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数字化浪潮冲击、数字技术变革的影响后,传统纸质书阅读仍是各国民众主要的阅读方式,同时数字阅读与其形成互补并稳定发展趋势;各国阅读推广活动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吸纳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基金会、其他社会机构多方协作参与,不断促进各国阅读推广活动繁荣发展。本书是对目前数字技术大背景下各国全民阅读情况进行的多方位立体研究,全书由 主报告 和 国别报告 两部分构成。其中, 主报告 概述了国外全民阅读活动现状与经验研究,从各国全民阅读活动现状、各国全民阅读经验特点、国外阅读推广活动对我国的启示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研究。 国别报告 包括日本全民阅读工作开展情况、德国全民阅读工作开展情况、法国全民阅读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西班牙、英国、美国等6个国家全民阅读工作,从阅读数据调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机构
有这样一个能够自由操纵书架的男人。 少则几十本,多则上万册的书,被他沿着一定的主题摆好之后,书架瞬间就变得熠熠生辉。光是看着书架,都能让人兴奋不已。像是有什么东西在脑海中绽放开来,让人预感到自己将要萌发出一种新的灵感。从而,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来,把书拿到手上,想要打开看看。只要是站在他摆放的书架前,恐怕大部分人都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幅允孝,四十三岁,选书咨询师。这个头衔可能很多人还不熟悉。 幅允孝把未知的书送到大家手里,他深信书的力量和不可取代的存在感,只要书能够在人们身边,其蕴藏的智慧和故事,就能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充实。 信任书籍这个媒体,以营造书和人相逢的环境为生的幅允孝先生,在百货店、咖啡店、企业图书馆,甚至医院,设计了很多引起读者好奇的书架。 这本书以丰富的实例为基础,全面
本书为有关我国古典文献收藏的汇编。包括了《澹生堂藏书约》《藏书纪要》《流通古书约》《藏书十约》等数种,均系我国古代有关图书保存、阅览的规章制度,从中可以看到私家藏书(藏书楼)文化向公共图书馆的转变。其中《澹生堂藏书约》 为 ,该书中国现存 早的一部为藏书家写的古籍善本保管规则。是历代藏书家鉴定版本真伪价值、修书、晒书、防虫,保存的宝典,堪称千古 唱之奇文。本次点校工作,以《藕香零拾》所刊本为底本予以标点,其中《澹生堂藏书约》分别校以南京图书馆所藏抄本以及上海图书馆所藏抄本。总之,希望通过本次整理工作,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可靠的、便于翻检的读本。
该书为“中国现代教育社团史”丛书的分册之一。该书主要介绍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历史和变迁。全书共6章。该书分别介绍了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的背景、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中华图书馆协会组织概况、中华图书馆协会年会、中华图书馆协会出版物、中华图书馆协会的贡献等等。该书对道德学社做了准确、完整的表述。准确写出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节点。完整写出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产生、存续、发展过程,完整地陈述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组织结构、活动规模、活动方式、社会影响等。 该书以史料为依据,实事求是地还原了历史,所有叙述力求多方面足够的史料做支撑,是一部很好的史学学术研究著作。
本书聚焦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与方法,从基础性理论和方法体系两部分,创见性地构建起多维度的阅读推广方法框架,提出了优化设计思路。这种理论探索及方法总结,对当下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支持及实践发展大有裨益。
本书从新文化史的视角切入,梳理了中国阅读史的研究资料,阐述了中国阅读历史的变迁,进一步弥补了中国图书文化史研究结构的完整性;此外,本书还从阅读转型的现实需要出发,总结了中国传统的阅读精神和方法,以期更好地推动当下阅读文化建设、全民阅读工作的开展。
本书是中世纪图书馆领域 代表性的著作,对于研究手稿时代的书籍和图书馆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作者在梳理了希腊—罗马图书馆历史的基础上,对中世纪早期、盛期和晚期不同地区和国别的图书馆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全景式地展现了中世纪欧洲公共图书馆和私人图书馆创建及发展的历史,说明了图书馆管理和书籍的形成与保护情况,展现了中世纪图书馆所取得的成就和手稿留存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引证了大量一手文献资料,列出了众多颇具价值的手稿,并以冷静、客观的视角阐述和评价了欧洲不同地区图书馆的藏书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反映了欧洲中世纪图书馆在古典著作留存方面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呈现了中世纪图书馆自身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本书对于中世纪史的研究者和学生而言,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是 的参考工具之
总分馆制是 上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本书对 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将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主要模式总结为:联盟协作式的松散型总分馆模式、业务统筹式的集约型总分馆模式、集中管理式的垂直型总分馆模式等。深圳市宝安区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区、街道、社区三级紧密型垂直管理模式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 务体系,即“宝安模式”。本书从体系设计、读者服务、营销与阅读推广、资源建设、业务保障、考评机制和创新思考等不同角度,对“宝安模式”实践经验进行全面总结,为区域公共图书馆体系的建设运营提供一套可行的方案。
围绕 书目 与 学术 的互动关系,既从学术演进的角度揭示近代书目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谱系变革的动态特征,确证近代目录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统一性的学理领域;又以近代书目为框架,梳理传统学术在近代语境下学科化转型的完整脉络。书目不再是文献的被动记录和客观反映,而是通过文献秩序的建构,极主动地伸张学术见解,表达学术意志。本书可供古典文献学、图书馆学等涉及目录学专业的师生阅读,亦面向广义文史领域的读者。
《图书馆家庭阅读推广》是一部以面向家庭阅读推广人为主、兼顾家庭阅读传统与文化的普及型读物,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为家庭阅读传统与文化,从源与流的角度大致介绍了中外家庭阅读传统、中国传统家庭藏书文化及书房布置、现代家庭藏书构建及家庭阅读氛围营造、家庭阅读方法等;第二部分侧重图书馆家庭阅读推广,分析图书馆在家庭阅读推广中的作用与意义,重点介绍图书馆家庭阅读书目的编制、家庭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与品牌建设,并配套遴选若干图书馆家庭阅读推广案例,以期为图书馆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本书以公共图书馆的讲座的设计和组织为切入点,重点介绍了公共图书馆讲座活动的历史、专业设计、资源组织、活动宣传的工作方法以及讲座主持人、衍生产品的培育。本书作者均为工作在图书馆一线的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讲座运作经验,其阐述的内容深入浅出,能够使读者能够迅速入门,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帮助读者在阅读推广,提高全民素质方面,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本书基于对图书馆技术应用发展的全景扫描,明确了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概念范畴和理论依据。以生命周期理论为依据构建了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THEV模型,确立了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基本要素和指标集,编制了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量表并进行了技术绩效评价实践,评价结果对于提升图书馆技术绩效优化图书馆技术生态、有效分析并发现未来图书馆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因技术发展趋势而随之产生的服务管理新模式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林穗芳是新中国培养成长的 代编辑大家。 本书分专题着重论述林穗芳在编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由编辑理论、编辑实务、编辑规范和标点符号四个方面的专题构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林穗芳的治学特点、主要贡献以及价值启示。附录编制了一篇《林穗芳著作年表(1979-2009)》,并附上《林穗芳自选集的编选说明及目录》珍贵资料,帮助读者系统了解林穗芳对编辑学理论和实际作出的重要贡献,也能从中窥见他在学术研究上的严谨与创新。
图书馆建设与评价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客观上会影响和推进图书馆发展方向。本文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视角,针对网络数据库资源建立起一套科学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国内外若干网络数据库进行实证分析,并对网络数据库建设方向提出建议。后续研究选择从高校图书馆社会价值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实证分析,对高校图书馆社会价值进行量化思考和研究,为图书馆建设与评价提供技术和方法上的实践参考。
社区图书馆学属于图书馆学的分支学科。开展社区图书馆学研究,对构建系统、全面的社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体系,推动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社区图书馆学研究概论,社区图书馆的概念、类型与社会角色, 外社区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社区图书馆业务工作以及社区图书馆管理实务。本书附录中收入《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202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WH/T 73—2016社区图书馆服务规范》等相关常用法律法规文件,供读者阅读及学习过程中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