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陈寅恪先生经典文集套装,包括《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柳如是别传》《元白诗笺证稿》,全五册。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涉及中古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等与隋唐制度及其建置相关的内容,涵盖了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文化史、语言文字学等与中古史相关的诸多领域,显示了陈寅恪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西文化的关系等问题的卓识见解。 《柳如是别传》主要内容包括缘起、河东君*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附带问题、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附:河东君嘉定之游、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每一章都详细分析论证。本书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有著述中影响*的一部。 《元白诗笺证稿》是陈寅恪先生 以诗证史
年轻的曾国藩,家境普通,天赋一般。但他不甘平庸,持续改善,终成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成为近代以来中国青年争相学习的楷模。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 曾公乃国人精神典范 。 梁启超称赞曾国藩为 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 ,对于他的遗著则是 一日三复 。 传忠书局版《曾文正公家书》经过李瀚章、李鸿章兄弟精心编校,它不仅仅是 千古完人 曾国藩家书的集结,同时还通过对家书篇目的整理,用曾国藩书信的形式将曾国藩一生的人生轨迹、教子思想的脉络完整地呈现给读者。《家书》采用以时间为序的编排方式,即和曾国藩的人生轨迹同步;而其全面展现曾国藩一生的编辑意图则从其中收录的少部分给非曾国藩家族成员的书信得以侧面印证,如曾国藩给湖南巡抚骆秉章的书信节选,给欧阳牧云等的信,均写于
赵翼是清代享有盛誉的诗人、批评家和史学家。其年谱前虽已有四种,但大多作为文集附录出现,较为简略,问题很多。本书由作者博士论文历经数年修改而成,在充分利用此前资料的基础上,旁搜博引,使内容获得极大地细致丰富,较此前诸谱体量增加以数倍计。本谱除了充分利用赵翼现存的七种著作,特别是《瓯北集》以考订赵翼的生平行实以外,还参校前谱未曾采用的赵翼自选集《瓯北诗钞》以补充订正赵翼的思想发展变化轨迹,意图更接近赵翼真实的人生。此外还旁及同时代其他诗人相关作品,搜罗大量数据,冀图通过赵翼以点带面,了解乾嘉诗坛、学坛生态。
《范仲淹》是一本以范仲淹为主角的历史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北宋名臣范仲淹的一生。人物、事件基于历史事实,细节想象合情合理。作者笔力晓畅,善于从宏大背景引入,层层渲染,筋骨分明。描绘了北宋初年错综复杂的政治风云,刻画了有血有肉的范仲淹形象。从寒门孤贫少年一步步成长为政坛 ,出将入相,成为宋代大批士大夫的精神楷模,范仲 淹的成长经历给每个人以启示,展现出别样的英雄主义。作为黄庭坚、朱熹口中的“ ”人物,在 的重担下、历史的节点上,他能否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改变世道人心?本 书将为读者揭晓答案。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 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文徵明是明代 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 与沈周、仇英、唐寅合称“吴门四家”。 文徵明的后裔、门生,也将文徵明书法、绘画艺术发扬光大,对明代的书画艺术影响深远。本书是目前 一部文徵明的年谱著作。作者周道振、张月尊研究文氏多年,有《文徵明全集》整理本,本年谱为其研究文氏生平、著作、书画、交游等的成果结晶。本书搜集了大量与文徵明及其家族、交游、门生有关的传记、诗文和书画作品信息,内容极为丰富,是了解和研究文徵明其人及其文学、艺术成就的 书。
余叔岩是京剧 一个极有代表性的人物,可又是一位很具独特性的艺术家。他少年走红京津,不久湮没无闻,28岁东山再起,38岁即从剧坛隐退,不再进行营业演出,直至54岁因病逝世。在这看似短暂的艺术生涯里,余叔岩在祖父余三胜、老师谭鑫培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余派艺术。他与梅兰芳、杨小楼并称“三大贤”,是京剧鼎盛时期的 重要领军人物之一。他留下的“十八张半”唱片,被诸多后学奉为法帖。 本年谱分谱前、正谱、谱后三部分。谱前述余姓之由来,及余叔岩家族之传承谱系;正谱记录余叔岩本人学艺、演出、家庭生活、社会活动等一生之经历;谱后记载余叔岩身后,其弟子、家人的主要活动,及与余叔岩余派艺术相关的社会活动。
《人物分典》是《中华大典 历史典》的主要分典之一,包括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等总部。编纂时,除严格执行《中华大典》和《工业典》有关规定外,对材料的收录以及对某些相关问题的处理也略有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