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涛、徐国明主编的《上海高校档案管理研究与实践》主要汇聚华东师大、复旦、交大、同济、上海大学、上海财大等40余所大学档案馆工作人员关于档案馆管理、档案利用、档案信息化、档案编研等方面等思考和探索,同时也为高校档案向社会开放作了,实践和理论。
本书共分为八章,其主要内容包括:纸质档案及实物档案的保护;声像档案的保护;环境条件对档案的影响;档案有害微生物病害及其防治;档案害虫防治;档案馆建筑与档案保护等。
本书共分为八章,其主要内容包括:纸质档案及实物档案的保护;声像档案的保护;环境条件对档案的影响;档案有害微生物病害及其防治;档案害虫防治;档案馆建筑与档案保护等。
《气象与大数据》对大数据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叙述气象预报预测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发展历史与趋势,大数据的内涵特性、核心技术和气象应用潜力,气象数据的属性特性和大数据价值,气象业务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模式方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等;提出气象大数据规划治理的思路方法;从信息基础平台、分析与应用、挖掘与融合等不同层面设计气象大数据系统;给出气象大数据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机关档案管理规定》《 电网有限公司档案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和《档案管理学》等 书籍,结合我国电力系统档案馆管理的实际情况,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档案馆各项业务活动的基本原则与要求,以及文书档案、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等各十个门类档案的工作流程和务实操作技术。本书主要内容包含档案和档案管理工作、供电企业档案馆业务建设、供电企业档案馆工作规范、供电企业档案业务实训指南等。
《档案数据处理--生活经历研究》旨在为定量和定性研究者提供如何使用二手的档案数据来进行生命历程研究的指南。 书中,作者格伦·H.埃尔德、伊莉莎·K.帕瓦尔科、伊丽莎白·C.柯里普首先探讨了如何在档案数据和研究问题之间建立合适的契合关系。其次,细致地讲解了如何利用二手档案数据进行再次研究的步骤,尤其是重编码。第三,作者从自身的研究经历出发,以特曼数据为例,通过对三个具体生活经历问题的分析,详述了在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与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本书系 社科基金项目(20BTQ096)“大型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的理念与模型研究”的研究成果。在社会和学科发展飞速数字化的背景下,本书聚焦于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有效且高效地推动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电子文件单轨,即无纸化)的实现。 将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置于数据化与数据管理范畴之中,提出“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理念的数据化”创新的认知视角,在科学、翔实的调查数据和案例分析基础之上,从基本理念、参考模型、基本原则与目标、管理模型、对策建议等各个层面全面论述了大型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所涉猎的种种问题,可以帮助读者深刻理解电子文件的数据属性以及电子文件单轨制的本质,清晰认识电子文件单轨制对于传统档案管理活动的颠覆和重塑,为档案工作数字转型的快速推进做出贡献。
文章见历史,笔墨写真情。文集既是《档案学通讯》不惑之年的自我总结,同时也包含了各位同仁对杂志未来发展的祈福与祝愿。胡鸿杰主编的《轻舟万重山(纪念档案学通讯杂志创刊40周年)》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专题纪念文章,分享作者、编者、读者与《档案学通讯》杂志的“ 记忆”;下编收录了2000一2017年《档案学通讯》杂志每期的卷首语,既反映杂志的成长历程,也是中国档案学发展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