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人类*美的姿态!随着 书香社会 建设的不断推进,阅读推广和全民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书作者为国家图书馆一线员工,长期致力于阅读推广,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一本书来到图书馆,除了采编阅藏,还会经历什么?本书以一本著作在图书馆的 旅程 为线索,作者结合自身十余年的实践经历,将图书奖、学术讲座、阅读之旅、读书推荐、图书漂流、公开课、地铁图书馆等阅读推广项目贯穿起来,向读者全面介绍了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深入剖析了全民阅读所处的困境。在当前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社会环境下,本书的出版可谓正当其时。
本书共分五章。 章 幼儿图书馆的创建与利用 ,是对创建 园级图书馆 班级图书馆 蒲公英图书馆 意义的定位与认识,以及如何发挥三者的作用,以促进幼儿园和家庭间共同培育幼儿良好阅读习惯。 第二章 书屋里的 阅读节 故事 ,以 阅读节 的设立和启动为案例,凸显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如何利用图画书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以及如何将幼儿的有意义阅读渗透到庆祝节日活动中,使 阅读节 成为幼儿园庆 六一 和营造书香校园的标志性文化符号。 第三章 书屋里的幼儿故事 , 展现了如何引导幼儿对喜爱的图画书进行欣赏与创作,到将图画书引入幼儿的生活中,以及如何引导幼儿以图画书为切入点,进行自主欣赏与创作、同伴间欣赏与扮演等创生性活动,使幼儿在欣赏、扮演、创作中体验阅读带来的愉悦和幸福,从而进一步体验阅读的独特魅力。
本书是一本介绍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报刊管理工作的图书,约29万字,分为七章,从公共图书馆的报刊管理工作出发,详细阐述了报刊的历史沿革、报刊管理的组织建设、报刊的资源建设、报刊的服务工作、报刊的分编与典藏、报刊资源的开发、报刊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内容,并以首都图书馆为例,详细介绍了首图报刊部门日常管理工作和服务案例,同时对部分重点步骤予以详细介绍,实用性强,以期对公共图书馆中所从事报刊管理工作的人员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近年来,新媒体服务在图书馆界取得显著成效和丰富的建设成果,本书主要探讨新媒体的基本概念、种类特性、服务技术、应用案例和发展趋势,指导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建设与应用发展方向。本书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新媒体的服务建设与应用进行阐述:扫描新媒体理论概念体系,整理新媒体的种类与特性。构建数字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建设框架。对图书馆新媒体服务所涉及的技术进行整理分析。对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建设的典型案例进行汇总。探讨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建设的发展趋势与问题。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生态的演变,新媒体具有越来越多的交互特性,互动交互以及大众化、社群化的内容生态是当今因特网新媒体的主流特征。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新媒体正在向移动化迁移。本书通过对新媒体的概念进行深入剖析
这是一部图书馆从业者和图书馆学研究者以及对图书馆行业有兴趣的任何人都值得收藏和阅读的著作。本书逻辑脉络清晰,评论切中肯綮,语言流畅精准,把图书馆学发展史和图书馆行业发展史线索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是枯燥的专业图书中少有的可以让人手不释卷一口气读完的理论著作。主要特点:1.尊重图书馆学的技术情结,注重从应用图书馆学领域发掘对图书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文献、人物与事件,将其纳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史的范畴;2.采用信息反洗的方法,力求通过系统的、公正客观的方法,全方位地考察20世纪图书馆学的主要理论创新之处;3.不拘泥于信息分析结果,在基本尊重信息分析结果的前提下,坚持对理论史上的文献、人物与事件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本书是一部理论史著作,具有资料性与工具性的特点,有助于理解20世纪图书馆学的理论
本书全面分析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和相关规范研究现状;从理论建设和具体内容两方面,对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规范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和研究,并开拓性地制定出《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规范(草案)》文本。本书对于完善和发展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体系,指导和规范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推动和促进我国图书馆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均具有重大意义。
《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藏中文善本书目》,是现任普林斯顿大学东方图书馆馆长马丁先生,在屈万里先生于1975年编纂完成的《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中文善本书目》,与昌彼得先生于1990年编纂完成的《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中文旧籍书目》两书的基础上,参照*的编目规则,重新编纂而成的一部全新目录。 本書目包括了普林斯頓大學各分館收藏的所有中文善本,東亞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時間,對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圖書館、葛思德文庫以及其他分館所藏1796年以前的中文善本進行鑒定和編目,比如馬昆德藝術和考古圖書館、寇岑儿童圖書館以及總館善本特藏部的中文藏書。 這本書目包含所有能够確定在1796年以前出版的古籍,這也與中文善本書國際聯合目録的收録範圍相一致。這些善本的編目,根據高標準詳細著録,使用者能够
本书围绕中国近代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以及研究状况等进行全面、翔实地考证与阐释,对中国近代地方文献事业作全景式地回顾与再现,总结中国近代地方文献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历史上的影响。本书稿在梳理中国近代地方文献事业历史演变及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该时期中国地方文献事业的组织机构建立以及相关法令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作详尽地考述。
在中华民族如火如荼、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图书馆界作为中国全面抗战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以其 文化救国 的思想与实践,为抗战的 全覆盖 和 全员参与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书阐述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图书馆界的文化救国活动,包括通过转移珍贵文献、抢救收购沦陷区文献等方式努力保存中国优秀典籍,传承中华传统文明;克服一切困难向国际社会征集书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西部地区的图书馆建设,打造新的文化基地;等等。中国图书馆界的举措配合了政府的抗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救国模式,在文化战线上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
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献修复过程中,修复人员利用古籍修复档案管理系统,有意识地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档案资料,为系统、详细总结这一项目打下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汇总文献调查、残片修复、纸张检测、装具制作等方面的资料,编纂了此书。期望通过此书的编辑出版,全面总结西域文献修复项目的经验教训,留下一份较为详实的资料,作为业界同仁研讨切磋的参考。
本书收录了中国图书馆学会2016年年会优秀获奖论文和交流论文,论文内容涵盖了目前图书馆界的热门话题,反映了图书馆学人对于图书馆的研究与思索,研究了目前图书馆亟需解决的问题,反映了当前图书馆界学术研究的整体水平,对于促进今后图书馆的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2015年6月,*和国知局发布《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高校要建立知识产权服务支撑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承担相应的专利信息服务职责。图书馆作为高校知识产权服务的依托机构被明确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科技和经济等领域竞争的一个战略制高点,是衡量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科技基础。高校作为知识分子*密集,科研实力*强大的地方,每年都会申请大量专利,但是仅仅拥有大量专利,不能完成专利的转化,变成市场竞争力,专利的效果就会大大折扣。因此本书着重于对高校图书馆的专利信息服务进行研究,以期更好的服务于高校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高校专利的申请
本书以移动互联网和泛在信息环境为背景,对当前移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现状进行梳理,提出了移动图书馆云服务的思路。从理论层面探讨了移动图书馆云服务的体系架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从实践应用层面论述了移动云服务的服务规划与实践应用。 本书深入分析了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现状,并对移动服务的用户体验和有效性进行调研。从移动图书馆云服务需求研究出发,对当前国内外主流的移动云服务系统的系统架构、服务功能和功能特色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以超星移动图书馆系统为例开展了云服务系统的可用性研究。结合当前云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移动图书馆云服务体系架构,并研究了移动图书馆云服务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和服务规划。最后,以重庆大学图书馆为案例,介绍了移动图书馆云服务规划中
随着技术、结构和环境的迅速变化,图书馆要在制度层面更加有效地去应对这些变化,更好地与外界交换资源并生存下去,取决于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本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案例图书馆制度文本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理论边界,提出了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概念;构建了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理论模型,并识别出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关键维度,同时还开发了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测量量表。
全球化带来的通信、交通和生产等方面的重大改变,迫使各国政府和产业组织不断开发可以在国际上通识的,无关语言和文化的标准化标识和图标系统。本书整合大多数近年来国际范围所使用的规范标识,并以高度准确、绘制精美的样式将它们分门别类地呈现出来。其中包括:公路标识、游乐标识、交通标识、接待标志、安全标志、电子标签、机械标签、盲文信号、气象符号,等等。不仅为全球化时代的生活提供更便利的指导;也是设计界的同行们,一直渴求的,一本精心编纂、分类和制作的*为通用和有效的标识和图标汇编工具书。
本书在充分了解和分析无线移动通信环境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并实施以手持式智能设备及其相关软硬件环境为信息提供媒介,以现有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为基本信息来源,通过异构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异质用户视图的无损变换实现移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在理论与实践上,该书的研究将有助于扩展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范围,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设备,实现 泛在 的信息服务环境; 有助于改进固化的信息资源用户服务视图,实现可伸缩的信息承载和传播机制,为适应未来多变的信息传播工具提供理论指导和案例研究; 有助于解决在信息服务环境中,数字化文献信息容量和信息内容的动态关联问题,探索如何以尽可能精简的展示形式蕴含尽可能多的知识内容,并为读者在复杂和丰富的信息环境中方便漫游而提供导引。
这是一本有关阅读的未来的书,数字阅读敲响了纸质阅读的丧钟? 还是复兴了文字的创作? 书店、阅读、图书馆,都将经历怎样的变革? 他们将会死去?还是进化? 在《Burning the Page》中,数字先锋贾森 默克斯基(Jason Merkoski)为我们描绘了数字阅读革命是如何改变了我们创造、探索与分享想法的方式。从硅谷到东亚,默克斯基探索了电子阅读的前世今生,并预言,创新的、交互式的电子内容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进入「阅读2.0」的新世界。
这是一部图书馆从业者和图书馆学研究者以及对图书馆行业有兴趣的任何人都值得收藏和阅读的著作。本书逻辑脉络清晰,评论切中肯綮,语言流畅精准,把图书馆学发展史和图书馆行业发展史线索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是枯燥的专业图书中少有的可以让人手不释卷一口气读完的理论著作。主要特点:1.尊重图书馆学的技术情结,注重从应用图书馆学领域发掘对图书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文献、人物与事件,将其纳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史的范畴;2.采用信息反洗的方法,力求通过系统的、公正客观的方法,全方位地考察20世纪图书馆学的主要理论创新之处;3.不拘泥于信息分析结果,在基本尊重信息分析结果的前提下,坚持对理论史上的文献、人物与事件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本书是一部理论史著作,具有资料性与工具性的特点,有助于理解20世纪图书馆学的理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图书馆学理论专著,主要研究老年人阅读行为及其带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本书作者为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副教授肖雪,2012、2014年,获南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本书主体内容包括:①图书馆促进老年人阅读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②老年人纸本阅读行为调查。③老年人数字阅读行为调查。④图书馆老年服务制度与实践调查。⑤老年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感知调查。⑥国外图书馆老年服务指南分析。⑦美国图书馆老年服务分析。⑧图书馆促进老年人阅读的创新策略。本书从阅读行为表现和阅读服务两个角度建立研究框架,力图以此展现图书馆学进行阅读研究的学科特色,对于丰富老年阅读的多学科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探索建立图书馆学的阅读研究视域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以老年群体作为全
通过对学术期刊库比较分析,从收录范围、全文阅读、标引质量、检索系统、检索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我国数字化期刊网络系统还有待于完善和发展。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的生产、加工、传播、利用等环节均以数字化为显著特征。数字化就是用 0 和 1 两个数字来表达和传播一切信息。期刊作为主流媒体之一,其编辑、出版、传播等环节,也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变革。数字化期刊以其信息更新及时性、传播速度快捷性、表现形式多样性、界面互动友好性等特点,正在成为未来期刊发展的方向。因此,对数字化期刊及其著作权保护等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数字化期刊的内涵和外延 目前,对于数字化期刊,国际上还未形成统一定义。对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行业或研究部门的认识或说法也不尽相同。数字化期刊、电子期刊和网络期
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是两年一度的国际性会议,其宗旨是促进全球图书馆和情报专业人员之间的专业和学术交流。论坛组委会每年都向国内外广大的图书馆理论工作者、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的管理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公开征稿,并组织专家评审,选取优秀论文集结出版论文集。
本书是丛书 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社会科学丛书 中的一本,全面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图书情报学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全书共分为十章,内容按总体回顾、基础理论、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与检索、用户与信息服务、信息分析、图书情报技术、图书情报宏观政策与管理、文献学与目录学、图书情报学中的跨领域和交叉学科研究这样的顺序布局,写作过程中兼顾图书馆情报学40年来发展的主题逻辑线索和历史线索。梳理了图书情报学的基础理论建设,技术发展及学科研究领域的融合发展,也总结了信息检索及用户信息服务技术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