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龄前儿童到年龄较大的青少年,本书展示了不同年龄群体的适用评估技术,涵盖了几乎所有常见儿童问题的评估(广泛性发育障碍、边缘型人格、进食障碍、丧失与创伤、性侵害等),婴幼儿心智健康状况的评估,以及青少年和自伤高危群体的评估。 依托塔维斯托克诊所资深顾问级儿童和青少年治疗师们的丰富治疗经验,本书结合临床案例,细腻地详述了临床工作者如何在短时间内探索并澄清儿童与青少年的心智状态,家庭的结构和动力,家庭中各个成员的内在运作机制和在彼此心智中的位置,包括通过治疗室中的投射性认同所呈现出来的儿童或青少年的内在状况或者家庭运作模式;在这种个体探索性评估的过程中所汇集的资料,*终帮助临床工作者对被转介的儿童、青少年或家庭做出更为恰当的治疗计划、建议或安排。
家谱图以图形化的方式,将家庭评估所收集的庞杂信息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帮助人们迅速发现家庭系统中存在的关系模式,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治疗。本书是《家谱图:评估与干预》一书的配套读物,作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阐明了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化发挥家谱图的实践效能。
心理动力学案例分析的三个层面 心理动力学取向的案例分析是指:以心理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在临床实践中分析来访者的就诊形式、求助原因和治疗目的,指导治疗师对来访者做出动力学诊断和治疗计划。心理动力学分析着眼于:来访者的心理发育过程,尤其是童年早期的基本经历、内心冲突和精神创伤,如何铸就了来访者观察、认识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基本心理结构。这些心理结构可以反映出个体性心理发育阶段各种冲突的特征、惯用的防御机制类型和内容、重要客体的内部成像以及对客体的认同方式、重要的情感体验和重要的关系模式 来访者多半无法在意识层面认识这些内容,这些反应本质上是潜意识的。尽管反应的某些方面可能被意识到,个体也许会感觉自己的行为有些过分和怪异,但不会知道这些行为背后真正的含义是什么。有时个体甚至会理
在临床工作中,与心理健康问题患者的首次访谈至关重要。作者詹姆斯 莫里森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与超过15 000名患者的互动,深入剖析了初始访谈中的关键要素。本书以简洁明了的对话式风格,通过大量对话示例和简短案例,引导我们逐步了解患者的当前症状、个人及家族病史、精神状态、行为风险等信息。本书还提供了关于如何在各种临床情境下选择策略、建立融洽关系、克服常见挑战及传达评估结果的指导。附录部分包含半结构化访谈指南等丰富的实用工具和参考资料,方便临床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参考和应用。 在DSM-5的基础上,本书为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工作、精神科护理和精神健康咨询等领域的学习者和临床工作者,提供了与成年患者进行有效临床评估访谈的完整框架。
本书将自体心理学和投射测验结合在一起,为自体心理学取向的临床工作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在作者看来,投射测验与我们在求医过程中接受的放射性检查并无不同,自体心理学的临床应用不仅仅局限于访谈,而是可以将投射测验作为一种媒介和工具来使用,从而帮助临床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来访者。
多层迷走神经理论是关于安全感的科学,它诠释了人类怎样才能获得安全感、保持安全感,安全感又如何影响人的情绪、行为,以及幸福。 利用多层迷走神经理论的视角,我们可以从神经层面理解自身的症状和表现,从生理角度解读自己的行为和体验。我们将了解到,我们面对危险信号时的退缩和崩溃只是身体正常的保护性应激反应,而在自主神经系统的三个分支 背侧迷走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腹侧迷走神经系统 能够自主调节、相互协作时,我们便能快速从崩溃、僵化、畏缩的状态中恢复,也能平静、自在、放松地享受简单的幸福。 本书是德博拉 A. 达娜将多层迷走神经理论进行临床实践的又一力作,为治疗师提供了一系列供来访者在治疗期间使用的练习,如重新建立社会联结、玩乐、锻炼迷走神经刹车等,帮助来访者安全地联结他们的自主反应并以新的
危机是所有文化中都常见的人类困难,它既意味着“危险”,又意味着“机会”。《危机干预策略》是关于危机干预理论和实践的专业著作。 在本书里,两位作者竭尽所能地系统阐述了危机领域的理论、概念、视角、模式、技术等。而为了让读者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危机干预工作,也为了让更多从业或将要从业的读者能够进一步领悟到危机干预工作中的艺术,两位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也听取了更多在一线工作的成功人士所提供的意见,大量地使用了以真实情境为背景的案例,并提供了确切有据的处理策略。毫不夸张地说,《危机干预策略》是危机领域里的一本百科全书。
系统治疗从系统式家庭治疗发展而来,其工作范围不再局限于家庭,而是拓展到了个别心理治疗、团体治疗及其他社会系统的咨询,是靠前认可的心理治疗主要流派之一。无论是对系统思想的爱好者、系统治疗的初学者,还是对系统工作的实践者,本书都是一本的学习参考书。作者以专业而生动的笔触,从系统治疗与咨询的发展脉络、与实践相关的系统理论出发,写到系统工作实践的基础,再到系统治疗与咨询的具体方法和各种设置,使读者能够将浩如烟海的系统理论和实践知识尽收眼底。此外,本书采用了大量简洁而形象的案例,提供了一系列操作指南和列表,以方便读者的理解和运用。系统治疗与咨询所固有的系统观、创造性、灵活多元的特点将会在本书中一一呈现。如果读者对系统治疗与咨询有所好奇或疑问,也能够在本书中得到启发或找到答案。
本书中的作者均为临床一线很好的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本书根据心理咨询技术的流派分为七个部分,包括“心理动力学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叙事治疗”“隐喻治疗”以及“综合性干预”。书中收录的案例均为原创性作品,共介绍了17个案例,作者从来访者求助的主要问题、成长史和重要事件、咨询(治疗)设置、咨询与治疗过程、导致来访者心理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以靠前外主流的咨询与治疗方法为框架,在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的过程中,密切结合相关理论,便于读者系统掌握临床常用的心理疗法。
本书主要阐释了心理剧疗法的概念和实施方法。为方便读者理解,作者用心理剧自身的语言和结构来编写的这本书,并且通过精心设计,用章节的排序及标题大致反映出了心理剧的实施方法(请参见本书目录)。书中引入了大量真实的心理剧的场景,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心理剧的形式以及魅力。是心理剧疗法从业者佳的入门书籍。
《系统式心理治疗工作手册》从临床实践的角度,详细介绍了系统式思维指引下的家庭治疗的整个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工具。比如:系统治疗师的立场,如何通过观察准备会谈,如何处理搜索到的海量资料,如何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如何在治疗中有效地行动,以及最后如何再重新回到治疗师的立场上来等。 全书分为六章,具体为“窥探百宝箱:工具类型和用途”、“探索、观察、开始”“处理、分析和视觉化信息”“决策:准备合同、设定目标和计划干预”“行动:干预和陪伴过程”“系统治疗中的立场、价值观和角色”。
《无论走得多远,家庭总是如影随形: 家庭治疗16讲》通过理论概述和电影分析介绍了家庭治疗。理论概述包括家庭治疗的主要理论与主要流派。家庭治疗的主要理论,包括家庭和家庭治疗的概念、系统观、家庭治疗的简要历史发展,家谱图、家庭生命周期、依恋理论等。家庭治疗的主要流派方面,主要介绍了鲍文系统家庭治疗、系统家庭治疗、结构家庭治疗、萨提亚家庭治疗、叙事家庭治疗等的主要理论与技术。电影分析部分则透过浮城大亨和茉莉花开两部电影,用家庭治疗的理论和视角解读了个人命运与家庭的关系。电影,是高度浓缩的生活。本书将家庭的视角引入电影,让个人和家庭从中领悟对自己生活的启示。本书适合家庭治疗实践者和爱好者用于学习了解家庭治疗,也适合普通读者用于了解家庭,了解家庭治疗,从中吸取对于自己家庭生活的启示。
你是否总是陷入这样的想法: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考试时,看见别人都交卷了,你会不会越发紧张,担心万一自己不能按时交卷? 去医院检查,没拿到结果时,你会不会诚惶诚恐,害怕万一患上什么不治之症? 亲人外出,没有及时报平安,你会不会坐卧不安,担忧万一发生了什么意外? …… 一旦被这种“灾难性思维”所控制,人就会对未来忧心忡忡,焦虑万分,彻夜难眠。焦虑是一种令人担惊受怕的情绪,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正在疯狂地蔓延,吞噬心灵,让我们身心疲惫,脆弱无力,失去幸福感。 现在,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或者曾经,或者正在,或者即将遭遇焦虑。 作为认知心理疗法的创始人,亚伦?贝克博士在这本书中提出,生活并不是由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去认识这些事情。 焦虑,并不是什么过不去的坎,而是我们的
纽约时报书!三届奥运田径名星因躁郁症沦为时薪600美元的拉斯维加斯头牌应召女郎!《纽约客》《纽约邮报》《好莱坞生活网》《时尚》《每日邮报》热评推荐!再狼狈的现在都会成为过去,只要别放弃,命运就不会放弃你! n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和鼓舞人心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位明星运动员努力逃脱病魔并最终回归安宁生活。苏茜 菲沃 汉密尔顿生来就是旋风女孩,这位天生的运动员被永无止境的求胜欲望所驱使,她最终也成了田径界的宠儿。但表面上的成功掩盖了一直困扰她的怀疑、自我伤害和持续的焦虑,仅仅赢得一场比赛是远远不够的,苏茜想要打败所有人。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她宁愿在离终点150米处冲刺时突然故意摔倒在地,也不愿意面对失败,这一举动也成为她作为运动员的最后一幕。退役后,苏茜觉得平静如水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在去了一趟
家庭治疗领域很很好不错之经典作品。本书对家庭治疗的起源、学派、很新进展及评估作了详尽描述,突出了叙述及解决方式导向的现代治疗方法,并按照时间顺序对各流派的理论构架、操作方法以及流派之间的异同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家庭治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作了介绍,还对贫穷、社会阶层、种族、家庭暴力、精神状态等热点问题给予了关注。书中包含了很新的研究方法与数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是一群什么人?他们的人生故事与普通人有何不同? 如果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咨询师或治疗师,应该从哪里开始才能快速成长并独当一面? 作为个案经验丰富的咨询师与治疗师,如何突破事业发展的瓶颈更上一层楼? 在《我的心理治疗之路》一书中,中德班15位心理专家不仅立体呈现了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真实面貌,再现了其鲜为人知且艰难曲折的心路历程,让大众diyi次真正了解他们在做什么;还慷慨分享了自己几十年的成长心得、个案经验和教训,为以心理为志业的读者指出入手点、突破点,帮助他们解决从业生涯中可能遇到的一切难点、疑点和盲点,以激励他们快速成长,成为优秀的助人者。
《伯恩斯新情结疗法I》和《伯恩斯新情结疗法II》在国外初版以后,伯恩斯博士获得了在多种新环境下建立“十天重建自尊”的项目机会。通过治疗各行各业的无数患者,伯恩斯博士得到了许多新的数据。根据这些宝贵的“十天重建自尊”项目经验,伯恩斯博士又创作了《伯恩斯新情绪疗法III》。基于前两本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则,《伯恩斯新情绪疗法III》是读者们强大的新型工具书,它分为10个步骤,带你一步步深挖不良情绪根源,帮助你识别、纠正不良的认知模式,改变消极情绪,重获自尊。 n n《伯恩斯新情绪疗法》系列丛书在海外出版后的多年内,阿拉巴马大学的福瑞斯特博士所领导的调查团队对伯恩斯博士的研究项目展开了调查。调查人员总结认为,阅读《伯恩斯新情绪疗法》系列丛书的效果与全套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一样好。具体可参见前言中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