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档案学专业一直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档案工作实践应用能力。但是过往的实践课程设计主要侧重于某项单一的档案工作技能训练,而缺乏全面、综合的档案工作职业能力训练。 档案工作综合实践 这门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的档案工作视角,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档案工作职业能力知识体系,具备档案工作职业能力,成为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应用型档案人才。 本书根据档案职业能力要求,按照档案馆(室)收集、管理、利用工作流程,从归档文件整理 档案价值鉴定 档案收集 档案保管 档案数字化 数字档案管理 档案检索 档案编研,设计相应的实践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全面掌握档案工作技能,能够完成相应的实际档案工作。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给企业的办公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办公自动化对企业效率的提升方面。由此而产生的电子档案由于其自身的优点,正逐步取代纸质媒介成为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电子文档被广泛运用,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电子文档带来的信息快捷传递和资源共享给单位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与此同时,也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挑战和问题。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信息化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重大变革。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档案工作也紧扣时代脉搏,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档案信息化成为社会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者,站在信息化时代的大环境下,更应思考和剖析档案信息化建设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便利与优势,理解档案信息化建设赋予21世纪档案工作的崭新内容,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加快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新模式,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本书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中心,首先,介绍了档案信息化的概念、内容及发展现状等,阐明了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档案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使读者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有了系统、清晰的认识;其次,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文书概述、文书处理、文书整理归档、档案与档案工作、档案收集与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与统计、档案利用服务、现代载体档案管理。各部分内容又由学习目标、模拟情景、任务驱动、任务分解、任务解析、任务实训、知识梳理、分析思考、目标检测和阅读材料构成,穿插相关链接,充分体现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的教学新理念,突出文书与档案管理的专业应用能力训练。 刘萌:女,1963年生,教授,学校学术带头人。劳动部秘书职业技能鉴定委员会专家,中华女子学院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红霞*的《我国档案自然灾害防治机制研究》基于《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提**案的容灾及灾备能力,确保档案安全”的宏观背景以及当前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化、自然灾害频发、档案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的社会现实,在对我国档案自然灾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对发达国家档案自然灾害防治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和总结我国档案自然灾害防治的总体思路,并按预防和预警、应急和抢救的逻辑思路系统构建我国档案自然灾害的防治机制。本书从预防、预警、应急、抢救等逻辑环节出发,把预防与预警作为档案自然灾害的“防”的阶段,把应急与抢救作为档案自然灾害的“治”的阶段,从“防”和“治”两个方面对档案自然灾害进行研究,并分析准备与预警、应急与抢救两个环节之间以及各环节中组织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档案信息资源也日益成为一种战略性的资源。本书首先对档案信息化基本内容,包括发展进程、发展现状及意义等进行系统论述;其次提出信息化时代数字档案馆建设问题,针对发展现状,给出相应的方向和解决措施; ,对信息化时代档案的管理、建设及创新问题提出思考,从变革与应用视角提出科学性的发展思路。本书体系完整,紧扣时代脉搏,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有望对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做出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