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2000 2020年间,具有代表性的34部西方博物馆研究领域著作,为读者呈现博物馆研究进入21世纪后的多重角色、多维面向,囊括学界最新进展与前沿议题。31位文博领域青年学者以书评形式,全景介绍每部著作的主要内容与核心观点,深度阐述相关作品对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案例价值和借鉴意义。在新时代博物馆学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西方博物馆世界在过去20年间积累的实践经验、理论探索和批判反思,将成为国内博物馆界特色发展的有益补充。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博物馆教育活动",包括展览教育活动,以及与研究及藏品相关的教育活动。重点研究观众参观前、参观中、参观后三个阶段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目标、任务、实施策略和方法。
本书是指导博物馆参加评估工作的参考书。开展博物馆评估、实现对博物馆的分级管理,是引导博物馆明确定位方向、提升办馆水平的重要方法,是促进博物馆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博物馆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石。全书分为前言、综述篇、定级评估篇、运行评估篇、综合数据篇、附录等几大部分,内容权威,结构完整,对博物馆参与定级和运行评估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2024)》是由国家文物局编著并公开出版的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基于2024年全国博物馆年度报告信息系统的相关数据,全面呈现博物馆事业发展情况。
博物馆学和人类学、考古学一样,都是西方舶来品,而我国博物馆学的相关研究却处于相对滞后的尴尬境地,甚至于很多学者都不认同博物馆学是一门学科。 博物馆伦理与博物馆定义被认为是国际博协的基石。近年来, 伦理 一词被写入博物馆新定义中,博物馆从业人员、博物馆活动参与者日益成为一个伦理共同体。该套译丛传达出一种对21世纪博物馆伦理的深刻认知,力图探明博物馆伦理与复杂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力量之间的关系。 《实践中的博物馆伦理》是博物馆实践工作中伦理相关问题的操作指南。在阐明博物馆伦理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同时,本书解决了几个关键争议,并纠正了一些关于博物馆伦理的普遍误解。
本书系统梳理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的建设现状与趋势,并就其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全书遵循蓝皮书体例,分为 综述 、 专题 及 案例 三大篇章,深入剖析博物馆的管理、展示、教育等关键环节,同时精选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北京郭守敬纪念馆等机构的优秀实践案例,旨在助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探索合适的发展路径,提升大运河文化影响力,并为其他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提供借鉴。
本书遴选了42本20世纪海外学者的博物馆学研究著作,并约请35位相关专业青年学者为每本著作撰写评述。42本著作,出版年代跨越20世纪的后40年,一些是海外大学博物馆学、博物馆研究课程的基础教材,一些在博物馆学研究领域产生过深刻且持久的重要影响。这些著作是考察和研究现代博物馆学理论发展和变革的节点指示器。研读它们,可以为学习博物馆学理论指明思想进路,为掌握博物馆专业技能提供标准做法。
博物馆是致力于全球和谐,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机构,通过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未来公民的终身学习和审美素养,从而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感。21世纪以来,中国的博物馆事业突飞猛进地发展,博物馆事业已经前所未有地被上升为国家战略,博物馆学研究也随之逐渐被从业者和学术界所重视。本书就博物馆学的基础概念、国际国内的博物馆行业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出发,介绍了博物馆与博物馆学的形成,并结合作者多年的博物馆工作经历,对博物馆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预期,为读者初步了解和深入学习博物馆学提供了参考。
《走我自己的路》收录了李泽厚从20世纪的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所写作的杂感、散文、发言提纲、讲演记录、访谈记录、各种序跋等,内容包括生平自述、治学经验与经历,以及关于社会时代的种种见解、看法与意见。长短不齐,问题不一,或信手拈来,或脱口而出,虽或有不够严谨之处,但更感直率、亲切与真实。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文章,当时思想受到较多,作者重在为青年呼吁呐喊,反对各种非常不错和阻力;中编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89年的文章,当时社会思想变得急躁狂热,作者左右受敌,而初心不改;下编则收录了1989年之后尤其是1992年以后的海外作品,文章风格变得更为确定鲜明。 阅毕此书,我们不但进行了一趟哲学思想之旅,也是在对中国过去二十年间的短暂回顾,于此我们可以窥见社会风尚的变迁,巨人前行
本书收录了第七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作品,通过介绍精选成果的核心内容和思想精华,展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取得的学术成就,为推动广东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价值材料。希望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要以获奖者为榜样,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努力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占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高地,做好党委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
本书是南宁市博物馆创办的学术性文集,以博物馆学、考古学、文物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文化遗产等相关研究为主要内容,围绕文博行业的热点、重点领域及藏品保护研究,博物馆的建设发展,文博工作者的实践积累等展开论述和思考,探索如何 好地保护文物、现存遗址,以集中展示博物馆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创开发、博物馆运营与发展、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保护、文物调查、藏品研究、历史学研究、民族民俗、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前言理论和 研究成果。内容严谨、逻辑清晰,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创造性
博物馆发展至今已经有2000 多年的历史, 它处于一个不断生长变化的状态, 人类既创造了它, 又不断刷新着对它的认识。20 世纪后,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日益凸显, 博物馆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校外非正式学习机构, 协同学校共同育人。博物馆的教育吸收采用了很多教育学理论, 在博物馆这个独具特色的空间内开展着实践。本书先从当代博物馆的构成、功能、特点等入手, 结合教育学理论和实践案例全面阐述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以及博物馆教育的对象、活动、课程、实施、评价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