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基础》是普遍适用于世界各地不同类型博物馆的基础工作手册,可以为那些专业人员稀缺、经济资源有限的博物馆提供良好的实践纲要,同时也可以作为博物馆员工和志愿者培训的基础工作教程。第三版《博物馆基础》在1993年版和2006年第二版基础上修订完成,充分考虑了近年来博物馆在经济、社会、文化和专业领域所经历的重要变化,内容覆盖面十分宽泛,形成8个部分、109个单元的框架结构,扩充了一百多张流程图和更新辅助资源的相关信息,其实用性大为增强。较之前版,首次引进中国的第三版《博物馆基础》更侧重于藏品的诠释和有效管理、观众的研究与服务,以及博物馆员工和志愿者、资产和资源的管理等。
《孩子一定要去的博物馆》向孩子们详细介绍了世界四大博物馆,整套书共有4册,分别为《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艾尔米塔什 博物馆》。 《卢浮宫博物馆》 800多岁的卢浮宫是举世闻名的“万宝之宫”,收藏有40余万件珍贵的艺术珍品,其中,《蒙娜丽莎》《米洛斯的维纳斯》和《萨莫色雷斯的胜利 》被誉为三大镇馆之宝。 《大英博物馆》 古埃及的罗塞塔石碑和木乃伊、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石雕和陶罐、中国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和《女史箴图》……大英博物馆致力于用800万藏品“讲述人类200万年历史”。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莫奈、德加、梵高、罗丹、安格尔、葛饰北斋……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中 年轻的,但这座以“艺术”为名的博物馆藏有不计其数的艺术大师杰作。 《艾尔米塔什 博物馆》 曾
馆校合作是国际教育和博物馆领域上世纪兴起的革新运动,其体现了现代博物馆的公共属性和教育转型,同时也体现了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以及学校职能边界的调整。从上世纪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后期一批新型现代博物馆的建立,以及课程改革运动,中国也出现了一些博物馆群体和学校群体合作的尝试。基于此,本研究以中国馆校合作的历史、现状、主体行为、制度构建为主要线索,通过文献研究、访谈调查、质性及量化实证分析、理论建模等多重方法,对中国馆校合作进行了整体研究,试图获得在中国情境下对该问题的新发现及新理解,以及可能的未来建构路径。
本书重点从探索建设世界“大学、学科”、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能力入手,围绕新形势下党建与思政、培养与管理等多维度进行研究。
伦理学原理,乃人与他者共生的社会生存公理。首先考察人的存在何以要诉求伦理生存及可能性条件,提炼人类伦理自然律和人文律;探讨伦理世界的构成维度和各具个性的差异性,严格区分道德和美德的依据与方法。然后审查伦理生成的人性土壤和逻辑起点,审查前者,揭示“生、利、爱”人性方阵,发现伦理世界生成的原动力机制;检讨后者,揭示限度生存的群己博弈机制,探讨伦理世界敞开的认知基石。以此为进路,审问人类“竞一适”生存必要遵守的“利益、权利、责任”认知原理、“动机应当、手段正当、结果正义”行为原理和“人道、平等、公正”价值原理。以此原理为准则,深入检讨人间社会道德作为和美德诉求之分殊:道德践履遵循权责对等原理,根本方法是功利论,行为原则是“合法期待与道德应得”的利己不损他或利己亦利他;美德作为遵循
《云南省博物馆员工及志愿者专业教育培训教程》介绍:云南省博物馆现每年观众50万人,在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众”的理念,不断汲取和借鉴外先进博物馆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培养博物馆员工及志愿者人员,利用丰富的藏品,举办过不同内容的陈列展览,全面、系统地展示云南的社会历史文化面貌。为方便观众了解与参观,特编写此书,内容基本涵盖了博物馆事业的各个方面,在程度上是对云南省博物馆工作的系统总结。
出版人沈昌文亲自编选,分纪事、怀人、杂感类,在书中,回忆了多年来在出版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忘不掉的言传身教》《出版学徒生涯纪程》《编辑与“好事”》,《陈原先生》《读出真正的金克木来》《汪老的儒行》,《再说鲁迅》《历史的转折》等等,从中可看出沈先生不平凡的人生路程,展现出先生的为人处世之道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
《孩子一定要去的博物馆》向孩子们详细介绍了世界四大博物馆,整套书共有4册,分别为《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艾尔米塔什 博物馆》。 《卢浮宫博物馆》 800多岁的卢浮宫是举世闻名的“万宝之宫”,收藏有40余万件珍贵的艺术珍品,其中,《蒙娜丽莎》《米洛斯的维纳斯》和《萨莫色雷斯的胜利 》被誉为三大镇馆之宝。 《大英博物馆》 古埃及的罗塞塔石碑和木乃伊、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石雕和陶罐、中国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和《女史箴图》……大英博物馆致力于用800万藏品“讲述人类200万年历史”。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莫奈、德加、梵高、罗丹、安格尔、葛饰北斋……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中 年轻的,但这座以“艺术”为名的博物馆藏有不计其数的艺术大师杰作。 《艾尔米塔什
昆廷·斯金纳是“学派”的奠基者之一,也是当世具影响力的思想史家。《国家与自由:斯金纳访华讲演录》据2017年他在北京大学发表的一系列演讲和座谈整理而成,通过生动解读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等人的作品,系统阐释了数十年来他对现代政治思想的研究,尤其侧重分析两个关键观念——国家和自由;在访谈和座谈部分,斯金纳就自身治学经验及“学派”的研究解答了诸多重要问题,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独特而深入的思考。
伦理学原理,乃人与他者共生的社会生存公理。首先考察人的存在何以要诉求伦理生存及可能性条件,提炼人类伦理自然律和人文律;探讨伦理世界的构成维度和各具个性的差异性,严格区分道德和美德的依据与方法。然后审查伦理生成的人性土壤和逻辑起点,审查前者,揭示“生、利、爱”人性方阵,发现伦理世界生成的原动力机制;检讨后者,揭示限度生存的群己博弈机制,探讨伦理世界敞开的认知基石。以此为进路,审问人类“竞一适”生存必要遵守的“利益、权利、责任”认知原理、“动机应当、手段正当、结果正义”行为原理和“人道、平等、公正”价值原理。以此原理为准则,深入检讨人间社会道德作为和美德诉求之分殊:道德践履遵循权责对等原理,根本方法是功利论,行为原则是“合法期待与道德应得”的利己不损他或利己亦利他;美德作为遵循
在这本书里,荣格探讨了无意识对意识人格的反应及行为方式所造成的种种影响。和弗洛伊德的观点不同,荣格认为,无意识是独立自主的系统,而把无意识区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也是荣格心理学思想的本质之一。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会显现在一些古老而原始的意象和神话(即所谓的“原型”)里,原型既是人类不断重复出现之经验的载体,也是全人类——即使分属于不同文化——的共有物。透过本书,我们可以总览荣格所开创的分析心理学最重要的观点、基本概念和理论脉络。其论述范围涵盖心理学、神话学、文学、哲学等,读者得以深入浅出地一窥这位分析心理学大师的思想洞见。
书稿由11部分组成。作者张作理,先后经历过农民、民办教师、农民合同制工人、大学生、公务员等身份转换,他用辩证的观点写了心理能量、人的能量、知识、思想力、法律制度、职业品牌、领导者,以及识人用人等方面的一句话的心灵感悟。文字短小精炼,事理明晰,特别有助于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和论证空间,甚至有举一反三的收获。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