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诂训传二十卷,(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释文,宋刻巾箱本。本书是现存完整的《诗经》注本,全书以解释字义为主,其章句训诂大抵取自先秦典籍,保存了许多古义。东汉时,郑玄为之作笺,唐代孔颖达进一步疏解《毛诗》《郑笺》,作《毛诗正义》,使《毛传》在经学研究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陆德明博采汉魏六朝诸家训诂资料,成《经典释文》。约从南宋起,《经典释文》中的各部分被分别辑入各部经传的注疏中,今本《毛诗正义》中辑有陆德明的《音义》。此书钤 汪士钟 阆源真赏 铁琴铜剑楼 祁阳陈澄中藏书记 等印,今藏国家图书馆。
《国语》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典籍之一,也是我国*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以国分类,记言论事,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前后跨越约五百年。书中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史事,包罗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国语》常与《左传》并称,是研究先秦特别是春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重要文献。 此次出版选用的底本为宋刻宋元递修本,开本铺陈,行格舒朗,墨色莹洁,皮纸印造,堪称宋本之上乘。该本曾收入《中华再造善本》以线装刊行,此次将其列入《国学基本典籍丛刊》,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影印出版。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印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
學,爲雜家之始祖,是研究周秦思想文化的寶藏。。《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召集众宾客纂集而成,吕不韦是召集人,也是组织者。《吕氏春秋》成書後,漢代多人爲之作注,現存早的注本是漢代高誘《吕氏春秋訓解》,早的刻本是元代至正六年(一三四六)嘉興路儒學刻本,簡稱元刻本或元本。本书据上海图书馆藏元至正本影印出版,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为研究和阅读《吕氏春秋》提供了一套优秀的古籍。
《穀梁传》成书于汉代,自汉宣帝倡导迄于魏晋,注讲者仅有尹更始、唐固、麋信、孔衍、江熙、程阐、徐仙民、徐乾、刘兆、胡讷、段肃等十余家,范宁有感于其注讲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不可观,又引《左传》《公羊传》以解此经,文义违反,颇不利于后世,遂商略名例,敷陈疑滞,博采诸儒同异之说,又参与二三学士及诸子弟各记所识,并言其意,而成《春秋穀梁传集解》,是今存*早的《穀梁传》注解。唐太宗时,杨士勋辅助孔颖达等撰修《左传正义》,乃以一人之力为范注作义疏,分肌擘理,刊削繁复,文清义约,对《穀梁传》作了第二次系统整理与研究,终成《春秋穀梁传注疏》一书。范注与杨疏为穀梁学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穀梁学的学术发展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代表着中古以前《穀梁传》一经的研究水平。今据
《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本书为现存*早的刻本即元大德刻本,原书印刷优美,流传清晰,数易藏主,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主持下从香港购回,现藏于国家图书馆。《梦溪笔谈》共分26卷,内容包括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
《紫钗记》系明代戏剧家汤显祖 临川四梦 之一,取材于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其主要情节为:才子李益元宵夜赏灯,遇才貌俱佳的霍小玉,两人一见倾心,随后以小玉误挂梅树梢上的紫钗为信物,喜结良缘。不久李益高中状元,但因得罪欲招其为婿的卢太尉,被派往玉门关外任参军。李益与小玉灞桥伤别。后卢太尉又改李益任孟门参军,更在还朝后将李益软禁在卢府。小玉不明就里,痛恨李益负心。黄衫客慷慨相助,使两人重逢。于是真相大白,连理重谐。该剧热情讴歌了爱情的真挚与执着,深刻揭露了强权的腐败与丑恶。此本为明万历时期刊本,其中木刻版画为明代版画的精品。
《三国画像》不分卷,清潘锦绘,秦祖永鉴定,冯廉校刻。清光绪七年(1881)桐荫馆刊本。是以小说为内容镌刻的木版画集。原书二册,所绘人物自汉献帝至孙翊之妻,包含董卓、吕布、貂蝉等耳熟能详的人物,凡一百一十九人。上册为汉人物图五十九幅,下册为魏、晋、吴人物图六十幅,其中魏人物图三十三幅,晋人物图四幅,吴人物图二十三幅。画像或立或站、执笔提写、骑马奔驰、仰天默念、拉弓射箭、拔剑起舞、遮面哭泣者栩栩如生,每图右上题该人物姓名,部分画像由二人组成,版面丰满灵动。潘锦在卷末题: 此稿自春历夏而秋,每人皆数易稿而成,如用之,须择好手镌刻,庶无遗憾。同治十年岁次辛未锡山潘锦昼堂摹。 可见此画像为精工细镌,晚清小说木刻版画中的精品之作。
《剪灯余话》是明初重要的文言传奇小说集,共四卷,二十篇。因《剪灯余话》是《剪灯新话》的续书,后世多关注《剪灯新话》,对《余话》不怎么重视,其实,与《剪灯新话》相较,此书不遑多让,对明代中后期传奇小说及通俗小说和戏剧创作乃至于清代《聊斋志异》的创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远播海外。 《剪灯余话》一书仿瞿佑《剪灯新话》,取元末明初事实,以爱情故事为主,杂以幽冥灵异人物。卷一《长安夜行录》、卷二《鸾鸾传》、卷三《琼奴传》等,直写封建社会政治黑暗与礼教残酷的罪恶,并肯定青年男女追求婚姻爱情自由的民主精神。卷一《何思明游酆都录》、卷四《泰山御史传》以阴间地府各种丑恶现象,抨击现实官场,劝人弃恶从善。卷二《田洙遇薛涛联句记》、卷四《江庙泥神记》则写人与鬼神恋爱的故事。《剪灯余话》不论在
《历代画像传》由清代丁善长绘。全书共四册,收传说中神仙及明以前历代佛道、圣贤、文臣、武将、异士、女子等人物,包含:魁星、虞帝大舜、东方朔、释迦牟尼佛、荆轲、汉高祖、王昭君、岳忠武王、彭有谟等等。丁氏聘请潍县著名书法家王寿伟为每一幅画像撰写略传,为使后人读之,得知历代有此名人,逐篇用不同字体写成。渔樵山人说 此书一出,必传之于海内,而芥子园、晚笑堂不得专美于前矣 。此为清光绪二十二年刊本,板图刻画精美。
清黄遵宪撰,因其居室名“人境庐”故名,系作者黄遵宪晚年手定本。十一卷。卷首有梁启超撰《嘉应黄先生墓志铭》,卷末有黄遵宪弟黄遵楷《跋》。是书收录作者同治三年(1864)至光绪三十年(1904)所作古今体诗六百余首,按年编排。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新颖,包括当时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国内外的名胜古迹、怀人篇什和酬唱之作等,体现了“未有之物,未辟之境”的诗歌创作思想。
本书以中国四大古典医学名著《金贵要略》《伤寒论》《温病条辨》《黄帝内经》为底本,通过注释、译解等栏目,对书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同时根据当代的实际情况对原书不科学的内容加以甄别。中医四大名著已被历代医家奉为珍籍之秘典和临证之法宝,并称其为中医的一把金钥匙。本书对这中国四大有名进行详细的译白,可以帮助读者顺利读懂中医典籍,轻松掌握基本的中医知识,适合普通百姓日常学习使用,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寒山子诗集》,寒山子诗一卷,丰干、拾得诗一卷。采用《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四部丛刊》影印时所据《寒山子诗集》为南宋初杭州刻本,楮墨精雅。书前有朝议大夫使持节台州军事守刺史上柱国赐绯鱼袋闾丘胤《寒山诗集序》。是书是在台州刺史闾丘胤指令下,由国清寺僧道翘所裒集编次。丰干则仅存房中壁上诗二首,所以此书宋时又名《三隐集》或《三圣集》。
本书据光绪辛卯年夏五上海鸿文書局刊本影印,王韬著。《绘图后聊斋志异》为经典笔记小说,共十二卷。作者通过追忆三十年所见所闻、可惊可谔之事,汇集成册,公众于世。整部小说涉及赞美男女恋情、批判清末现实、匡正伦理道德和传播西方风俗四个方面,通过凡人灵异化的描写手段,体现了迥然不同的社会时代环境,并且以含蓄的表达方式来反映当时中国的落后和腐败,寄以求得变法图强。
《盼云轩画传》内共四卷,一二卷山水,三卷墨竹花卉,四卷花鸟草虫。原书蝴蝶装,收双面联式版画百余幅。《闲窗论画》共一卷。两书作者李若昌是清朝著名书画家,人称其字得子昴(元朝书法家赵孟頫)神髓,晚年的山水画风格与清代画家王原祁非常相似。平时闲访云林笔意,花卉画堪称一绝。工书善画,有名于时。两书作为李若昌的代表作,留下了丰富的绘画遗产,对专业绘画者提供了宝贵的临摹、学习、欣赏、研究和参考的资料。
《沧浪诗话》是南宋严羽所著的一部诗歌理论著作,清代胡鉴作注,全书共五卷。此书约成书于南宋理宗绍定、淳祐年间,是一部理论性与系统性较强的诗话著作。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个部分,全书“论诗书大旨,取盛唐为宗”,提出了如“兴趣”“妙语”“别才别趣”“以禅喻诗”等许多创造性的诗论。底本为清光绪七年(1881)胡鉴所注的《沧浪诗话注》。
本书以中国古典医学名著《金贵要略》《伤寒论》《温病条辨》《黄帝内经》为底本,通过注释、译解等栏目,对书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同时根据当代的实际情况对原书不科学的内容加以甄别。中医名著已被历代医家奉为珍籍之秘典和临证之法宝,并称其为中医的一把金钥匙。本书对这中国有名进行详细的译白,可以帮助读者顺利读懂中医典籍,轻松掌握基本的中医知识,适合普通百姓日常学习使用,具有的出版价值。
本书以中国古典医学名著《金贵要略》《伤寒论》《温病条辨》《黄帝内经》为底本,通过注释、译解等栏目,对书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同时根据当代的实际情况对原书不科学的内容加以甄别。中医名著已被历代医家奉为珍籍之秘典和临证之法宝,并称其为中医的一把金钥匙。本书对这中国有名进行详细的译白,可以帮助读者顺利读懂中医典籍,轻松掌握基本的中医知识,适合普通百姓日常学习使用,具有的出版价值。
《菜根谭》,明洪应明著。采用通行的清光绪十三年扬州藏经禅院刻本为底本。成书于晚明万历年间,是编分修身、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编,篇幅短小,内容精湛,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字字珠玑,发人深省。三山病夫通理在《重刻菜根谭原序》中说道:“其间有持身语、有涉世语、有隐逸语、有显达语、有迁善语、有介节语、有仁语、有义语、有禅语、有趣语、有学道语、有见道语。词约意明,文简理诣。”《菜根谭》融合儒释道之精髓,心学禅学之精义,蕴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智慧。
《陶庵梦忆》,古代散文集,八卷,张岱撰。撰写于甲申(一六四四)明朝覆亡之后,乾隆年间才刊印行世,是张岱作品中为名的一部。主要记明朝苏州、杭州、南京等江南名城的社会风貌、民间风气,包含茶楼酒肆、说书演义、放灯迎神、奇人逸事、花鸟琴艺等,构成了一幅明代社会生活的全景图,为研究明代的风俗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歴史文献。张岱爲明朝遗民,后半生寓居杭州,通过追忆记録,寄托了怀念故乡,眷恋故土的心情,也包含了对明末黑暗现实的忧愤。全书文笔清新隽永,夹杂淡淡伤感,在明末清初散文中自成一格,颇具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