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旨在提倡科学精神的手账型笔记本,精选 Nature 等12种著名的科学刊物(均来自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馆藏),对其历史及影响力进行介绍,呈现出精美的书影照片。它包括53个周历,每周页面下配有院士语录及诺贝尔科学奖得主 的名言。它不限某一年使用,你可从任何一年,任何一月,任何一周开启这个手账型笔记本。附送两年的不干胶日历,让你随便贴。手账既适合科研人员使用,也适合热爱科学的大众读者使用,让你爱上科学,更有效率。
“定名与相知”,是作者在名物研究中不断重复的词,“定名”针对“物”而言;“相知”,则须出入于“物”与“诗”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 与上一编相同,二编里的十篇文章亦为各地博物馆观展所得,或家居用器,或文房用具,或金银首饰……七十余家博物馆,四百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一步步 读者走进各馆文物的“繁华”世界,让物的美、时间的印迹、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翩然交织于纸上。
大鹤山人郑文焯为晚清词学四大家之一,著名词学家、书画家、金石学家等。其传奇经历一直被世后文人所仰慕与讨论,是传统文人的重要代表。郑文焯不仅有深厚的文学造诣,更有极高的艺术审美观。目前仅见其词学出版物,但关于郑文焯的艺术观的文献资料尚未见。此次整理出版郑文焯自用印集可概观与讨论郑文焯的艺术观、补充文献价值。从闲文印章更可见其人生观。以往存世印谱仅存建国后上海书店编辑《大鹤山人自用印谱》(非正式出版物),仅存49印。此次从书画原作、原钤印谱、手稿藏书等扫描收集郑文焯自用印147印,为目前所见zui全印集首次面世。收集工作长达五年,过程严谨。此次收集之外,将可考证出的印作作者一并列出,多为篆刻大家,部分含边款记事,可见证、补充郑文焯不同时期的交往历史。
作者把职业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的很基本要素是职业工作,而职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对工作的合法性控制和专业知识的制度化过程。此外,阿伯特还通过本书的经验研究提出管辖权冲突理论,认为职业的管辖权要求是在国家、公众和工作场所三个领域中得到认可的,而管辖权往往具有排他性,正是由于管辖权的排他性,一个职业的管辖权变化就必然与其他职业的管辖权变化相联系,一个职业的管辖权扩张也就意味着另一个职业的管辖权收缩。因此,在职业生态系统中,不同的职业为了对于工作的管辖权而相互竞争。
上海市档案馆收藏的资料数量较大,为了方便读者了解上海市档案馆的有关情况,《上海市档案馆指南》专章介绍这些资料的基本情况。为了方便读者查找,全书按档案形成年代的不同和立档单位性质的不同,分成若干节。按资料的不同,分节介绍综合资料、革命历史资料、报刊、外文资料等的情况。另编制附录,以帮助读者了解有关信息,包括:上海市档案条例;上海市档案馆查阅服务指南;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名册,收录所有已经开放和准备开放的档案全宗名单;上海市档案馆编研出版成果一览表等。本书除了方便查档者对馆藏档案资料的整体结构和相关内容有一个概要的了解,对于从事上海近现代和当代史各科研究以及史志书写的研究者、工作者而言,也是一部很重要的参考资料。
作为世界上 悠久、规模 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从一座胡乱堆放着藏品的小仓库,历经几百年,逐渐发展成了拥有800多万件跨越人类文明发展全过程的各类藏品并享誉世界的公众博物馆。它创造过许许多多的 ,收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宝藏,但它是如何出现的?作为一座面向公众的博物馆,它又是如何去吸引那些“好学求知之人”的?本书作者詹姆斯·汉密尔顿从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讲起,带领读者回顾了这座命运坎坷的博物馆成立之初的社会、文化背景,其后逐渐扩张的过程,以及在博物馆的发展历 扮演过重要角色的那些人,和博物馆本身对英国乃至世界的深远影响。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的思想汇编,涉及了教育的本质、类型、任务、方式、可能性与边界,特别是大学教育的理念和任务,等等。书中充盈着雅氏关于教育的洞见,如真正的教育不是知识的堆集和智识的训练,而是人的教育,灵魂的教育,整全的教育;他提倡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方式,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尊重、互相照亮;他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保持独立自由的个人意志以及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并提出了本真的教育的方法。
上海大学博物馆旨在建成为一座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富有特色、高水平、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大学博物馆。郭骥,黄薇主编的《近代上海小报图录(1897-1952)》主要是由上海大学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合作的,书中精选近代上海小报数十种,图文并茂,对各种报纸的来龙去脉、主要内容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虽然我国是养殖业大国,但是我国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却达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动物传 染病造成大量的生产动物发病甚至死亡,造成畜禽产品产量不足。此外,我国近几年面临着许多动物传染病 和人兽共患病的困扰,兽医传染病对国民的身体健康也存在极大的威胁。兽医传染病学就是研究畜禽动物传 染及人兽共患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规律、检测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的方法科学。 本书包括总沦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是对兽医传染病的感染与抗感染、发生与发展、流行过程、流行特 征以及防疫措施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介绍。各论结合某种传染病发生的案例,首先对案例进行准确、详细 的剖析,通过案例阐述该传染病的概况、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类症鉴别、诊断和预 防措施等。各论分为6章,主要介绍100多
本套《浙大六记》丛书中的5册将以校区为分册依据,在基本框架统一的前提下,根据每个校区的特质设定5个不同的主题,既整体统一又各有风格,从不同角度诠释“求是”精神。书中介绍了5个老校区的校园环境、校园建筑,以及老校区的历史底蕴、人文精神、教育科研、名家大师、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第6册《从一八九七走来》将在详略得当地梳理浙大校史的同时,突出本书组织的重走西迁路文化活动。 本丛书旨在梳理和回顾过去,观察和记录当下,展望和构想未来。献礼浙大校庆,致敬120周年。同时,可社会文化,换一种角度观察校园,改变惯常校史写法,打磨一套有温度、有质感,可读性高,亲切而生动的校园读本。并且可改变大众对于高校肤浅或负面印象,由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引导浙大师生及大众发现看不见的校园、看不见的
日本人对书店有两种称呼,“书店(shoten)”和“本屋(honya)”。前者比较书面,后者则偏口语,带着一种亲切感,我们通常会在“本屋”后面加上一个“桑”。我小时候,没事儿就老往离家不远的小书店跑。母亲听到门口穿鞋的动静,问我去哪儿,我总回答:“去本屋桑。” 可是长大后,“本屋桑”渐渐变少了。他们在哪儿呢,他们还好吗?
这本《羚羊与蜜蜂(众生的演化奇景)》不同于万物简史,是一本有趣的众生演化书。作者陶雨晴在书里科普了会走路的鱼,会钓鱼的鸟,爱牙膏的白熊,真实世界里的皮卡丘,甚至还详细分析了丑小鸭的可行性。这本书通过羚羊、蜜蜂、恐龙、老鹰、皮卡丘、蚂蚁、西红柿等它们的故事,讲述了大自然奇妙在何处,人类又能从中得到哪些大自然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