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可敬译注的《说文解字》是汉民族第一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考究字源的字典,凝聚了东汉著名学者许慎毕生的心血,代表了汉代训诂学的较高成就。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其中,较大限度地保存了东汉以前汉字的形、音、义材料,同时全面反映了东汉以前的百科知识。这次出版,以同治十二年(1873)陈昌治据孙星衍重刊宋刻大徐本改刻的一篆一行本为底本,参考历代《说文》学、古文字学研究成果,分原文、注释、译文、参证四部分,逐字进行整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以简体字本呈现,在讲述字形时保留必要的繁体字形,并提供兼顾繁简字形的音序、笔画检字表,使原本晦涩难懂的《说文解字》,真正变成雅俗共赏、普通人也“读得懂”的《说文解字》。
作者化读《古文观止》经典名篇,首先把字义、句法、典故、写作者的知识背景、境况、写作缘由等解释清楚,也就使文言文的字面意思晓自无误,写作者的思想主旨凸显。在此基础上推进,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修辞技巧、论证逻辑、风格气势等,使读者能对文章的优长从总体加以把握、体会 再进一步,能以博学和自身的人生境界修为阐释古人的精神世界,此尤为其独到之处。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按照六书理论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也是我国文字学目前的奠基之作品,实属历代学者的书目。大徐本《说文解字》是比较通行的版本,本次出版便以大徐本为底本影印,在保留原书旧貌的同时,对每个字的篆体处理为红色,以显字形;每字之上更参照现代拼音标准加以注音,以助识读;文末附音序和笔画两种检字表,以便查找。
本项目主要是梳理、汇集考古和科技史学者诸家释证,并结合有个人考辨。考古出土实物具体而零散,而《考工记》所载名物则系统化、规范化或级差化,名物的对比研究往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甚至大相径庭;由于出土实物与文献记载的差异性、器物定名对于文献记载的依赖性、文献记载与汉儒、清儒成说的复杂性,不可避免地造成名物研究的分歧、争议和疑难。对待这些分歧、争议和疑难,作者遵循孙诒让的 未知是否,姑存之,以备一义 或 众说纷互,未审孰得,姑并存之 的原则,以期提供翔实的数据,满足训诂学、文献学、考古学、科技史学者不同背景、不同需求的阅读需要,从而从整体上推动《考工记》名物的研究工作。
汤可敬译注的《说文解字》是汉民族 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考究字源的字典,凝聚了东汉 学者许慎毕生的心血,代表了汉代训诂学的较高成就。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其中,较大限度地保存了东汉以前汉字的形、音、义材料,同时全面反映了东汉以前的百科知识。这次出版,以同治十二年(1873)陈昌治据孙星衍重刊宋刻大徐本改刻的一篆一行本为底本,参考历代《说文》学、古文字学研究成果,分原文、注释、译文、参证四部分,逐字进行整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以简体字本呈现,在讲述字形时保留必要的繁体字形,并提供兼顾繁简字形的音序、笔画检字表,使原本晦涩难懂的《说文解字》,真正变成雅俗共赏、普通人也“读得懂”的《说文解字》。
1915年诞生的《辞源》,至今已走过109年的历史。百余年来,《辞源》一直沿用12集214部的排序方式供大家查阅。随着人们知识结构和阅读习惯的改变,音序检索逐渐成为辞书检索的主要方式。为适应时代变化和读者需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创新推出《辞源》音序本,使之 符合现代读者的使用习惯,方便大家随时查阅。从2016年着手策划,到2023年顺利推出,七历寒暑,其间反复推敲,确定排序方案,制定八大细则,在电脑初排序的基础上进行三次人工校准,共计校改音节30余万个、注音11万余条,改动5000余条,处理多音字、符号字、读音争议字等各种难题,经过四次复核,确保读音准确无误。
本书对甲骨文进行数字编码,是一种新的字形码检字法,可以帮助检索甲骨文,它以六位数字码后加拼音的字母的形式编码,该编码也是经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授权的甲骨文输入法的输入码,每个编码后附对应的甲骨文、汉字、拼音、出处、备注。本书甲骨文字形收录全面、来源有据,绝大多数来源于《甲骨文字典》,并标注其在《甲骨文字典》中的页码、行数及第几字;来源于《甲骨文合集》的,也以合一、合二、合三标注,并在其后标注甲骨拓片的标号。书中还有目录、凡例、编码方法及已破解甲骨文拼音检字表等。
《幼学琼林》,全名《幼学故事琼林》,一名《幼学须知》,或名《成语考》。“幼学”,界定它的受众是儿童,性质是蒙书。“琼林”,是比喻性说法,意为精华荟萃。“故事”,是从内容角度描述,说明该书所讲是古时候的事情;“成语”,是从语言修辞角度界定,该书性质为习用的古语。《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蒙学经典之一。全书采用对偶句写成,便于吟诵,容易记忆。全书分天时、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祖孙父子、兄弟、夫妇、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女子、外戚、老寿幼诞、身体、衣服、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富、疾病死丧、文事、科第、制作、技艺、狱讼、释道鬼神、鸟兽、花木33类,内容涉及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鸟兽花木、饮食器用等,丰富广博,包罗万象。是关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小型百科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是我国文字学 部系统之作。后世刊印流布,传本较多,清孙星衍覆刻宋本《说文解字》,世称精善,赞誉颇多。今师顾堂据重要版本重新整理出版。本书由《说文解字》《说文考异》《解题》三部分组成,全书重新编制目录,书眉标识书名、卷数、部首、页码。 《说文解字》十五卷由师顾堂据上海图书馆藏清嘉庆孙星衍覆宋本影印,并酌取《说文解字》重要版本之书影冠于书前,以示版本之流变。 《说文考异》,〔清〕顾广圻撰,董婧宸据中国 图书馆藏《顾氏说文文学两种》抄本进行整理,施以全式标点。同时,《考异》出篆,据孙本《说文》重编,孙本篆文显误者;易以底本篆文,篆下复标真书,以便读者。 《解题》由董婧宸撰写,全文深入浅出地总结概述《说文解字》的重要版本、刊布起源及版本流变和版本继承等诸
作者秉持 信今传后 的信念,甄别前人说法,力求给想要了解古籍、接触古籍的入门者喂好 第一口奶 。 本书围绕读者兴趣集中的 鉴定版本 ,前两部分介绍鉴定版本应当了解的古籍版式、结构知识,解释常用版本名词;附录中简介常见古籍用纸及装帧形式。粗看似乎都是些老生常谈,若仔细比较,则见与众不同之处,譬如要求规范版匡尺寸的丈量,强调对仿宋刻本须作界定,提醒读者对 集版重编本 复本 应有所认识,明确《四库》底本与进呈本的区别等,都是基于鉴定版本实践提出,不可忽略。第三部分讲述鉴定版本的一般方法,不作方法的琐细罗列以求所谓面面俱到,而是从实用出发,择其要者,尤其强调辨识字体于鉴定版本的重要性。第四部分选择过往若干鉴定版本的实例纂为札记供读者参考,通过具有典型性或重要版本的鉴定个案介绍,使鉴定方法进一步
《读史方舆纪要》是我国古代极其重要的一部地理总志,犹侧重于军事地理。作者顾祖禹生于清初,有感于明统治者不明边防利病之处、兵戎措置之宜,而至 之恨,遂花二三十年之功终成此书。该书以明两京十三司为纲目,分历代州城形势九卷,各直省一一四卷,山川异同六卷,天文分野一卷。叙述各省、府、州、县建置沿革,疆域变迁。侧重于山川险易,及古今战守成败之迹,对景物名胜所在皆略。对旧舆地书名实错误,据正史多有订正。本书由贺次君、施和金先生整理,是《读史方舆纪要》的 个整理本。点校本以宋氏纬萧堂写本为底本,校以敷文阁本、职思堂本、邹代过校本。以历代正史、《资治通鉴》、各种地理总志、方志参校。经校勘整理,对原书的脱讹衍倒共出校勘记一千三百余条。
《辞源》是中国现代 部大型语文性工具书,也是商务印书馆的标志性品牌辞书,阅读古籍 ,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常备。 《辞源》第三版借鉴吸收三十多年来辞书编纂的丰富经验和研究成果,在1979年版的基础上,继承成果与特色,并以现代语言文字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取语料,搜集现代学者关于古籍整理的 成果作为修订参考依据,将信息科技与语言研究结合,全面提升《辞源》的学术价值与文化内涵。?北京大学何九盈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 董琨研究员任修订主编,来自全国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修订。?全书收字头14210个,复词92646个,插图1000余幅,约1200万字。?借助大型语料库,探求字、词的形源、音源、义源、典源和证源,择定字形,完善注音,修订释义,补充书证,力求音义契合、义例契合。?增收典章制度、
该书系统地汇集了战国秦汉简牍帛书中的通假字材料,便于读者全面了解和查检,并从文字学和音韵学的角度对通假字所反映的上古语音现象进行分析,对出土的战国秦汉简牍帛书中的通假字作分类研究,是一部全面反映战国秦汉简牍帛书通假字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