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起,中国图书馆学会积极利用专业优势、专家资源和新技术条件,创新性地开展线上培训,几年来组织开展了数十场主题多元、内容丰富的线上培训活动。培训主讲教师或为享誉业界的名家巨擘,或为深耕于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 本书收录了十余位业内知名专家的培训讲稿,共十四讲,内容涵盖公共文化政策解读、图书馆使命与价值、资源建设、信息组织、参考咨询、阅读推广、古籍保护、未成年人服务、图书馆新技术、智慧图书馆实践、图书馆建筑、服务效能、重大事件应急管理等多个专题,涉及图书馆工作的方方面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本书可作为馆员继续教育配套用书,也可作为案头业务用书,为馆员日常工作提供指南与参考。
梁启超(1873 1929)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文学家、史学家和教育家。本书搜集、汇录珍藏在国家图书馆的梁启超藏书中的题记并将其一一辑出,摘选后分类整理,取其书影,以为对照。计得题记151条,部分为从未见著录者。按照四部分类法编排,每条题记由释文、藏书版本信息、著者及人物介绍、文献综述四部分组成。既能展示任公书法墨迹,体现其学术旨趣,又能管窥其藏书概貌,了解清末民国时期学术发展风貌。为展现任公与家人、其他学者的交往,附录他人题记11 条,均为与任公有密切关系者。望以此书彰显任公在公共图书馆发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伟大贡献,揭示饮冰室藏书的文献价值、学术价值。 ?
《阅读推广服务体系的苏州实践与创新 苏州图书馆服务案例汇编》一书由苏州图书馆组织编纂,2024年是苏州图书馆成立110周年,为进一步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促进事业健康发展,总结巩固既往工作成效,面向未来谋求发展优势动能,苏州图书馆编辑出版本书,以资纪念。 本书是对苏州图书馆2004年以来服务创新的聚焦和对未来方向的积极探索。本书不仅全面展示了苏州图书馆在服务阵地建设、地域文化推广、分级分众服务以及构建创新机制等方面的丰富案例,还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丰富的现场图片,让读者深入了解苏州图书馆如何运用智慧图书馆技术、打造特色阅读空间、开展多样化阅读活动,以及如何携手社会各界共同推动全民阅读。这是一本集实用性与前瞻性于一体的作品,能够为图书馆学领域的学者、从业者以及广大阅读文化爱好者提供了极具
30位来自世界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图书馆的馆长接受了访谈,访谈问题包括个人职业成长、图书馆管理理念、领导和管理风格、馆长的日常职责和工作、所在图书馆的馆藏与服务、图书馆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与思考。这些图书馆遍布全球,包括美国、英国、德国、荷兰、瑞典、新西兰、中国、新加坡、俄罗斯等。这30位杰出的管理者详细分享了他们的故事,以及他们对图书馆事业的深刻理解。本书图文并茂,展示了这些著名图书馆的建筑、空间与服务,为各地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了洞见和国际化思考。
本书是著名藏书家、文化学者韦力先生探访图书馆的游记合集。韦力先生花费十年,走访全国90余家图书馆,其中既有焦山书藏、北堂图书馆等早期藏书楼(图书馆)旧址,也有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著名的公共图书馆,还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著名的学校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资料室、中华书局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等特色藏书机构。他考察建筑、揭示馆藏、介绍史实、评点人物,留存了我国图书馆历史与现状的珍贵史料。 全书依图书馆性质分四编:肇始编、公共编、学校编、辅翼编。本册为肇始编,包括灵隐书藏、焦山书藏、丰湖书藏等24家萌芽期藏书机构。全书文笔优美,图文并茂,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是广大读者寻访图书馆的一份指南。
本书是首 部中国图书馆学史多卷本通论著作,在对中国图书馆学发展历程进行宏观考察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全景呈现了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丰富成果和重要创获,深入探析了中国图书馆学起源、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及其与各个时期社会文化系统之间的交互影响,恰当处理了中国图书馆学学科体系内部 新 旧 、 中 西 要素之间的关系,建构了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的框架和体系。全书依时代和专题共分十卷。其中古代部分为五卷,分别是《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辽夏金元卷》《明代卷》《清代卷》;民国部分为五卷,分别是《民国图书馆学理论卷》《民国图书馆学教育卷》《民国图书馆学学术团体卷》《民国图书馆学学者卷》《民国文献学学者卷》。
本书是著名藏书家、文化学者韦力先生探访图书馆的游记合集。韦力先生花费十年,走访全国90余家图书馆,其中既有焦山书藏、北堂图书馆等早期藏书楼(图书馆)旧址,也有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著名的公共图书馆,还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著名的学校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资料室、中华书局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等特色藏书机构。他考察建筑、揭示馆藏、介绍史实、评点人物,留存了我国图书馆历史与现状的珍贵史料。 全书依图书馆性质分四编:肇始编、公共编、学校编、辅翼编。本册为公共编,包括首都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21家公共图书馆。全书文笔优美,图文并茂,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是广大读者寻访图书馆的一份指南。
本书是首 部中国图书馆学史多卷本通论著作,在对中国图书馆学发展历程进行宏观考察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全景呈现了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丰富成果和重要创获,深入探析了中国图书馆学起源、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及其与各个时期社会文化系统之间的交互影响,恰当处理了中国图书馆学学科体系内部 新 旧 、 中 西 要素之间的关系,建构了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的框架和体系。全书依时代和专题共分十卷。其中古代部分为五卷,分别是《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辽夏金元卷》《明代卷》《清代卷》;民国部分为五卷,分别是《民国图书馆学理论卷》《民国图书馆学教育卷》《民国图书馆学学术团体卷》《民国图书馆学学者卷》《民国文献学学者卷》。
本书是著名藏书家、文化学者韦力先生探访图书馆的游记合集。韦力先生花费十年,走访全国90余家图书馆,其中既有焦山书藏、北堂图书馆等早期藏书楼(图书馆)旧址,也有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著名的公共图书馆,还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著名的学校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资料室、中华书局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等特色藏书机构。他考察建筑、揭示馆藏、介绍史实、评点人物,留存了我国图书馆历史与现状的珍贵史料。 全书依图书馆性质分四编:肇始编、公共编、学校编、辅翼编。本册为辅翼编,包括黄册库、合众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资料室等25家藏书机构。全书文笔优美,图文并茂,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是广大读者寻访图书馆的一份指南。
本书是著名藏书家、文化学者韦力先生探访图书馆的游记合集。韦力先生花费十年,走访全国90余家图书馆,其中既有焦山书藏、北堂图书馆等早期藏书楼(图书馆)旧址,也有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著名的公共图书馆,还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著名的学校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资料室、中华书局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等特色藏书机构。他考察建筑、揭示馆藏、介绍史实、评点人物,留存了我国图书馆历史与现状的珍贵史料。 全书依图书馆性质分四编:肇始编、公共编、学校编、辅翼编。本册为学校编,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21家学校图书馆。全书文笔优美,图文并茂,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是广大读者寻访图书馆的一份指南。
本书是首 部中国图书馆学史多卷本通论著作,在对中国图书馆学发展历程进行宏观考察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全景呈现了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丰富成果和重要创获,深入探析了中国图书馆学起源、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及其与各个时期社会文化系统之间的交互影响,恰当处理了中国图书馆学学科体系内部 新 旧 、 中 西 要素之间的关系,建构了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的框架和体系。全书依时代和专题共分十卷。其中古代部分为五卷,分别是《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辽夏金元卷》《明代卷》《清代卷》;民国部分为五卷,分别是《民国图书馆学理论卷》《民国图书馆学教育卷》《民国图书馆学学术团体卷》《民国图书馆学学者卷》《民国文献学学者卷》。
本书是图书馆学家吴慰慈教授自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与图书馆学结缘60余年来的思想的荟萃,包含了吴慰慈教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图书馆学发展的思考。本书分为为学与做人、时代与趋势、使命与担当、回顾与展望等部分,选编的内容既有已出版的文章如《学术自述》《新中国图书馆学研究60年》等,也包含未出版的讲话稿如《图书馆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向》等。为了更加全面展示吴慰慈教授的学术生涯,本书在文前增加了吴老师不同时期的照片。此外本书还收纳了吴老师学生的随笔,展现了吴慰慈教授教学相长。本书最后还附有图书馆学大事记。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窥见二十余年来图书馆学发展的过程与趋势,也可见一位图书馆学家为图书馆与图书馆学发展做出的不懈努力。
彭斐章先生是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他既是我国*早的图书馆学校 文华图专的*后一届毕业生,又是文华图专并入武汉大学之后图书馆学专修科的首批教师,被沈宝环先生称之为我国图书馆学教育 承前启后 的人物。 他是建国后较早赴苏联留学的图书馆学家,在留学期间参加了*主席等领导人对留学生的接见活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获得教育学副博士学位回国。他长期在图书馆学教学与科研*线,创建现代目录学新体系,许多成果成为图书馆学目录学的经典之作。 此书本着客观真实的史学传统,既全面记录彭斐章先生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活动情况,又系统呈现他的生活、家庭和成长经历;既反映彭斐章先生的学术渊源和学术贡献,体现学术价值;又反映他的修养与个人风范,体现科学家的人生品质。 本书既报道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图书馆学教育史实,又
该书为“中国现代教育社团史”丛书的分册之一。该书主要介绍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历史和变迁。全书共6章。该书分别介绍了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的背景、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中华图书馆协会组织概况、中华图书馆协会年会、中华图书馆协会出版物、中华图书馆协会的贡献等等。该书对道德学社做了准确、完整的表述。准确写出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节点。完整写出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产生、存续、发展过程,完整地陈述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组织结构、活动规模、活动方式、社会影响等。 该书以史料为依据,实事求是地还原了历史,所有叙述力求多方面足够的史料做支撑,是一部很好的史学学术研究著作。
图书馆在国家新型智库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研究图书馆向智库知识服务转型,是提高图书馆软实力的路径之一。本书通过调研智库机构的知识服务需求、现有图书馆知识服务现状,基于智库建设知识需求驱动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并给出知识服务创新路径。主要内容包括:(1)智库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与研究综述;(2)图书馆知识服务关键技术;(3)中国智库发展与知识服务需求调查;(4)图书馆智库型知识服务现状调查;(5)面向智库建设,图书馆知识服务现存问题分析;(6)面向智库建设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研究;(7)面向智库建设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路径。
在地方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近代方志既传承古代方志,又促成现代方志的基本定型,实现了方志的重大转型。民国通志馆创办于我国知识制度鼎革、社会剧烈变动时期,是研究近代方志转型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创建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的民国通志馆,经历了抗战前的兴盛、战时的中辍和战后的恢复重建三个阶段,形成了政府主持创办、学者参与纂修、社会多方互动的修志格局。各省市通志馆在延聘人才、筹措经费、组织编纂、校订出版等方面做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修成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和创新价值的通志。这些志书无论是修志宗旨,还是在志书体例、篇目、内容等方面,都较传统方志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以民国通志馆为切入点,探索近代方志发展、转型的历程,可以发现近代科学方法的应用与传统修志理念的革新、学术的传承与方志学理论的构建、乱
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是一个非盈利、非政治的学术组织,其宗旨在于为海内外的中国研究图书馆员提供一个开展学术活动、交流专业经验、共享信息资源、促进合作的平台,借此推动以文献资源研究为主的中国研究的发展。 本书为北美 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 学刊,收录学会会员关于中国历代典籍及其数字化,以及相关学术信息的文章,每年1卷,本书为第14卷。此次收录学会9位会员的学术文章,共计9篇。分为 文献探秘 和 文史研究 两个板块,内容涉及北美图书馆所藏关于中国的文献资料、北美图书馆中国馆藏的发展史、海外图书馆馆员所做的文史研究等。
该选题以公共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为研究背景,在全面调研国内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基础上,针对公共图书馆在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中的职责与定位,研究并提出适合公共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并以国家图书馆为例,探讨该服务体系建设在公共图书馆实践情况与效果。
南方科技大学是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田,在管理模式上有诸多创新之举。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在许多方面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书共收录了25篇文章,全面反映了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从管理理念到具体实践,从总体规划到重点项目的调研和实施的方方面面,并通过一些图书馆往事、馆员的工作经历、读者和图书馆的故事等,详细梳理了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图书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本书不仅是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对自己十年成长历史的回顾和纪念,也是一本反映图书馆人砥砺奋进工作精神的图书。本书可为图书馆从业人员和关心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人士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榜样和参考样本。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书阅读成为人民群众普遍使用的阅读方式。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电子书服务。《公共图书馆电子书服务》一书总结了国内外图书馆的电子书服务现状,分析了公共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的业务流与数据流,创新性地构建出针对公共图书馆普遍适用的电子书服务模式和电子书服务平台体系架构,从而为各级公共图书馆在电子书内容建设、服务平台搭建、服务方式创新等方面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有利于提高公共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创新性。
南宋陈振孙撰。著录历代典籍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分经、史、子、集四部,五十三类,并分别考订其内容得失,与《郡斋读书志》并称为宋代 的提要类私家书目。陈振孙平生好藏书,累积藏书 达5万余卷,他将对典籍整理研究的心得,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形式,历20年撰成私家藏书目录《直斋书录解题》56卷。该书收录丰富,体例较完备,记载较全面,为后世所重视,在考证古籍存佚、辨识古籍真伪和校勘古籍异同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原本已失传,现通行本编为二十二卷,系清代纂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所著录图书颇多亡佚,赖此目得以考见大概。
《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一书由江苏省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编著,自2007年6月首次出版以来,便以其系统性和实用性,成为江苏省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重要参考。2010年,该书成功推出了修订版,进一步丰富了其内容,提升了其实用价值。2024年,江苏省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再次对《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与服务》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第3版。此次修订不仅是对前两版内容的继承和发扬,更是对新时代教育需求的积极响应。 编写团队深入研究了最新的教育政策和管理理念,特别是《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2018年版)以及《国际图联学校图书馆宣言》(2021)的相关内容,以准确反映当前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最新趋势。 本书涵盖了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各个方面,重在解决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编辑体例上有着鲜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