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 永瑢(1744年1月28日 1790年6月13日),号九思主人,又号西园主人。少时居圆明园碧桐书院,亦称碧桐书院阿哥。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出继慎靖郡王允禧,封贝勒,管理内务府、充《四库全书》玉牒馆总裁、监管钦天监事务。三十七年(1772)年,晋质郡王。五十四年(1789),晋封质亲王。
唐宋时期,可以称为古代小品文的成熟期。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元结的道州诸记,可称为山水小品的典范;著名诗人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也写有一些清丽俊逸的小品文;两宋之际,出现了大量的笔记小品,如苏轼的《东坡志林》、欧阳修的《归田录》、洪迈的《容斋随笔》、陆游的《老学庵笔记》等,这些笔记小品质朴自然,生动有趣,在唐宋文学中大放异彩,是唐诗宋词之外一种重要的文学体式。 唐宋时期作为古代散文发展的鼎盛期和成熟期,唐宋散文既有严肃正统的古文,又有闲雅清淡的小品,互动竞荣。以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为杰出代表的古文 八大家 ,把古文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唐宋散文的发展又是多元的,长期以来, 唐宋八大家 盛名 遮蔽 了其他散文家,有些读者甚至不知道白居易、黄庭坚、杨万里的散文存在。 《唐宋小品丛书》
日本素来重视汉文典籍的收集和整理。“仅存于今者,亦几近万。”这些文献能够补充本土文献的缺失内容,但也难免有鱼龙混杂的劣本出现。必须全面考查这些文献的内容,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方能充分对这些文献加以利用,使其价值得以体现。作者在整理此书时,首先明确了“和刻”的概念(出版于日本,且内容是翻刻/印/录中国旧有典籍),而后确定了图书的著录、考录方式,以便读者有的放矢地查阅自己所需的资料、比对信息。本书为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7FZW004)研究成果。作者自2012年至日本访学至今,花费十年有余的时间,收录日本各大图书馆相关汉籍信息,加以自己收藏的和本汉籍资料,爬罗剔抉,遂得此书。其文献学方面的价值可见一斑。
顾璘(1476-1545),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人,寓居上元。弘治九年登进士第,历任广平知县、开封知府、全州知州、台州知府、浙江布政使、湖广巡抚,工部尚书。嘉靖二十三年以南京刑部尚书之职致仕归里,建成息园,时常与宾客置酒高会、诗文唱和。顾璘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与刘元瑞、徐祯卿并称“江东三才”,与陈沂、王韦、朱应登并称“金陵四大家”,亦是弘治十才子之一。《顾璘集》收录顾璘现存别集《浮湘稿》、《山中集》、《凭几集》及《凭几集续集》、《息园存槁》、《缓恸集》六种,均以上海图书馆藏明嘉靖间刻本为底本,校以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金陵丛书》本,并附录诗文辑佚、顾璘传记、历代序跋三种。
清华简《系年》约成书于楚肃王时期,共二十三章,记述了自西周至战国的史事,其中很多记载不见于传世文献,是一个宝贵而丰富的学术宝库,对于先秦史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且已在先秦史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学术影响。《清华简〈系年〉综合研究》对这一重要出土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疏证与考证”按照《系年》简文的顺序,对原文的二十三章内容,分“说明” “释文” “疏证” “译文” “解题” “问题” “考证”六部分,结合学界已有成果和相关传世文献,进行简文隶定、释译、疏证和考释,从字词的微观角度对简文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下编“综合研究”,则在上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对《系年》本身及其相关问题作探讨,涉及《系年》物理形态、文本形态、思想形态、史学体例及其
这是有史以来最全的王安石全集。此次整理全集,诗文部分主要以号称最为富赡的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抚州刻本为底本,同时参考其他较佳版本,宋人李壁注、清人沈钦韩补注皆收入,以阐发前人之幽光。其他著作皆采后人所辑录的善本,并以附录形式收入王雱的全部著作。此次全集本,采用繁体直排形式,以整理出一个综合前人成果的最全很好之版本。本书获第十五届“上海图书奖”(2015.11-2017.10)一等奖;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论文奖历史学类和中国文学类一等奖。
诞生于明末江南腹地的毛氏汲古阁是中国文化目前的一颗灿烂明珠。阁主毛晋(1599—1659)是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刻书家、抄书家、校书家、文学家,子孙亦承其学、继其业。毛氏著述丰富,其中书跋是其重要部分,涉及毛氏汲古阁的藏书、刻书、抄书、校书活动,毛氏学术观点及思想,毛氏与当时学者的交游唱和等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共收400余篇,其中新辑书跋110余篇,并进行校勘、注释、解题,对于研究毛氏藏书、抄书、校书及其学术思想,探究汲古文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作用,是解读江南地域文化的珍贵文献资源,同时对于文体学相关研究亦有重要价值。
朱逌然(1836-1882),字肯夫,同治元年进士。本书由九部分组成:《孱守斋日记》、《邸居日记》、《使湘日记》第一本、《孱守斋日记》、《庚辰日记》、《使蜀日 记》第一册、《使蜀日记》第三册、《晴雨记》及书画二十五幅。朱逌然为晚清重要官员,其生活年代跨越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见证了晚清社会历史的重大时代变迁,因 此,其日记不仅具有史料考证与学术研究的重要价值,更因其生动多彩的行旅风景描写与深刻细腻的情志抒发呈现出了独特的文学意义。
古籍影印。本书为《江苏地方文献丛刊》之一。本书由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于1939年至1943年陆续编纂刊行,共32种30册,收录了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吴地(今苏州地区)的文献,包括与吴地相关的山水游记、人物年谱、诗词创作、金石书画、日记信札、笔记小品等,品类繁多。或为未经刊印之遗稿,或为流传已罕之孤本,很多文稿幸赖当时学者苦心搜罗得以保存。本次据1939年至1943年铅印本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