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文献研究集刊(第22辑)》内容涵盖领域广,涉及经学、礼学、校勘学、文献学、版本学、历史学等传统学术的 研究成果,辑录善本佚文,发前人之所未发,见前人之所未见,推陈出新,包罗宏富,见解深刻,详赡而精,丰富了中国传统经学文献研究,体现了海内外经学研究和文献研究的 成果,拓展了相关领域的课题研究,推进了学术前沿的研究进展。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收书三千四百余种。为了纂修四库全书,当时在北京设立了一个专门机构,称为“四库全书馆”。在纂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馆臣每校定一部书,即写一篇提要,“将各书大旨及著作源流,详细考证,铨疏厓略”,这些提要汇集起来,加上存目提要,按照经、史、子、集四部类次,由纪昀加以整齐划一,进呈乾隆皇帝御览后,就成为《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成书后得到广泛的流传。《四库全书总目》,都是由皇六子永瑢领衔纂修的,但据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所言,实际工作是由纪昀完成的。本书为经部3册,由蛾术丛书编委会整理完成,以浙江杭州刻本为底本。繁体竖排,使用全式标点。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收书三千四百余种。为了纂修四库全书,当时在北京设立了一个专门机构,称为“四库全书馆”。在纂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馆臣每校定一部书,即写一篇提要,“将各书大旨及著作源流,详细考证,铨疏厓略”,这些提要汇集起来,加上存目提要,按照经、史、子、集四部类次,由纪昀加以整齐划一,进呈乾隆皇帝御览后,就成为《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成书后得到广泛的流传。《四库全书总目》,都是由皇六子永瑢领衔纂修的,但据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所言,实际工作是由纪昀完成的。本书为经部3册,由蛾术丛书编委会整理完成,以浙江杭州刻本为底本。繁体竖排,使用全式标点。
《春秋公羊传》为《春秋》三传之一,专门阐释《春秋》微言大义,为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旧题作者为战国公羊高,高为齐人(今山东),相传是孔子弟子子夏的学生,专治《春秋》。东汉何休作《春秋公羊解诂》,为《春秋公羊传》制定义例,使成为有条理的今文经学著作。唐代徐彦(一说为北魏人)作疏,保存了唐以前的一些旧说。注疏原各自单行,后人将之合为《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十八卷,成为《十三经注疏》的一种。本书长期来并无整理排印本。近年来始有之,但尚有不尽如人意处。有鉴于此,刁小龙先生对其重新做了标点整理。本次整理弃用阮元刻本而直接使用元刻递修宋十行本,参校本达十二种之多。此外还广泛采用了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蒲镗《十三经注疏正误》等前人成果,以及北大整理本的校勘成果,为目前很完备之整理排印本。
《如梦录》成书于明末清初,原著者佚名,是一部记载明代开封城池形勝、周藩宫阙、禄秩等差、官署规模、市井贸易、试院体制以及祠廟古跡,风俗礼仪、典章制度等地方史性质的著作。由于该书涉及面广,某些方面记述较详,且是作者亲见亲闻,其真实可信性较高,是研究明代社会特别是开封城市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1.领导者政治、教育、智慧提升的之书。《资治通鉴》从正面讲谋略,为人们所熟知。而《长短经》则是从反面来讲,知道的人不多。但历代有政绩的帝王将相都对该书甚为推崇,将其尊奉为小《资治通鉴》。 2.*早的刊本 杭州净戒院刊刻发行,价值极高。《长短经》问世之后,由于历代统治者对此书避而不谈,严加看管,所以在社会上极少流传,能够流传的也只是手抄本,而刊刻流通的相对较少。到了南宋,杭州净戒院刊刻发行了《长短经》,这是目前发现的《长短经》*早刊本,版本价值极高。此次注译的《长短经》,便是以杭州净戒院刊本为底本。 3.保留原著,全本未删节,赵蕤亲自注文,配有相关注释和翻译。此版本不只收录了《长短经》的正文,赵蕤为此书所作的注文也一并收录,并作了大量注释和完整翻译,区别字体、字号,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方便阅
对杜甫诗歌进行注解、解读工作的学者,自宋代以来就数不胜数。各种杜诗注本也琳琅满目。清人注本是其中的佼佼者,而《杜诗镜铨》又是*好的清代注本之一。
本书是研究中国古典学术史学的一部专著。作者选取一条特殊的讲述学术史的路径,将中国古典学术史著作中有典范意义的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作为研究对象。将三目总序、部序、类序分别对应展开,将每篇序文进行规范标点,同时,站在现代学术史研究的角度,充分吸收当前学术界关于古典学术史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包括了诸多作者的研究心得。本著所求在“简”,是在姚奠中先生“由博返约,回真向俗”的思想指导来进行学术史思考的。读者能够以 短的时间,把握经学史的脉络。
1.底本珍罕,为南宋绍兴二年《思溪资福藏》本。2.翔实深入、论据充分,对古代中亚和南亚历史、地理、考古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部关于西域的综合著作,弥补了正史的缺漏。3.《大唐西域记》是我们认识佛教传播,了解境外佛教的一个窗口,是佛教研究者不可忽视的一本重要的文献资料。4.《大唐西域记》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中西交通史的珍贵资料,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有着突出贡献。5.成为印度学者们研究和挖掘印度历史所不可或缺的珍贵材料。6《大唐西域记》是一部蜚声海外的名著,被译成法、英、日、德等多种外文译本。
《洛阳伽蓝记》是北魏留传至今的一部名著,与郦道元的《水经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齐名。它以记洛阳的佛寺为题,实际记述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种种传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贪得无厌、腐化堕落的面目和生活,可与《魏书》《北史》相证,有些可补正史之不足,不失为一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范祥雍先生费积年之功对其进行整理,成《洛阳伽蓝记校注》一书,注释详实,有助于佛教史、地理史、文学史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本版吸收了近年来读者提供的建议,改正了一些讹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