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由两位著名艺术家合作编纂,由22位来自各国、各领域的艺术家和策展人共同撰稿,以新颖而独到的视角,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等多个层面全方位地回溯、解读、剖析 策展 这一概念。通过梳理历史并分析各类典型案例,力图打破界限,使讨论尽可能不受学科、地域、族群、性别以及机构类型的限制。尽管在梳理策展历史时,不可避免地要将目光投向西方,但当聚焦当代策展实践时,无论其是否发生在文博或艺术场馆内,均被置于全球化语境中加以分析研究。 全书22篇文章在编者的排布下构成完整的有机体,共同对西方思想文化施加于当代艺术和策展领域的影响提出挑战,认为当代策展应有不同的解释,由此形成一场真正的全球性跨学科对话。
《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已获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并入选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全书汇集了2012 2023年共12年的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20个考古发现,年代跨度达百万年,地域涵盖中原及边疆地区,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生动例证。其中的良渚、石峁、三星堆等考古项目更具有相当高的社会关注度。编写者结合文物考古领域前沿研究成果,阐释解读考古发现,包括遗址概况、考古发掘经过和成果、学术意义及价值等,并配图呈现遗址环境、发掘工作场景、出土精美文物,意在系统回顾总结、全面展示新时代以来中国在文物考古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现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建设成果。
本书是作者继《〈诗经〉的科学解读》《唐诗的博物学解读》后的又一新作。作者花费十数年时间精心研究,以现代科学知识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工具,运用丰富的学识,配以图画解析,对环保有关的中国古诗中涉及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天文、地理、气象和水文等自然景物以及各种社会人文现象进行了科学分析和考证,纠正了历代注释和理解上的谬误和差错,赋于这些千年古诗以全新的现代面貌,对读者阅读古诗词,对当今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
本书是关于博物馆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建设的研究专著。研究内容共分六个部分: 章博物馆建设语境、第二章留存博物馆改造、第三章博物馆新建设、第四章博物馆类型、第五章博物馆陈列展览与教育、第六章博物馆从业者与专业理论探索。本书不但搜集整理了大量散佚在各地档案馆、图书馆及博物馆的早期博物馆文献档案,让许多过去业界鲜有关注的 手资料得以呈现和挖掘,而且以博物馆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从 文化建设角度,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博物馆发展变迁史做了全面的梳理和思辨性的讨论。突破了以往以博物馆论博物馆的研究局限,从广度和深度上丰富和拓宽了理论博物馆学研究的方法论。
《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与集合能效研究/同济博士论丛》围绕“如何对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结构整体特征及其能效评价加以刻画与测度”核心命题,构建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变的分析框架,借助优选的空间分析模型与技术,针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展开空间形态、重心轨迹、结构能效、组织关系实证研究,发现空间聚散与能级路径,空间均衡重心的心一核空间结构类型、空间结构能效双维测度的类型组合等城市群重要特征与规律,形成对城市群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价值的深化与发展。
《国际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4卷):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是“国际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4卷。全书以条目的形式,综述了世界重要自然资源储藏量、空间分布格局和利用现状,叙述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自然资源利用历史,讨论了国际和多个国家污染防控技术和政策,介绍了当地社区参与资源利益分享和保护的方式和重要意义。 《国际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4卷):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内容丰富,叙事风格深入浅出,适合有关研究人员、决策机构和公众的阅读和获取信息。
《国际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5卷):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是“国际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5卷。 《国际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5卷):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由一百多位世界著名的学者和管理专家撰写,内容涉及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方面面,除了像“生物多样性”、“承载能力”、“生态恢复”、“群落生态学”、“废物管理”、“景观设计”等常规议题外,还有很多令人受益匪浅的非常新颖的议题,如“道路生态学”、“家居生态学”、“光污染和生物系统”、“雨水吸收植物园”等等。 《国际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5卷):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还为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存和恢复提供了大量的流程和工具,是人们认识生态、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工具书。
历年来,为满足观众把"博物馆记忆"带回家的需要,湖北省博物馆根据馆藏特色文物打造适应观众需求、荆楚特色鲜明精品文创产品,先后开发了经典复仿制品、青铜系列等千余种文创商品,本书对历年来湖北省博物馆开发的文创精品做了全面的梳理简绍。
《靠前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6卷):可持续性的度量、指标和研究方法》是“靠前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6卷。《靠前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6卷):可持续性的度量、指标和研究方法》以简单易懂的方式概要地层示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性的概念、研究和度量可持续性的指标和方法。首先介绍了”知识产权”、“社区和利益相关者的投入”等有关可持续性的理论和概念。其次,介绍了“优选植物保护战略”、“优选报告倡议”以及“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等度量可持续性的优选项目及其可能对可持续研究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变化。再次,《靠前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6卷):可持续性的度量、指标和研究方法》介绍了许多度量可持续性的指标。很后,”地理信息系统”、“长期生态研究”、”社会网络分析”和“计算机建模”等词条展示了研究可持续可选择的工具
......
王亚南是我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教育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大学的首任校长,是《资本论》全三卷的首译者之一。其一生著作等身,共40部著作和译著,340篇左右的论文和讲稿。
中国古代的土地数字研究,“丁”与“亩”的概念至为重要。何炳棣先生从大量的方志等史料中,发现细小特征,进而提出“丁”和“亩”为纳税单位的重要说法。《何炳棣著作集:中国历代土地数字考实》除章的一部分之外,其余几乎完全是考证,而其结论,都是打破传统旧说的。自秦始皇三十一年“使黔首自实田”,我国历代土田数字都是根据地主、农民自己陈报的,在一般情形下都不是政府实测的。除了西汉末元始二年的土地数字与耕地面积相当接近外,其余朝代的土地数字都与事实有相当的差距。
本书以年鉴的形式全面系统地概括2019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所发生的一系列大事、要事,具有较强的性和史料价值。全书分为如下几部分:年度工作要览;重要活动;科研组织与决策咨询平台;成果发布和评价平台;社科普及平台;学会服务平台;学会学术交流;等等。书后附有大事记,以及出版的杂志的目录、举办的讲座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