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编共10辑,收录元明清入台、在台文人诗文集36种。是对台湾古代一批有影响力的文人、官员文集所做的大型文献整理。其诗其文从多角度原汁原味地呈现台湾本土的社会历史及人文风貌,体现与祖国大陆水乳相溶的文化血缘关系。所有古籍原稿、刻本均从闽台两地各图书馆及纪念馆搜罗而来,且多未刊刻出版。此次出版,系在两岸各地馆藏家藏原稿、刻本的基础上,由海峡两岸学者对照文献的多种版本校订整理而成。 第二辑收录文献包括:《丛青轩集》(许獬)、《惠安王忠孝公全集》(王忠孝)、《留庵诗文集》(卢若腾)、《东壁楼集》( 郑经)。
马茂元选注的《唐诗选(上下)(精)/粹雅丛编》选录诗人一百二十余家、诗作近六百首,全面地反映了唐诗的艺术特征和发展脉络;体例上分为诗人小传、题解、注释、总评。注释除通常的释义外,还于全诗关节与疑难处作提挈点拨,点明诗艺上的继承关系。通过注释,读者不仅能正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还能以此为阶梯从艺术角度去欣赏作品。总评与注释中随机生发的点评呼应,以显示全诗精要,也能借此作前后左右的对照,凸现唐诗演进之轨迹。言简意赅,往往落笔生辉。
易林,汉代焦延寿所著,是易学目前的重要著作。共計16卷,對周易進行詳細解讀,是易學目前的重要文獻。本书以元代《易林注》为整理对象,以续修四库影印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元抄本为底本,进行精心校勘,是研究易学的重要文献。
马茂元选注的《唐诗选(上下)(精)/粹雅丛编》选录诗人一百二十余家、诗作近六百首,全面地反映了唐诗的艺术特征和发展脉络;体例上分为诗人小传、题解、注释、总评。注释除通常的释义外,还于全诗关节与疑难处作提挈点拨,点明诗艺上的继承关系。通过注释,读者不仅能正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还能以此为阶梯从艺术角度去欣赏作品。总评与注释中随机生发的点评呼应,以显示全诗精要,也能借此作前后左右的对照,凸现唐诗演进之轨迹。言简意赅,往往落笔生辉。
。。。
《商子汇校汇释》旨在汇集前人校注《商子》的已有成果,计收入历代版本二十种,主要校勘参考用书及注释专著四十七种,兼收各家在校勘、考订、注释方面的不同见解,力求完备,反映古往今来《商子》研究的基本情况,是原“商君书注释组”两代人十年工作很为精华的总结。
《敦煌文献通读字》搜集了敦煌变文、王梵志诗、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等敦煌俗文学和俗文书中的通读字,共收1199个字头,按现代汉语拼音音序加以编排,书后附四角号码检字可供查找。一方面是为敦煌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书,另一方面又是提供了可供讨论研究的材料。 《敦煌文献通读字》作者通过对敦煌通读字的考辨,发现有些辞书中找不到用例的所谓“死字”,会借用同音或音近的字而活在敦煌的俗语言中。这些发现对于汉语词汇研究和辞书编纂,都是很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