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全集》共收张居正著述6种,附录署名为张居正的疑著2种,并附录张居正资料选编。本次出版进行了新式标点和校勘,并按经史子集分类,首次实现对张居正现存几乎全部文字的整理结集,于张居正本人和明史乃至中国史的研究,皆有重大价值。
《四川盐法志》是清光绪朝授头品顶戴、太子少保,挂兵部尚书、督察院右都御史衔,时任四川总督的丁宝桢辑历代史书中有关盐政资料编纂而成,记载了四川盐业的生产、运输、销售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关的盐政、盐法的大量资料,着重反映了有清一代四川盐业生产的概况、对当时社会的巨大作用。《四川盐法志》整理校注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四川盐法志》为底本,并对其进行了详细校注,增添了重要的学术资料。
邓广铭先生的《稼轩词编年笺注》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迭经重版,蜚声海内外。增订本对全书的笺注与编年作了大幅度的修改、调整,补充了大量颇具价值的文字资料与研究心得,体现了*的学术成果。
《陈寅恪文集(纪念版共10册)》共收书7种,附录1册:之一:《寒柳堂集》,之二:《金明馆丛稿初编》,之三:《金明馆丛稿二编》,之四:《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之五:《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之六:《元白诗笺证稿》,之七:《柳如是别传》。附录:《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
《金圣叹全集》是陆林教授穷十余年之功辑校整理金圣叹作品的全集,校勘精,收录全,具有权威性,在学术界和读书界得到好评,全书计分诗词曲卷、白话小说卷、散文杂著卷三编六册,其中小题才子书是首次整理,书后附录年谱、资料等研究成果。
高甲 是都安当地民众对九渡、拉仁、永安、板岭四个乡镇交界山区的传统称谓。高甲壮语瑶歌即当地瑶族人民用壮语演唱、用汉字记音的方式传承至今的传统歌谣。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韦如柱介绍,《广西高甲壮语瑶歌译注》再现了该地区壮、瑶、汉等民族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和谐共处、共建家园的史实,反映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发展历程,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 这是一部深藏百年、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时代精神的经典文献。
朱彝尊的《经义考》在经学和目录学研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地位和研究价值。本书为南京大学副教授张宗友研究《经义考》的著作,梳理了《经义考》的版本、源流,具体分析了 《经义考》的条目体系、分类体系、提要体系和按语,详细研究了《经义考》与《文献通考》《经义考补正》《四库全书总目》等其他著作的关系,并将定量研究与文献考论相结合, 旁征博引,分析精当,探讨并总结了《经义考》的成就、不足及其影响,在文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本书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作品全集,包括《范文正公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政府奏议》二卷、《尺牍》三卷,以宋本和康熙岁寒堂刊本为底本,通校各本。另有根据宋代其他文献资料辑录的补编和续补三卷。书后附录范仲淹相关传记和年谱资料,便于读者利用。
《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吕祖谦精选北宋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语录而成的一部理学入门书,被视为学习《四书》的阶梯,在儒学史上具有独特的经典地位。成书之后七八百年间,传刻、注释、续编、仿编等各种形式的
《瀛奎律髓》是一部比较全面地体现宋代“江西诗派”诗学观点,并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影响的大型唐宋律诗选集。 “江西诗派”由两宋之交的吕本中提出,追尊黄庭坚为创始人,所论多言法度,强调规模古人,以故为新,在北宋末以及南宋影响广泛深远,至南宋末则趋向衰微。方回为重振“江西”旗鼓,编纂是书。提出了“一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之说,以“格高”为宗旨,以“细润”济粗犷生硬。按类系诗,便于学习揣摩。 本书以明成化三年刻本为底本,参校元至元本、清康熙吴之振刻本。汇录了冯舒、冯班、陆贻典、何焯、纪昀、许印芳等十余家评语,对方回编选之失多有指摘,亦可从中窥见唐宋诗之争的余波。
郝懿行撰的《尔雅义疏》是注释、研究《尔雅》的训诂学著作,郝懿行参考汉魏五家注,晋郭璞注,唐陆德明音义,宋邢昺疏、郑樵注等前人注疏,广泛徵引古籍,以声音贯穿训诂,探求词源,并注重目验考辨名物,数易其稿
。。。
本书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作品全集,包括《范文正公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政府奏议》二卷、《尺牍》三卷,以宋本和康熙岁寒堂刊本为底本,通校各本。另有根据宋代其他文献资料辑录的补编和续补三卷。书后附录范仲淹相关传记和年谱资料,便于读者利用。
《经行记》是杜环在唐与大食帝国爆发的怛逻斯之战中被俘并留居大食十余年,后来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写成的,ZUI早记录教及其有关国家社会历史情况的中文典籍。书中记述了当时大食帝国统治下的西亚、中亚诸国的山川地理、气候物产、政治经济和风土人情。《经行记笺注》是近代学者张一纯先生引经据典,对《经行记》所记相关内容的考释。其内容丰富详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