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双元价值理论是我国档案学者结合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档案管理实践而提出的,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学术理论,其工具价值与信息价值双元并重的学术内核对分析当下我国档案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BR》 本书在梳理档案双元价值理论演进脉络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工具价值与信息价值的理论内涵及其二者双元并重的逻辑关系,通过对该理论与国内外其他相近学术理论的比较分析,阐述了档案双元价值理论所具有的独特视角与理论格局,并提出了档案双元价值理论融入学术研究体系与指导档案管理实践的实证分析报告。
档案工作规范体系是指导、鼓励、调节和保障档案工作的规制系统。其建设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档案成文规则系统建设,也就是档案法律制度建设,即档案法律、档案行政法规、部门档案规章、地方性档案法规及其他档案规范性文件的创制。二是档案成文规则落实推进系统建设,也就是档案行政管理能力或档案治理能力建设,即档案业务指导和档案行政监督工作的转型与效能提升。档案成文规则系统建设与档案成文规则落实推进系统建设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档案工作的发展。档案工作基本矛盾的动态发展性,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本书是四川省内江市档案馆根据馆藏档案及相关文献编写的一部客观反映20世纪上半叶内江的行政建制与沿革(厘定县等、实施新县制、分区设署)、历史事件经过(辛亥革命与地方军阀混战)、自然灾害(旱灾)、农业生产(甘蔗种植、农民抗捐、蔗农抗租)、工业发展及技术变革(蔗糖业、酒精业、夏布、采矿冶铁业)、交通运输(修建成渝公路)、政府机构的设立与运转(专署、参议会及选举)、教育教学(内迁的学校、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和活动(文艺组织)、科研活动(甘蔗试验场)及艺术成果(书画)、民风民俗、抗战贡献(节约献金、宣传、参军)、历史名人(喻培伦、张培爵、张大千等)等方面概况的读物,揭示了内江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读者可通过档案及相关图片的今昔对比,体会到现今内江市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增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全书内容浅显
本书基于生态系统视角,从外部动态因素对数字档案馆建设关键问题的切实影响入手,以内部变革作为应对外部变化的根本,探讨我国数字档案馆在建设和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旨在引导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朝着更为健康和理性的道路发展,为多元环境下的数字档案馆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和基点,不仅从战略上统筹数字档案馆建设,而且涉及档案事业在多领域的推进与发展。
本书共分为九章。 章概述档案管理,包括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现代档案管理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我国档案信息化发展。第二章介绍了档案信息化的实施原则与方法、策略的实施措施、实施的途径与过程及系统实施的步骤。第三章从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建设的目标、内容、任务及原则四个方面介绍了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建设的内涵。第四章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依据,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数字化设备、数据存储设备与数据备份。第五章介绍了档案数据利用与共享。第六章介绍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包括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电子文档归档与电子档案移交、档案数据库的建设。第七章从宏观管理。标准化规范、信息安全、人才队伍和信息技术系统出发论述了档案管理信息建设的保障体系。第八章论述了图书馆信息管理及服务的优化,分别阐述了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的优化方式
每年6月9日是 档案理事会确定的 档案日,武汉大学围绕 确定的 档案日的宣传主题,在全校先后组织开展了以“我与档案”和“奋进新征程 兰台谱新篇”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征文选题范围包括:学习、研究2021年新修订的《档案法》的感想和心得体会;从档案视角宣传高校档案工作在新时代学校发展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和做出的突出贡献,讲述档案人员主动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师生员工,在平凡中创造非凡的 典型和感人事迹;聚焦档案人员“学批示见行动”的创新做法,展现近年来学校档案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提出进一步推进档案工作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展望学校档案工作在新时代发展的广阔前景。经专家评审小组评审、学校档案工作委员会审定,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 奖若干篇,现选取 论文集结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