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为学习情报学的大学生、研究生及科技情报、社科情报、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编写的一本通用基础教材,内容覆盖情报理论与方法、情报管理与服务各相关领域,在统一的定量化情报学理论和方法基础上简明扼要地阐述情报信息源、情报组织、情报检索、情报分析、情报技术、用户服务等情报学核心分支的基本知识和新近发展。
随着全球数字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以互联网网络开源情报为龙头的开源情报(OSINT)在情报来源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为推动我国开源情报的应用,微信公众号 丁爸 情报分析师的工具箱 运营者石峰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冯文刚教授及其研究生共同编写了我国di一套开源情报的工具书《情报分析师开源工具箱》系列,di一本《情报分析师开源工具箱之人员物品机构查询》于2020 年10 月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为该系列的第二本。
苏德战争爆发之初,苏联为何发生情报失误?珍珠港事件中,美国情报机构表现出哪些明显的失误?二战中,希特勒为何认为盟军会把加来作为主攻地点? 朝鲜战争中,美军为何选择在仁川登陆?关于苏联在古巴的军备建设问题,美国情报界发现了哪些异常迹象?纳赛尔在分析以色列的意图时存在什么缺陷?海湾危机中,布什总统为何不相信伊拉克会入侵科威特? 对本 拉登和 基地 组织的恐怖活动,美国情报机构有没有提供有效预警?巴基斯坦贝 布托被暗杀事件,是否存在信息空白?孟买恐怖袭击事件暴露出印度情报搜集能力存在什么不足? 本书选取从二战到当代的21个历史大事件,如德国突袭苏联、日本突袭珍珠港、诺曼底登陆、仁川登陆、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阿以战争、两伊战争、海湾危机、孟买恐怖袭击等,完整再现当时的情景,从情报视角分析事
本书的编写者集中了国内的一批中青年学人。他们或刚刚博士毕业,或仍在就读, 但都根据分工积极研究国外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的不同领域,试图从大量的资料和事实中 剥丝抽茧,条分缕析,寻找国外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的特点与规律。这是一个艰难的过 程,但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在本书中,我们主要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韩国、以色列、印度、澳 大利亚共8 个国家的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我们深知,由于各国 国情不同、情报体系不同、情报领域与业务范畴不同、情报认知与情报方法不同,很难 还原和再现完整意义上的各国情报学与情报工作,我们也很难确立一套规范的情报学与 情报工作架构体系,再加上语言和资料的限制,各国的相关内容可能各有所偏重。 我们希望从中国学术的视角看待国外情报学与情报
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下,为应对各种报告模式、案例场景和分析流程,本书提出一种全新的情报分析方法 建立目标网络模型,重点探讨如何将其付诸实践: 第一步:阅读想定; 第二步:建立问题定义模型; 第三步:阅读情报报告; 第四步:建立目标网络模型; 第五步:执行分析; 第六步:交付产品。 全书案例、理论和实践相得益彰,以传统情报学为基石,创造性提出新理念、新思想、新模型。作为我社已出版图书《情报分析:以目标为中心的方法》的姊妹篇,本书是情报学zui新代表作品,可为情报分析工作提供参考镜鉴。
在当前的大数据环境下,情报学方法与技术不断出现新变化、产生新内容、呈现新特点。因此,确定被广泛承认的情报学学科基本内核,变得非常困难;探索已有理论和方法的新变化,需要新的技术手段加以辅助;归纳提取不同领域与应用场景中所使用的情报学方法与技术共性,需要新的思路。 在此背景下,本书希望通过系统梳理本学科相关方法与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大数据时代情报学研究方法与技术体系,从而为情报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情报学教育体系与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依据。此外,将情报学研究方法与技术体系与情报工作相结合,还可以为情报工作未来发展提供基础。 本书是苏新宁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17ZDA291) 情报学学科建设与情报工作未来发展路径研究 的研究成果之一。本书首先对现有的情报学理论与方法进
本书集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网络用户健康信息素养及交互行为引导机制研究 (17AZD036)的主要研究成果。随着网络健康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及用户健康信息需求持续增长,从网络获取健康信息成为用户的主要信息来源渠道。为此,本书围绕网络用户健康信息素养与健康信息交互行为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致力于提升用户获取高质量健康信息的能力。这些研究采用定性、定量或混合研究方法,构建了健康信息素养理论模型,揭示了健康信息素养与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关系,构建了伪健康信息特征列表,明晰了列表对用户健康信息甄别能力的提升作用。同时,探究了用户健康信息源选择与跨源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关系,分析了用户搜索健康信息时交互感知、交互行为与交互质量间的关联性,提出了用户健康信息交互行为引导机制。本书涉及的研究成果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总体国家安全观 思想,为全面审视新时期我国国家安全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新时期情报工作指明了方向。作者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立足于多年教学和研究工作,结合思维科学、情报科学的新进展、新成果,以及公安实战的新需求,提炼总结了大数据时代情报思维的六种方法,即情报数据思维、情报关联思维、情报系统思维、情报批判思维、情报创新思维、情报极致思维,并分立章节详述各种情报思维方法的意义、特征及其应用。本书体例得当、结构合理,讨论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务,并有各种应用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情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安全情报学是一门适用于所有安全领域或行业的具有普适性的情报科学和安全科学新分支,旨在解决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情报缺失(不完备)问题。在当今高风险社会和信息时代(特别是大数据与智能化时代),安全情报学研究意义重大,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本书专门介绍与研究安全情报学,立足于大安全观和大安全情报观,面向和聚焦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构筑和发展安全情报学理论体系,提升安全情报对安全管理的支撑,描绘和展望安全情报学未来发展。本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绪论、安全情报基本问题、安全情报学学科建设理论、安全情报学基本理论、情报主导的安全管理及典型应用、大数据时代的安全情报学发展与展望,以及安全情报学实践应用的重要新领域。
无
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下,科学研究越来越依赖大量的、规范的、可靠的数据,但可用的大数据集难以独立生成,科学数据共享是解决可用数据缺乏、实现数据潜在价值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关注不同视角下科研人员在日常科研活动中的数据共享需求、影响机理、模式及演化博弈策略,并针对特定问题展开实证分析,以丰富科学数据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证支持,并为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实践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为此,本书开展了以下工作。第一,分别设计数据提供者与使用者双重视角下的科学数据共享需求量表,并利用一手数据进行验证与分析。采用形式概念分析的方法构建使用者需求概念格,提取关联规则,进而揭示不同需求之间的关联性。第二,结合社会资本、计划行为、双路径等理论,分别构建双重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