东海防的大量珍贵舆图文献,尤其是通过文献整理及舆图档案公开而涌现出的鲜为学界所知的稀见舆图文献,对广东地区重要的海门、水道、港湾等地理环境要素,以及受其影响而做出军事部署的水师战船、海防炮台进行了探讨。
本书为***汉英对照竹林七贤诗赋作品选集,收录了魏晋时期 竹林七贤 七位名士中阮籍、嵇康、向秀、刘伶等四人的代表诗赋作品约八十首,如《咏怀诗》《幽愤诗》《思旧赋》《酒德颂》等,中美籍华裔学者吴伏生和英国诗人格雷厄姆 哈蒂尔合作翻译。两位译者以无韵自由诗的形式翻译中国古诗,译文准确流畅,是古诗英译实践的有益尝试。
此集为《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系列之一种。全椒初建于西汉,今属安徽省,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古文风昌盛,历代文人都热衷于著书立说,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自宋代至民国,全椒文人编著的书目约有342种之多。一县之地而产出如此众多跨代久远的古籍,在全国当为罕见。而据历代《全椒县志》记载,椒人的许多著作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很高的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为充分展示全椒的深厚文化底蕴,也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政协全椒县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编辑整理了《全椒古代典籍丛书》。《丛书》计划分专题出版,如释德清、吴敬梓、薛时雨等人物著作的专题出版。《洪武正韵》是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乐韶凤、宋濂等11人奉诏编成的一部官方韵书,共16卷。参与编纂的乐韶凤为全椒名人,故编入《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纪
元明时期的汉语是近代汉语史的核心之一,出现了《中原音韵》这一革新性韵书,以及元杂剧、四大奇书等反映口语的各种文献,此外还有八思巴字资料、元代白话碑、《元朝秘史》等由于蒙古语与汉语相接触而产生的对音对译资料,同时西洋资料与方言资料亦在其萌芽阶段。本书将浩如烟海的元明汉语硏究资料与硏究成果梳理编目,辑成一册。全书共分元代音韵、八思巴字、元朝秘史、明代音韵、词汇语法、西洋资料、方言资料、日本江户时代元明汉语资料等几部分,每个部分以时间为序,分别列出原始资料书目以及中、日、韩、英、德、法、俄等国学者近几十年的学术成果,不仅可以成为汉语史研究者的检索工具书,还可以从中探出某一领域研究发展的大致脉络,为语言学、文献学、古典文学研究者提供参考。
历史故事博大精深,浩如烟海。《读史明志公民读本》精心选编了200则历史故事。故事中充满了智慧、哲理、伦理、道德,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爱国篇(屈原忧国投江、苏武持节牧羊等)、立志篇(陈胜立志反秦、班超投笔从戎等)、勤学篇(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等)、敬业篇(李冰建堰兴蜀、祖冲之精益求精等)勤奋篇(纪昌苦练目力、沈麟士八十抄书等)、创新篇(子产坚持革新、西门豹除弊兴利等)、自重篇(列子拒收聘礼、卞太后教子自爱等)、自律篇(勾践卧薪尝胆、杨震 四知 自戒等)正直篇(赵奢义服赵胜、董宣决不低头等)、求实篇(李离舍命执法、祁*公正举贤等)等等,分为上下两卷。 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读史明志公民读本》中所选故事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力求以生动的语言、精巧的构思,描绘出多
本书是中国1192年至2015年县级以上新旧地方志中方言资料的总汇目录。本书辑录的方言范围包括大方言区下的官话和非官话,也包括仅通用于个别城镇的土语;辑录的具体内容包括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辑录的资料主要来自方言专志,新旧地方志中专设的与方言有关的卷次,以及散见于风俗和舆地等篇中的方言资料。本书的排序按照《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中的地名为准,分上下编,上编辑录旧志中的方言资料,按照志书名、编撰者、版本、卷次排序;下编辑录新志中的方言资料,按照志书名、编撰者、篇章(含页码)、出版者和出版年份排序。本书为中国古代语言学、语音学、文字学、方言学等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方便研究者进行检索。
本书是继《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告(2015)》《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告(2016)》后的又一部有关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的专著。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年度报告,系统民国文献、档案、报刊、教材的整理、出版、研究状况;下编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分门别类,对民国文献的整理规范与保护、医学文献、传记文献、广告文献、经学文献、音乐学文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梳理与研究,旨在总结当前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启发。该书对于指导民国文献的开发保护以及民国史研究都有借鉴意义和学术价值。
亨利 考狄所著《中国学书目》,将汉学发轫时期至1924年的汉学研究论著目录全部收入,为汉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极为方便的论著检索向导。包括用各种欧洲语言写成有关中国的专著和文章,甚至小启事和书评,不论在何地出版,差不多尽数囊括。此书1880年获法兰西铭文与美文学院斯坦尼斯拉斯 儒莲奖,为西方汉学领域之名著,至今仍是欧美研究中国问题学者的书。《中国学书目》1881.1885年出版,1904 1908年出第二版,四卷;1922 1924年补编一卷,共计五卷,作者把西人研究中国各方面的著述和论文以及中国古代名著的译文分类列目,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早期西人研究中国的状况,是西方汉学史上部比较完整的汉学书目。陈寅恪先生当年从欧洲回国,在清华国学院开课,就是主讲《考狄书目》,傅斯年等人也非常重视这部书目。 袁同礼《西文汉学书目》,又称续考狄
本书是潘建国教授近十年在小说版本考辨方面的累积性成果,作者深入调查了海内外数十种稀见的小说文献,包括一些孤本,借版本考辨探究小说情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研究深入且具有说服力,是近年小说版本研究的力作。
本书分中文卷、日文卷、英文卷、俄文卷,收录1900 1999年间有传记资料传世的历史人物8000余人,文献目录30500余条,其中中文21100余条,日文近3200条,英文3700余条,俄文2400余条。各卷前均有按姓氏排列的人名笔画索引,并附有部分参见条,各卷后均附有参考文献一览表、作者索引。本书以四种文字结集出版,极大地方便了海内外广大读者对20世纪中国历史人物的研究,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亦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本书是我个人的研究成果总结与修订。内容主要有五大类:一是古文字与俗字研究;二是简牍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秦简、汉简上;三是敦煌遗书研究,主要是敦煌遗书中的草书、俗字研究;四是读书杂谈,主要是对读过的著作提出一些商榷意见;五是书法研究,主要集中在简牍书法研究上。另外还有有一些佛教文献和名物考。本次结集的文章大部分都已公开发表,此次出版对文中留存的问题作了较大修改。还有两篇读简札记是抢先发售公布。
本书以作者为序,迻录杨氏诗文,并详加校注。*部分为杨以增诗文,首录其文集《退思庐文存》,次录杨以增佚文,主要为杨以增所作序跋及所为记文、书信,为了解杨以增治学思想、藏书刻书抄书之原委及与阮元、许瀚、傅绳勋等交往的重要文献。第二部分为杨绍和诗文,首录其诗集《仪晋观堂诗抄》,次录杨绍和佚文,主要为其所作诗歌及序跋,特别是不少诗文以 怀人 感怀旧游 等为题,对其人生经历及师友交往记述甚细。第三部分为杨保彝诗文,首录其诗词集《归瓻斋诗词抄》,次录杨保彝佚文,主要为其所作诗歌及记文,如《近事口占》等对辛丑前后之政治形势及自身感慨记述真挚详细,《重修陶南山庄眉园记》是了解杨氏海源阁另一重要藏书处陶南山庄的重要文献。
现今,作为文献提供重要内容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工作得到了各个地区图书馆或各个行业图书馆的重视,资源共享的理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工作不仅是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图书馆藏书建设的有机整体,是图书馆调整采访策略,延伸馆藏资源信息链,实现资源共享,满足用户需求和提高办馆效益的重要途径。本书全方面详细介绍了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是一本极具指导意义的参考工具书。
石库门是近代上海极具特色的住宅建筑,是中西合璧的产物。石库门与上海市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相当数量的居民就生活在这种石库门里弄住宅之中。 从作为一种建筑本身的营造,到石库门街区所居住的人们生活与人群的变动,围绕石库门的种种,都无一不体现着近代上海的百年变迁。营造石库门,营造近代上海人,营造海派文化,人在石库门中生存,文化在石库门中诞生,这三种 营造 即是 营造 了上海。从某种程度上说,石库门是孕育近代上海的 容器 。 石库门作为上海城市的重要人文遗产,是充满历史信息的载体,这些历史信息与其他多种信息共存,而大量的信息就散落在各种文献之中。这些文献是了解石库门相关信息的 钥匙 ,也是解读石库门人文遗产的 密码 。
五岳祭祀是中国古代山川崇拜的z高形式,深入研究五岳祭祀演变,是研究古代山川信仰的重要突破口。本书以 古代五岳祭祀演变考论 为题,通过对秦汉以来历朝五岳祭祀进行通代考察,总结归纳五岳祭祀史上的主要环节,揭示五岳祭祀变迁的思想动力以及五岳在历朝的政治地理意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本书以张载与二程为主,对关学与洛学之间的思想关系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本书以时间为主线,将关洛关系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张载本人与二程交往和论学的阶段;二是张载去世后,二程批评借鉴张载思想的阶段。本书一方面对以往经常涉及的老问题,如张载与二程的学术渊源问题,张载与二程对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的讨论,二程对张载 清虚一大 的批评等,从新的角度给予分析,使研究更为清晰而深透;另一方面对学界以往没有关注的问题,如张载、二程京师论易,张载、程颐对 勿忘勿助 的讨论,二程对张载心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等,给予重视并详细论证。本书对关洛学派关系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