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是我国图书馆界的一件大事。本书由吴建中、柯平、陈坚、褚树青、程焕文、李东来、金武刚等专家解读《公共图书馆法》,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公共图书馆、政府的责任、《公共图书馆法》将给图书馆事业带来什么、图书馆人应该怎么做、《公共图书馆法》与全民阅读、《公共图书馆法》与公民的文化权益等内容,书后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全文。本书内容丰富实用,适合作为图书馆员学习材料。
本书系福清市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的图目,收录范围为福州市图书馆所藏,产生于1912年前的估计和民国时期的线装书。书目据产生的时间分为1912年以前、民国事情两个部分,按照四部分分类法编排。同一个分类的书目,按照索书号排序。本书目内容含序号、索书号、分类、题名卷数、著者、版本、版式、册数、存卷等,按照《古籍著录规则》规范著录。书影选取馆藏中部分有特色的古籍和少量民国线装书,原书扫描,一般采用端叶书影。
《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是我国图书馆界的一件大事。本书由吴建中、柯平、陈坚、褚树青、程焕文、李东来、金武刚等专家解读《公共图书馆法》,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公共图书馆、政府的责任、《公共图书馆法》将给图书馆事业带来什么、图书馆人应该怎么做、《公共图书馆法》与全民阅读、《公共图书馆法》与公民的文化权益等内容,书后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全文。本书内容丰富实用,适合作为图书馆员学习材料。
《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19年卷)》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40周年:光荣·梦想守正·创新;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使命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挖掘地方文献价值,助力文创产品开发;《公共图书馆法》视野下的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比较图书馆学的理论与方法;新时代少数民族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全媒体时代的图书馆资源建设;数据智能化改造——图书馆信息组织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资源揭示到知识组织——在知识图谱环境下编目业务的进化;环境对儿童阅读的影响;阅读推广:在新时代图书馆转型中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与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升级:后评估时代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工作的新思路、新方向;儿童阅读与服务转型、创新;其他;集体智慧——图书馆跨部门合作实践案例征集;新时代图书馆社会教育
本书为《海外中文古籍总目》丛书之一种。《海外中文古籍总目》是中华书局长期以来关注海外中国古籍的整理编目与出版工作的一个重大项目,已被列入“2011-2020年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实施的目的是摸清海外图书馆藏中国古籍的家底,为我国古籍整理提供基本数据乃至资料,通过影印等出版工程,使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献得以回归。 本书收录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所藏中文古籍条目382种,所收录图书以1912年为下限,依照传统的中文古籍分类法,即“经”、“史”、“子”、“集”、“类丛”五部编排,正文后附索引。具体著录上参照古籍著录规则,著录书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行款、版式、内封、牌记、卷端、序跋及后人题跋、藏印等,并附卷端及正文书影于其后,以便读者得见是书原貌。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智慧社会驱动的图书馆信息生态研究》(18BTQ030)的研究成果之一。本书从历时态与共时态相交织的视角梳理图书馆信息生态的嬗变轨迹,探讨图书馆在智慧社会驱动下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利用新的建模和计算手段对信息现象、组织特性和用户信息行为等海量异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重构图书馆信息生态框架结构模型,探索信息生态平衡机制与平衡策略,试图为图书馆信息公平、知识创新和智慧服务提供决策依据。
本书为《海外中文古籍总目》丛书之一种。《海外中文古籍总目》是中华书局长期以来关注海外中国古籍的整理编目与出版工作的一个重大项目,已被列入“2011-2020年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实施的目的是摸清海外图书馆藏中国古籍的家底,为我国古籍整理提供基本数据乃至资料,通过影印等出版工程,使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献得以回归。 本书收录美国布朗大学图书馆所藏中文古籍条目256种,所收录图书以1912年为下限,依照传统的中文古籍分类法,即“经”、“史”、“子”、“集”、“类丛”五部编排,正文后附索引。具体著录上参照古籍著录规则,著录书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行款、版式、内封、牌记、卷端、序跋及后人题跋、藏印等,并附卷端及正文书影于其后,以便读者得见是书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