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合作是国际教育和博物馆领域上世纪兴起的革新运动,其体现了现代博物馆的公共属性和教育转型,同时也体现了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以及学校职能边界的调整。从上世纪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后期一批新型现代博物馆的建立,以及课程改革运动,中国也出现了一些博物馆群体和学校群体合作的尝试。基于此,本书以中国馆校合作的历史、现状、主体行为、制度构建为主要线索,通过文献研究、访谈调查、质性及量化实证分析、理论建模等多重方法,对中国馆校合作进行了一个整体研究,试图获得在中国情境下对该问题的新发现及新理解,以及可能的未来建构路径。
博物馆发展至今已经有2000 多年的历史, 它处于一个不断生长变化的状态, 人类既创造了它, 又不断刷新着对它的认识。20 世纪后,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日益凸显, 博物馆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校外非正式学习机构, 协同学校共同育人。博物馆的教育吸收采用了很多教育学理论, 在博物馆这个独具特色的空间内开展着实践。本书先从当代博物馆的构成、功能、特点等入手, 结合教育学理论和实践案例全面阐述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以及博物馆教育的对象、活动、课程、实施、评价等内容。
博物馆不仅是 物 的储存空间,更是 人 的学习场所。博物馆如何转型并为公众提供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已成为全球博物馆学者和实践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博物馆学习手册》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性探讨,从博物馆管理、运营、人员和设施等不同层面切入,为我们揭示了博物馆向 以学习为本位 变革的规划方法,帮助博物馆转变为21世纪优秀的学习机构。该书2007年问世,在博物馆教育领域具有极其广泛的影响,本次翻译出版的是第二个版本,重点关注将学习和教育作为机构战略规划优先事项的理由,并通过由19位博物馆学习领域专业人士撰写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为博物馆及相关机构提供开展学习变革的全面方法。
本年鉴内容按类编排,分为学术研究、典藏保护、陈列展示、公众服务、安全工作、网信建设、合作交流、综合管理、基层党建、东馆建设十大部分。前有全年工作概述,后有相关附录。 本年鉴以文带图,图文配合。重要事件、活动、展览、会议等均配图片,图片标注名称;对于性质单一、需要罗列的内容如著作目录、文物清单、展览名录等使用表格完成,表格中按需插入图片。
本书按照“阐释理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机制-解决问题”的思路,出绪论外,设置了八个章节,包括体育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表征与动力接驳、体育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增长动力的质性研究、体育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增长动力的系统仿真、体育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创新链条、创新空间、创新时机等内容。从体育生产向体育生活的导向、产业、生态、动力转变,明确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生活导向,创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构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循环生态体系,培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动能。 本书主要尝试进行了以下学术创新:把握体育产业转型发展规律,由静态向动态转变,从动力转换接驳的动态视角研究其动力机制;适应体育产业发展要求,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从主动转型的视角研究体育产业动力体系
本书对 主要美术馆的藏品长期陈列方式演进及其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分析和研究,整理归纳了当前美术馆藏品长期陈列所呈现的新的特点及其生成逻辑,总结了影响现代美术馆藏品长期陈列发展的各种现实和历史因素及相关理论,探讨了美术馆藏品长期陈列在当今的艺术系统中的形态,以及一个成功的美术馆藏品长期陈列展览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和条件。希望通过本书所做的研究,能够为我国美术馆展览相关工作的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为什么博物馆需要管理?谁来管理?怎样管理?《博物馆管理手册》以经典 三段论式 结构,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介绍,为博物馆有效运营和质量提升提供了方法论,内容涵盖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公共项目、行政管理和对外事务四大部分,帮助博物馆员工迎接日常工作的挑战,满足博物馆及相关机构人士的专业提升需求,为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该书1997年问世,本次翻译出版的是第二个版本,展现了21世纪在信息技术变革、文化旅游兴起、政府财政紧缩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创新管理方法,向公民社会机构转变的尝试与挑战,并且通过由博物馆多个领域的资深专家所撰写的研究案例预测博物馆管理可能出现的发展方向,堪称新时代博物馆管理工作实务指南。
馆校合作是国际教育和博物馆领域上世纪兴起的革新运动,其体现了现代博物馆的公共属性和教育转型,同时也体现了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以及学校职能边界的调整。从上世纪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后期一批新型现代博物馆的建
自2008年以来,每年12月,来自瑞士的合作伙伴都会与奥维尼埃的迈松?博雷尔基金会合作,在纳沙泰尔组织一次关于博物馆学当前问题的研讨会。在一周的时间里,来自全世界的博物馆学教授与博物馆馆长、文物专家、国际知名的策展人、文物修复师以及文化界人士齐聚一堂,与两所机构的师生一起,讨论研讨会列出的各项议题。2015年的研讨会的主题是“数字时代的博物馆:新媒体和新中介”,来自传播学、法理学、社会科学、经济学、信息技术和媒体心理学等众多不同领域的专家,以及企业界和文物修复行业的专家们也应邀从各自的角度参会讨论,讨论的内容涉及新媒体相关的展览、博物馆数字艺术作品的收藏与保护、文化中介与博物馆数字化传播以及内容数字化的法律方面的问题,来说明“新媒体”的功能性和活跃性以及数字技术对博物馆的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