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从茶的历史、认识茶叶、了解产区、认识茶具、拿捏泡茶的时间等方面,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操作性强的技巧让你全面、多角度、多场景了解茶文化,以约900张图片打造年轻人与茶的美丽邂逅,为传统的茶文化注入新的活力,给年轻人带来古文化的新冲击。 关于中国茶,您想知道的,这本书都有:5000年茶史清晰明了,38种名茶的生长、制作、冲泡技巧,干货满满,20个茶区的茶俗普及,附加有趣的海外茶俗介绍。本书是一本茶叶百科,更是零基础茶文化入门。精装彩图典藏本,带您从茶人小白到达人,轻松GET实用茶学茶艺,感受每片茶叶的温度和历史。
"无酒不成席”是中国人的普遍观念,对于我们来说,不管是喜事儿还是丧事儿,不管是哥们儿还是陌生人,都会喝点酒表示高兴或表达悲伤。且酒涉及的范围甚广,不管是男性还女性,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小孩,都会与酒有所联系。可以说,酒的触角渗透到我们行为的各个角落。而且,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江湖人士、商贾巨甲都好酒,属于经久不变的一个饮品。但中国地大物博,南北方、东西方、沿海内陆所饮酒不同,行酒令不同,酒圈不同,酒文化更是区别甚大。要云老师就从酒文化的角度,解读各个地域的酒窖、酒圈、酒文化,深入解读"酒”这个复杂迷离的字,旨在道出一部分酒的秘密。
本书是作者关于江南民间信仰研究的第二部著作,主要以明清以来的江南地区为重点,依次讨论明清时期日常状态下国家权力与民间信仰互动的三种形式:即毁淫祠问题、神灵入祀问题,以及地方信仰空间的构建问题等。同时,还研究了明清鼎革时期江南的地方信仰,或可与日常状态下权力与信仰的互动有所比较和提示。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诸多思想与当代健康心理学的主张异曲同工。在中国古代医学和养生学里,蕴含着丰富的健康心理学思想与方法。熊韦锐著的这本《中华传统文化与健康心理学》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健康心理学的基本要义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健康心理学思想进行分析阐释;介绍了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况与研究内容,总结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健康心理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尤其是儒、道、佛三家独特的健康心理学修养方法。本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促进身心健康的修养方法,对心理学专业的学者、学生和广大关注身心健康的普通大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赖国清著的《漫品二十四节气(来自农耕文明深处原生态节气体验)》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二十四节气知识进行普及宣传,对节气内容加以品读赏析,帮助读者感知节气内容的关感和文化魅力。本书依序对二十四节气进行系统、深入、细致的解读,融入历史、人文、气象、地理、生活、自然、物候、传统农耕、典故传说、民谚民俗等各类知识和信息,辅以大量鲜活资料和生活体验,努力做到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及实用性。
本书从公共关系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理论梳理入手,尝试寻找两者的接合点,进而提出公关的三个主要文化属性:公关参与主体的身份与权力;公关行为中的情感互动;“符号-意义”的象征性表达体系。本书的主要观点是:公共关系实践具有被主导范式忽视的行为的“象征性表达”的文化属性,公关文化分析就是针对公关文化属性展开的研究。这一分析路径主要关注情境、仪式、身份、情感、社会关系,以及话语、叙事、修辞、隐喻等文化变量在公关行为中的作用。
《瑞安方言》共分为:名家诸论,俗音通义,同音字汇,俚语选析,古谚浅释,成语叠词,口语速成,附录等八篇。对方言同音字、俚语、古谚、成语和叠词等进行收录和标注。口语速成是日常语言交流常用词,以普通话进行逐字翻译。并标注方言读音。附录中的兴趣字是一些特殊形状的生冷辟字。手语是聋人的语言,简单摘录。
《遗爱千载苏徐州:苏轼徐州文化遗存价值研究》可以说是中国矿业大学苏轼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对苏轼文化研究的一次小结。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是对苏轼在徐州有形可见的文化遗存的评述,由蔡世华主笔;下编是苏轼研究院师生对苏轼及作品的研究论文汇编,以苏轼徐州时期作品研究为主,又不限于徐州时期,由苏轼研究院的管仁福教授及研究生的论文组成。
本书收录殷海光、林毓生的通信六十余封,以及林毓生纪念先师、追忆求学历程的四篇文章。殷、林二人的通信起自一九五七年,终于一九六九年殷海光去世,其中大多数信件为林毓生赴美求学后所写。两人在这些跨越大洲的信件中无所不谈,从留学琐事到家庭碎务,从推荐书单到讨论重要学术问题……一个时代的思想线索隐隐可见。时移世易,但师生情谊从未改变,其中蕴含的现代理性和道德自觉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