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读者也许满足于通过作品来了解的作家,但对于狂热的文学爱好者,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进入他们的书房,了解这些作品是怎么写出来的:用的是铅笔、钢笔,还是打字机?坐着写、躺着写,还是站着写?每天写多少字?西莉亚﹒布鲁﹒约翰逊便是这样一位寻求与作家“直接亲密”的爱好者。在这位“文学侦探”的调查研究下,我们得以知道那些名作诞生的细节,得以了解大作家们写作的怪癖和执迷:从席勒的烂苹果到奥康纳的甜牙,从雨果对自己的软到狄更斯像拉链撕开人群的疾走,从普鲁斯特的软木盾到纳博科夫的浴缸,从乔伊斯的外白衣到伍尔夫的紫墨水……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犯罪也在不断升级,残忍暴徒不断犯下惊天大案,使得各国警方疲于奔命,破案率直线下降。为了准确预测犯罪风险,找出凶手们的共性,预防连环凶案的出现,犯罪心理 画像技术应运而生。 犯罪心理画像是通过分析作案人遗留下来的各种表象或信息,来刻画作案人犯罪心理及外在形象的侦查过程。犯罪心理画像是查办连环凶案的强有力 。 许大鹏著的《犯罪心理画像》不是艰深晦涩的教材,而是犯罪心理学通俗读物。本书的适用读者是对犯罪和犯罪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以及警察、法官、检察官、狱警、律师等职业群体。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传播与接受研究》是一部学术研究著作,以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为基点,以现代传播媒介、读者与长篇小说的互动关系为展开向度,在历史的本相中“还原”现代长篇小说传播接受的生态图景,阐释现代中国·长篇小说·大众媒介与读者接受四者之间复杂的历史扭结,探寻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传播接受的规律,拓宽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审美认知谱系,为构建现代长篇小说传播接受的研究范式提供具体而明晰的研究实例和有效的新路径。
行色匆匆之中,你是否注意过那些只能上和下却通不到任何地方的阶梯,遮不到任何东西的屋檐,印着不同花纹、刻着不同文字的井盖,从中间被硬生生劈开的老屋废墟……这些被我们忽视的日常,却有一群人为此深深着迷。他们会将观察结果用,手绘图、照片或是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还会设计工作表格、规定记录准则、为特定对象命名,这就是路上观察,加个“学”字更带有钻研的意味。 赤濑川原平、藤森照信、南伸坊均是此一领域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合编的《路上观察学入门》可以说是路上观察学的经典之作,也让日本掀起一股“路上观察”的风潮。以路上观察家的眼光来看,乏味的城市也能变成一个宏大的艺术馆,两点一线的日常生活也能像一场场探险。记录者必须随时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同时也要深入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来描述这个世界。正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人文整体思维范式及其理论体系、基于中西医学的人文整体医学模式、基于医疗实践的人文整体医学诊疗技术体系,并对心脑血管疾病、脊柱疾病、脑病、心理疾病等的诊疗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实效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作者目前受邀在全国各地进行讲学和巡诊,收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由王秉钦著的《近现代中国翻译思想史/中外语言文学学术文库》以20世纪近百年来的时间为主线。从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时期分析论述了中国翻译思想史的发展,且结合中西翻译思想进行分析。靠前以翻译思想为“经”,以中国翻译思想自身发展为轴心,论述其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品评其科学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对翻译实践的意义;第二以人为“纬”,纵横交错,编织成书。研究、总结了各个历史时期翻译大家的翻译思想,历史地、辩证地评价、肯定了他们的贡献和在翻译目前的地位。
在《文学事件》中,伊格尔顿不但喊停文学的边缘化,还力图让文学回到那个重视文学和虚构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的“高理论”时代。因此本书花费大量笔墨和力气逆潮流而行,试图从概念上界定文学,总结出文学的五个特质:虚构性、道德性、语言性、非实用性和规范性。本书另一个逆潮流而行的举动是讨论文学的道德价值,他认为,如今怀疑和颠覆的思维模式已成为新的迷信崇拜,文学宣扬的道德训导和教诲就可能成为新的变革性力量。虽年逾古稀,反骨的本色丝毫不减,读来乐趣横生。
本研究从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著作和中国文学选集中的唐诗译本出发,借中西诗学、修辞学、语言学、接受美学和传播学理论,对宇文所安的唐诗翻译轨迹、翻译方法、翻译思想、传播和接受的经验教训作了梳理,丰富了翻译史研究和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的思想内涵。为中国文化的翻译研究引入了新的资源。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总结了宇文所安在不同学术研究阶段中的唐诗翻译特征的异同,而且挖掘了翻译背后的中西诗学思想、文化思潮和哲学观念的影响。
《水浒白看》是王路在经典史学和文学功底的一次集中展现,全书分“山林”“市井”“渔樵”三部分,对《水浒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当时的人情世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王路的分析看出了林冲的愚、李忠的厚、鲁智深的孤独……给读者以别开生面的感觉,有助于广大读者理解名著。
《以文类为导向的金庸武侠小说翻译研究》以金庸武侠小说已有的三个全译本为研究语料,原创提出“文类匹配”翻译理论模型,率先借助自建的双语平行语料库,依照“侠义主题”、“功夫传统”和“可读性”主导特征对金庸武侠小说全译本进行系统深入的描述性研究。
陈超是中国当代诗人、诗歌评论家。诗人姚振函曾说过,只要陈超在,任何一个诗人从河北经过都得充满敬意。陈超不仅对河北诗坛,而且对中国诗歌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他的研究中可大致了解中国诗歌近三十年的发展和流变。他作为一代诗歌评论家、诗人,随着他的去世更多地被人们记取,这是一部描写诗人陈超生平的感人传记,由他的学生、当代知名诗评人霍俊明撰写。让我们在这部记述诗人生平的传记中,倾听陈超这位诗人独特的发声,了解他作为诗人,在诗的国度中的先锋性,尖锐和不懈的探索。
《鲁迅作品细读》是钱理群先生集20年心力研究鲁迅的著作,就如书名所言,这本新作是钱先生从文本角度深入细化分析鲁迅文字的作品,收入包括小说,散文,散文诗,杂文在内一共33篇文章。 无论是从学问角度,还是从学人角度,钱先生都是研究鲁迅的大家,他不仅对于鲁迅作品有深入地理解与“创造性转化”,而且在学人风范上,他也有鲁迅的“硬骨头”,以及对社会肌理的深入批判。这部跨越20年研究的作品,可以让读者更好更深入地阅读鲁迅与钱理群。
罗杰·霍克著的《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7版)》独到之处在于填补了心理学导论性书籍和心理学研究类著作之间的沟壑,从历史的角度深入阐述了心理学目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40项研究,并介绍了这些研究的后续进展和相关研究。全书分为十个专题,分别为: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意识和知觉,条件作用和学习,认知、记忆和智力,毕生发展,动机和情绪,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以及人类互动和社会行为。 自1992年首版以来,《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一直是备受推崇的心理学书,成为世界各地许多大学和中学的参考教材,且已被译为6种语言。作者罗杰?霍克不仅是一位心理学家,同时也是很好的教育家和作家,他用自己简练的思维和生动的语言,将“枯燥的”心理学经典研究,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阅读此书,会让你感到心理学将不再“枯燥
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辛弃疾……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文学家都生活于唐宋时期。这是继先秦两汉之后,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二个经典时代。秉持“文以载道”的精神,他们的作品为唐宋之际兴起的士人阶层提供了一套理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曲折反映了当时即将形成以及已经形成的新型社会秩序。 本书将唐宋文学放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大脉络里进行重估,也对很多具体问题提出了耳目一新的见解。比如李白能够写出了简洁鲜活、明朗自然的诗句与他的异族身份密不可分,激昂旷达的盛唐诗风与武周革命改变了朝廷选拔人才的方式有关。相较被简化的“唐诗宋词”,作者特别强调了古文与宋诗。它们使士人摆脱了出身门第的束缚,更加看重内自我的人格实现,表现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对宋以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主编的这本《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辅导读本》主要包括:《“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名词解释和指标解释;为编制《纲要》,开展的一系列课题研究的研究报告摘要;系列解读文章;《纲要》的支撑数据等。这些都是全面解读《纲要》的性资料。 本书的出版,是国家卫生计生委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纲要》的社会影响,便于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学习贯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专门开设有《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这门课。教学团队就“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这一重要论述的思考,开展中医哲学智慧的 “头脑风暴法”教学。通过教学实践,来自不同专业的博士们从不同视角展开讨论,碰撞出了很多思想火花,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内容拟分为四个板块。板块,中医与哲学;第二板块,中医哲学智慧;第三板块,中医哲学智慧与治国理政;第四板块,中医哲学智慧与新时代治国理政。书稿既是教学研究成果的展示,又是科学研究成果的结晶,具有鲜明特色。由此也决定了书稿的出版具有多重价值:其一,书稿所呈现的“头脑风暴法”这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对高校教学改革和博士研究生教学实践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实践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