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一种木本植物,诞生在中国西南古老的亚热带与热带原始森林,被距今约五千年左右的中华先民发现,从此与人类休戚与共的历史,演进为中华文化重要象征符号 蕴藏中华民族人类文明基因和密码的精神饮料。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茶文化学科带头人,茶学与茶文化学院名誉院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旭烽老师最新茶学普及读本。 从茶叶的发现、发展、历史传承,以及茶文化中的人文教化、艺术衍生等角度,带你了解这一片神奇的树叶,大自然恩赐于全人类的文明瑰宝 茶。
这是单读出版推出的长篇非虚构作品,一个青年写作者徒步重走西南联大西迁路的故事。1938年, 湘黔滇旅行团 徒步跨越三省穿过西南腹地;2018年,处于人生转折点的青年作者杨潇重新踏上这条长路。现实中非典型的公路徒步与历史上知识人的流亡之旅交织、对话、共振,层累的、不同的 中国 缓缓浮现。 杨潇带着海量的史料积累与强大的问题意识,与沿途遇见的人交流,与西南的人文风光交流,与那个遥远的动荡时代交流。在两个不确定的年代,在国家与个人的危机时刻,我们用真实的生命体验,追问思想与行动的关系,开启一个全新的 寻路之年 。
一部关于苏东坡生平与美食渊源的作品,以苏东坡关于美食的诗文记录为线索,循着他为官、游历的足迹,从美食角度还原作为 吃货 的苏东坡的一生。 从眉州到黄州、惠州等地,从猪肉、河豚到荔枝、羊蝎子 通过苏东坡在30多地所遇、所尝的70余种食物,勾勒出一条苏式美食路线,从中窥探苏东坡如何把眼前的苟且变成味蕾盛宴,呈现其苦中作乐、笑中带泪的吃货人生。同时,围绕苏东坡作品中由美食引发的感悟,探寻其对饮食、生活的态度,呈现其以食物疗愈身心、拒绝内耗的人生哲学。
《论语》共二十篇,多以每篇起首二字作为篇名。 《樊登讲论语:学而》以《论语》开篇 学而 二字为题,解读上半部《论语》。 学而 代表了终身成长的价值观。 《樊登讲论语:先进》以《论语》下半部首篇 先进 二字为题,演绎下半部《论语》。 先进 意味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新的力量。 《论语》是对樊登人生影响*的一本书,没有《论语》就没有现在的樊登!他捧着《论语》反反复复地研读了20年。《樊登讲论语》是樊登的心血之作。 樊登在为大家深度解读了300多本书之后发现,《论语》中的理论并不过时,它几乎能够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切烦恼。 本书的特色,是用*通俗的方式解读《论语》。樊登结合现代的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育儿知识、教育学、创业方法、领导力解读论语,让每个人都能在轻松读透论语的同时,把论语用起来!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人物的是是非非、分分合合一直令读者津津乐道。曾仕强教授根据其独创的 气球理论 ,从三国故事中发现了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将三国故事的情节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相对应,从中会发现宇宙间的所有变化,都受一只看不见的手 规律左右。 人类看得见的所有作为,其实都逃不开看不见的手的掌控,顺应规律会事半功倍,逆规律而行则会事倍功半。 看不见的手也要和人心变化相配合。魏、蜀、吴俱已灭亡,但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却从未中断。读国学,不只是看个热闹,还要从中看出中国人的特性、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独有的文化特色。
本书与《在故宫寻找苏东坡》遥相呼应。它细解故宫所收藏的宋徽宗书画作品《闰中秋月诗帖》《夏日诗帖》《听琴图》《祥龙石图》等,回溯宋徽宗一生的经历和与之相关联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剖析了北宋王朝逐渐走向衰落的历史密码,形成一部艺术与历史、人物与事件经纬交错的作品。它有文化随笔的韵味,也有对历史教训的深沉思考,收入大量书画名作,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啤酒是世界上*复杂的酒。 这种复杂,并不仅仅是水、麦芽、啤酒花、酵母、辅料和发酵工艺的无数种结合方式所导致,还在于它承载着人类不同国家和民族演化过程中的历史和文化。从人类与大麦之间的征服与合作,一直到现在席卷全球的 精酿啤酒革命 ,往事越千年,啤酒是历史的*好见证者之一:啤酒流动的痕迹正是人类迈着酩酊的步伐走过的路线。 为帮助你更好地欣赏每一款啤酒,本书从啤酒的历史讲起,一直到教会你如何在合适的温度、杯型、食物和心情配合下欣赏啤酒的每一处细节。但本书并不定调于所谓的 阳春白雪 ,当你读到合适的位置,就会发现笔者也要拉着你 吹一瓶 !无论你是常年与 大绿棒子 战斗的小白,还是与朋友争执波本、雪利哪种过桶更好的酒鬼,都能从本书中有所收获。 不为别的:人生太短,不认真喝点好啤酒,就亏了。
十三邀 作为一档现象级人物访谈节目,自2016年启程,迄今已陪伴我们走过八年。作家许知远深度采访国内外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在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变化的世界。 《十三邀Ⅱ:行动即答案》收录 十三邀 第5、6、7季(2020 2023)共计40多位人物的对谈实录,重新编辑整理,全书五册。本书《站在历史的远处》为其中之一。其余四册为:《你愿意活出什么样的世界》《保持对生活的一些刺》《创造一个自己的时间》和《人生的定义性时刻》。 本书精选六位国内外人文学者,傅高义、王赓武、锺叔河、钱理群、葛兆光、何怀宏。书中有他们对历史和自我的回顾,也有对各自学术领域的最新思考,更以其丰厚的生命经验和智识,对当下世界做出独特观察 傅高义谈中美关系,王赓武谈海外华人,钱理群谈国民性问题、后疫情时代,葛兆光谈中日结构性差,等等
世界文明正在发生着变局!许倬云从全球大历史的视角,以两条主线分别勾勒出东西方文明三千年来发展的路线图及各自的异同:两者长期以来平行发展,也存在各自发展的 峰与谷 及转折点;终,中国形成大一统国家,欧洲走向了列国并立,直至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明清以来中国一落千丈,欧洲人则发现新大陆,开启了以工业革命为基础的现代文明。从此以后,西方世界所形成的现代文明,引领着世界文明的方向。本书从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以两相对照的方式剖析了两者的成败因缘,并指明了中华文明复兴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三邀 作为一档现象级人物访谈节目,自2016年启程,迄今已陪伴我们走过八年。作家许知远深度采访国内外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在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变化的世界。 《十三邀Ⅱ:行动即答案》收录 十三邀 第5、6、7季(2020 2023)共计40多位人物的对谈实录,重新编辑整理,全套五册,本书《你愿意活出什么样的世界》为其中之一。其余四册为:《站在历史的远处》《保持对生活的一些刺》《创造一个自己的时间》和《人生的定义性时刻》。 作为普通人,是失败的人生吗?历史学者王笛说,普通人也可以碌碌有为;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走出孤岛,重建亲密?心理学家彭凯平说,人的本质还是要行动;在躺平和内卷之间,是否有另外的出路?政治学者刘擎讲述他对年轻人的观察;法律和道德究竟是什么关系?正义不完美怎么办? 网红 罗翔打破段子手形象,
本书是俞敏洪与周国平、李玫瑾、李开复、郝景芳、余秀华等人物的对谈录。截至本书出版,老俞已经与人文、科技、商业等领域大咖对谈超过100期,累计有1亿人观看过对谈,几百万人参与了讨论。本书甄选了其中16场对话,向读者还原了这些头脑碰撞时刻的酣畅,以及他们话锋背后的思想沉淀。 老俞很会提问,洞悉人性,张弛有度,看似简单,大有学问。 他和刘大铭聊苦难: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和陈行甲聊热爱:越是浮躁的时代,人们内心深处越追求纯粹; 和陶勇聊理想: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 和余秀华聊诗歌:要把内心涌起的浪花记录下来,只有诗歌能够表达; 和周国平聊孤独: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一个神,要让那个更高的自我,来审视这个具体的自我; 和尹烨聊基因:人类进步的本质
这是单读出版推出的长篇非虚构作品,一个青年写作者徒步重走西南联大西迁路的故事。1938年, 湘黔滇旅行团 徒步跨越三省穿过西南腹地;2018年,处于人生转折点的青年作者杨潇重新踏上这条长路。现实中非典型的公路徒步与历史上知识人的流亡之旅交织、对话、共振,层累的、不同的 中国 缓缓浮现。 杨潇带着海量的史料积累与强大的问题意识,与沿途遇见的人交流,与西南的人文风光交流,与那个遥远的动荡时代交流。在两个不确定的年代,在国家与个人的危机时刻,我们用真实的生命体验,追问思想与行动的关系,开启一个全新的 寻路之年 。
本书是一部关于法国电影新浪潮的文化随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写了1959年至1968年法国影响深远的电影新浪潮运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群年轻的影评人拿起摄影机,向僵化的传统电影宣战,提倡 作者策略 ,呼吁用电影记录真实的生命体验。由此,掀起了一场颠覆银幕的新浪潮运动。作者以蒙太奇般的笔触为读者剪辑出新浪潮光辉的历史影像,如特吕弗《四百击》对规则禁锢的突围,戈达尔《精疲力尽》中 跳切 的实验手法,瓦尔达《天涯沦落女》中对自由的决绝追求 这本 小史 不仅在讲 电影史 ,更在讲一种关于自由、创新、永不妥协的新浪潮精神。
本书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了多米尼克 洛罗旅居日本期间的感受和想法。通过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运用禅宗,缀以哲人隽语,洛罗详述了回归简单生活的方法。自2005年出版以来,本书被翻译为多国语言,畅销海内外,此次出版为全新中文译本。
十三邀 作为一档现象级人物访谈节目,自2016年启程,迄今已陪伴我们走过八年。作家许知远深度采访国内外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在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变化的世界。 《十三邀Ⅱ:行动即答案》收录《十三邀》第5、6、7季(2020 2023)共计40多位人物的对谈实录,重新编辑整理,全书五册。本书《保持对生活的一些刺》为其中之一。其余四册为:《站在历史的远处》《你愿意活出什么样的世界》《《创造一个自己的时间》和《人生的定义性时刻》。 拿什么定义女性?外在的模样?流言的短长?金牌的数量?舞台的灯光?或者起起落落的流量?然而女性总是能够刺破这些定义的虚妄。从蔡皋到郝蕾到101女孩,这本访谈录跨越三代女性,呈现她们各自的困境与成长 她画出自己的桃花源,在人间做天真的梦;她在音乐中获得自由;她用写作构建自我;她赢得过金
在当代生活中如何解救自我?史学大家许倬云谈论着人心之自由; 如何重寻我们生活中的消失的 附近 ?人类学家项飚给出了新的理解与建议; 在这个时代做一个哲学家是什么感觉?陈嘉映剖白个体经验与求真渴望; 对现实无能为力怎么办?唐诺讲述着自我的挣扎与书写的永恒。 许知远与10余位国内外重量级作家、学者深入对话,集结成一本珍贵的当代人文访谈录。从许倬云到白先勇,从金宇澄到赫拉利,跨越国籍与时代,涵盖文学、历史、哲学、考古学、经济学、人类学等领域等多个领域,探索从个体到社会的众多议题,成就一部有料、有趣、有温度的访谈录。他们说过的智慧、愤怒、偏激之言,都来自同一种脉搏:对广阔的人类命运的关怀。他们的个体经历、个人思考,深度开拓着知识分子的可能性,展示着智识生活的多样性。在圈层固化、 信息茧房
书架上的书是堆叠的沙袋,用以抵御遗忘的洪流。 书签、藏书票、书籍装帧;二手书、私人藏书、特装书、被遗弃的书;图书馆、书店、书展、读书俱乐部 作为一件物品出现时,书远不仅是承载内容这么简单。我们与书相遇,衍生出一系列故事。从古老的莎草纸到如今的电子阅读器,从书的纸张、气味到书承载的记忆与情感,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员、资深书虫汤姆 摩尔讲述了与书有关的一切。时至今日,书籍依然有能力改变我们的生活。
.本书是俞敏洪与许倬云、易中天、马伯庸、许知远、薛兆丰、余世存等人物的对谈录。截至本书出版,老俞已经与人文、科技、商业等领域大咖对谈超过100期,有1亿人观看过对谈,几百万人参与了讨论。本书甄选了其中15场对话,向读者还原了这些头脑碰撞时刻的酣畅,以及他们话锋背后的思想沉淀。 老俞很会提问,洞悉人性,张弛有度,看似简单,大有学问。 他和余世存聊人心:心越静,能接纳的信息就越多,分辨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大; 和吴军聊格局:从长远的生命之河来说,让自己的每一天过得更好,比你想要到达什么目的地更加重要; 和王立铭聊成就:我们找到的解法大部分时候都不是用大脑理性设计出来的,而是通过反复试错、探索、最终走出来的; 和薛兆丰聊收入:经济学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成本和时间,我们要做时间的朋友,坚持长期主义,因
十三邀 作为一档现象级人物访谈节目,自2016年启程,迄今已陪伴我们走过八年。作家许知远深度采访国内外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在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变化的世界。 《十三邀Ⅱ:行动即答案》收录 十三邀 第5、6、7季(2020 2023)共计40多位人物的对谈实录,重新编辑整理,全套五册。本书《人生的定义性时刻》为其中之一,其余四册为:《站在历史的远处》《你愿意活出什么样的世界》《保持对生活的一些刺》和《创造一个自己的时间》。 本卷收录的十个访谈,关注艺术家的 定义性时刻 。在他们的艺术生涯中,总会有那样的关键时刻,他们发现了自我,领悟了自我,或者克服了自我,突破了自我。那可能是幻灭的时刻,也是新生的时刻,是冰冻的时刻,也可能是自由的时刻,是幸运的时刻,也是困顿的时刻 但这样的时刻,只存在于穿墙过去之后的回望
启蒙运动以来三百余年,以西方文明为核心的现代文明席卷五洲四海,堪称人类文明发展的黄金时代。然而这一文明发展到今天,已经渐露疲态 许倬云先生以纵深横阔的史学家视野,敏锐地洞察出:以美国为中心的第三期现代文明正在衰微, 现代文明正在走入秋季,寒冬已经不远 。本书先从资本主义经济、主权国家、科学技术这三大支柱出发,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现代文明的发展历史和现实处境,指出了其面临的种种危机,后尝试在西方传统之外,引入 生命现象的价值观 这一新的元素,作为新的人类共同文明结构的基础。 西方以五百年时间建立的 现代文明 ,是迄今世界上完成式的现代型文明,但却不等同于具有典范地位。许倬云先生此书更清楚地阐明了 西方现代文明 已不具 现代文明 典范的正当性。站在文明变局的重要关口,我们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