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优势学科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学科主办,也是该学科实施社科院“登峰战略”学科建设计划的重要举措。集刊拟一年两期(分别于6月、12月出刊),每期字数20万字左右。第一期拟在2018年6月出刊。 为了因应学术工具电子化、学术规模全球化的新的时代条件,集刊以组织、发表学科内各类学术评论(特稿、笔谈、书评、访谈、专题评论、前沿综述、会议纪要、项目动态、论点汇编、新资料或特藏文献等)为基本方式,致力于追踪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前沿状况、反思学术史经验、前瞻未来动向。目标是建立一个面向国内国际学术界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交流与评价平台,促进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健康发展。
本书是讨论社区文化治理与公共文化政策的重要著作。全书共有16篇文章,其中9篇为作者本人撰写,另外7篇为作者翻译的他人论文。论文题目分别为:命题取向,文化民意作为决定性要素,设施配置计量参照,激活“体制末梢”,自治向度,公平性原则,满意度原则,社会合力,个案——“社区舞蹈”分析、文化政策何为,公共文化政策研究的知识脉络,后工业社会及其丹麦文化政策趋势,日本文化政策和项目的背景、艺术的税收政策与私人捐助,多元动机、多种体验与文化参与多样性,文化研究及其文献跨国合作。
早期的网络传播研究常常为一种乐观情绪所鼓舞,很多人预言,互联网将在网络虚拟空间建立起一个新的公共领域,从而为民主政治注入新的活力。然而,近来的一些研究则表明,这些预言很多都经不起事实的检验,它们反映出的不过是历史上一再出现的关于新技术的“迷思”。在这种背景下,本书以阿伦特、哈贝马斯等人的公共领域理论为切入点,辨析了公共领域与传播媒介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从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媒介化交往的兴起、虚拟社区的建构三个方面考察了网络传播的公共性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走出“迷思”,并不是要走向它的反面,而是根据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现状,对它的公共性潜能和弊端进行重新评价。
《文化研究视域下的个案分析》旨在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现象,以及存在于我们身边、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事物,从文化研究的各个角度出发来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文化研究视域下的个案分析》分为几个不同的章节,*章主要是对英语世界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文化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雷蒙德·威廉斯的研究;第二章则对一些现代文化现象,诸如近些年十分风靡的电子游戏、网吧和球鞋文化等进行剖析;第三章对生活中常见的文化现象——我们身边的标牌、指示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后一章旨在探讨文化传播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对外汉语教学中所存在的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