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篇《一川烟草满城风》和《当水洼里破碎的夜晚摇着一片新叶》都跟吸烟和烟草行业有关。前文中,朱石生从烟草的源头讲起,一种几千年前美洲原住民就开始享用的植物,从咀嚼到吸食,变换使用方式,吸烟从通灵之入口变成具备社交礼仪功能,直至十五世纪末烟草经由哥伦布及其船队带到欧洲,吸烟热风靡欧陆和英国,并陆续传到世界其他地方,包括中国。而烟草消费历经多种形式,卷烟最终成为当今世界主流的吸烟方式,这背后是一个烟草帝国的崛起。人类意识到吸烟的危害,揭示出烟草导致癌变的细节,从医学界普及给民众,此路漫长且曲折。二十世纪上半叶,烟草公司的广告宣传帮助美国烟草行业飞速发展,与同期科学界对香烟健康风险的担忧、肺癌病例的徒增形成鲜明对比。后文中,晨星拨开迷雾,从 如何证明吸烟导致肺癌 这个议题入手,还原
《百年前的交游》(刊于《读库2101》)的作者刘涛,除了收藏民国名片,还收藏民间书信。2013年他在上海文庙淘到八册装订好的书信,是周素锦女士从香港寄给上海亲人的,从1956年10月5日到1976年12月28日,跨跃二十年,共三百余封,近四十万字。刘涛和百合一起梳理这些家书,在《素锦的香港往事》里缓缓再现她在香港生活二十年的日常起居、生活琐事,以及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这些信札,能让我们看到一位香港普通小市民对于生活和世事的种种态度,特别是对香港1956年到1976年这二十年间变化与发展的独特体会。 1986年9月1日,高中毕业八年、当了两年代课老师的骆淑景走进运城地区中等师范学院芮城分校的大门,成了一名师范生。全班五十多名同学刚入学就知道,两年后,只有一半的人可以转正。《中师二班》是骆老师根据当年的日记和信件记录的
1989年11月,作者离开北方,选择了遥远的深圳定居。他对深圳这座新家园的热爱,源于民间的澎湃活力,变幻多端的生存机遇,爱这个城市有一千多万同样迁徙而来的 移民 ,爱它亚热带四季常青、色彩缤纷的大自然 带着这份爱,作者在二十多年中踏遍深圳的城区、山野、溪谷,通过文字、图片和珍贵的影像生动记录了深圳自然生态中与人们同生共住的万千生灵的变迁,也寄托对家乡的深情,身体力行,在地关怀,将对家园和大自然的大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读库》2020年套装包含2020年出版的六本《读库》:《读库2001》-《读库2006》,一共四十六篇文章。每本的头条文章介绍如下: 科学素养由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共同组成,两者同样重要,但科学思维更难结构化和模块化。汪诘在《科学思维要点》中尝试把科学思维整理成十五个明确的知识点,比如:能区分事实和观点、知道什么是信源以及如何判定其可信度、理解类比和逻辑推演的区别等。它们可视作现代人学习科学时应当掌握的思维方式。 《"中国残留邦人"采访录》的作者吉井忍是个七〇后,虽然在日本接触到中国残留邦人相关的信息不少,但同时也意识到他们回到日本后的实际生活,大部分人知道的非常少。她记录了三位当事者:处境与遗孤二代类似的中国人汪楠,战败后与中国人结婚并在晚年回到日本的中岛千鹤,以及用相机记录"中国残留邦
岳麓书院自北宋建立以来,一直在中国文化史上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近代史上,有一大批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人物均出自岳麓书院。近些年,岳麓书院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书院传承的 实事求是 等思想也更加受到思想文化界等社会各界的重视。同时,作为从历史中走来、千年传承有序且至今仍进行教学活动的传统书院,岳麓书院在大众中的受欢迎程度与日俱增。这部书稿即是在此背景下,由李兵、钱哲昕、胡骉三位先生共同创作而成。李兵教授在岳麓书院教学多年,为社会各界讲解岳麓书院的场次不知凡几,极受欢迎,他将这些精彩的讲解化为文字,再加上胡骉先生拍摄的精美照片,读者读之,虽远隔千里,仍能有身处书院、亲临其境之感。 作者用精彩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把岳麓书院的建筑和历史融合在一起,解读在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李庆先生主编了五种王欣夫先生遗存的著述,拟影印出版,他们分别是《元贞本论语考证》、《王隐晋书》(辑佚)、《许庼经籍题跋》(汇辑整理)、《积书岩摹古帖题跋》(汇辑)和《管子校释》。这是其中的《管子较释》,该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王欣夫学习了新的思想,对早年的著述,做了整理和总结。同时,也关心新的学术动态,《管子校释》便是这个时期的产物。《管子校释》全书分为两册,是王欣夫亲笔手书的原稿,弥足珍贵。《校释》用力甚勤,参考各种底本数据,校核原文,加以注释,多有心得。是对《管子》做了慎密校勘研究的结果,是王欣夫先生《管子》研究的结晶。此书稿无序跋,根据王先生的《日记》记载,写成是在1956年。这与先生和郭沫若先生商榷探讨《管子》版本诸问题有关,为揭示其学术史意义,书后附录了《郭沫若
《中国有文化》意在呈现南怀瑾先生对于中国文化总体脉络、特色和价值的概述。南怀瑾先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有很多独到的见解,特别是他亲身经历了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几乎全部过程。 主要板块包括:传统文化的内涵,儒道释三家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其对中国的意义,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特有的社会、经济、历史、教育、政治理念,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以传统文化立场反思当代世界的经济、文化危机。 本书可以让你快速认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与核心价值,了解古今社会在组织方式、经济、教育、政治等方面的差异,进而获得对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的认知。 不仅告诉我们传统文化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传统文化在今天对于我们有何价值;不仅是在讲述中国古代的文化,也是在对比古今中外的发展趋势。早在几十年前,南师就准确预言了我
《观复猫:书中自有观复猫》全书分两部分,部分通过梳理中国古代记载猫的古籍与诗歌,介绍了中国独特的猫文化。讲述了中国历史典籍中关于猫的神秘记载。涉及野史传说《稽神录》《酉阳杂俎》,专业著述《宣和画谱》《格古要论》《石渠宝笈》,严肃史书《二十四史》《清史稿》,更有真正为猫而著的《猫乘》《猫苑》。那些猫的成精变化、久已失传的相猫术、为猫起名的学问、符咒一般的纳猫契,以及猫族的开疆拓土,读来让人咂舌惊叹。 第二部分则以图文形式,讲述了收养在观复博物馆的8只观复猫的故事,观复猫天团成员众多,对马未都先生来说个个都是手心里的宝。书中除了分享观复猫日常生活的同时,每只猫还介绍了一件观复博物馆的文物,搭配精美图片,有趣又涨知识。
本书是在路易十四王朝时期撰写的随笔集,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拉布吕耶尔翻译的希腊作家泰奥弗拉斯托斯的《品格论》;二是拉布吕耶尔自己的《品格论或当代风俗论》;三是拉布吕耶尔在法兰西学院新院士入院典礼的演讲。本书于1688年首次出版,到1696年拉布吕耶尔去世时共出了9版,最后一版篇幅增加到最初版本的三倍。这部书主要由两种文体组成:格言式的简短段落及典型人物的肖像。格言精练、深刻,充分表现古典主义语言明朗清晰、简练精确的文风。肖像部分则往往以真人真事为蓝本,但不用真实姓名。作者只用寥寥几笔,刻画出一种典型品格的典型人物,从而形象地批评某种时弊或某种 品格 ,一针见血,发人深省。
在中国城市空间走向精细化治理的转型期,空间文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书尝试反思当前城市建设过分侧重建筑造型而忽略公共空间塑造的现状,寻找城市空间表象背后的文化源头。本书以类型学理论为工具,对传统、近代和现当代三个时期的六个典型城市空间构成单元展开详实而系统的分析,力求提炼其共性,对比其差异,从而探究中国城市空间的建构逻辑,系统论证中国城市空间的内向性文化基因。本书可供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及实践者阅读参考。
2020年和2021年,王健飞曾在《读库》发表《互联网是人类历史的一段弯路吗?》和《垄断的困境》,广受好评。今年,他带来八万字的新作《互联网与中国后现代性呓语》。近几年,我们在互联网上目睹了越来越多的争端,包括个人对个人的,个人对机构的,机构对机构的,国家对机构的 这些争端中,对立的阵营越发清晰,同时,它们引发的互联网舆论战也已开始影响到现实世界。王健飞认为,现在人类面临的真正危机,是一种现代性危机,亦即现代性与后现代之间的对立。本文中,他尝试回答:为什么作为整体性的人类社会仍在进步,而个体却越发难以从中受益,或越发难以感受到这种受益? 1913年12月28日,王洛宾出生于北京,1996年3月14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去世,后被安葬在北京的金山陵园。王洛宾一生创作改编了一千多首歌曲,被誉为 西部歌王 ,但
费孝通关于英国的札记和随笔选编,时间跨度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作为留英归来的学者,费孝通学术思想和人生经历有很重要的一部分与英国密切相关。 这些札记和随笔广泛记录了一个非西方的知识分子对英国社会、人情、风物、政治的观察,其中不乏人类学比较的眼光。比如1946年底,费孝通应邀去英国讲学,其间,以 重返英伦 为名写下系列文章,开头的一句话 这是痛苦的,麻痹了的躯体里活着个骄傲的灵魂 ,浓缩了他对二战后英帝国瓦解时刻的体察与速写。作者以有英国 essay 之风的随笔形式观察大英帝国的历史命运、英国工党的社会主义实验、工业组织的式微、英国人民精神的坚韧、乡村重建希望的萌芽,以及君主立宪、议会政治和文官制度等,尤其敏锐地洞察了英美两大帝国的世纪轮替和 美国世纪 的诞生,今日读来,尤让人叹服作者的宏阔视野和
《中国鱼文化》是中国*部关于中国鱼文化的民俗学专著,对中国鱼文化的内涵、功能、鱼谜、演进、发展等做了详细的探讨。从内涵来说,中国鱼文化包括捕鱼之术、鱼食制法、鱼信鱼忌、鱼与军旅、鱼图、鱼话。从功能来说,中国鱼文化包括始生导向功能如图腾崇拜、生殖信仰、祈望丰稔物阜;外衍导向功能如辟邪消灾的护神、星君兽体的象征、世界的载体、沟通天地生死的神使、表阴阳两仪的转合、通灵善化的神物;内化导向功能如巫药与占验、祭祀与祝贺、游乐与赏玩。从鱼迷来说,中国鱼文化包括鱼类献宝、和合与双鱼、鲧与乌鱼、人鱼与孟姜女。随着农耕的发展、龙的冲击、社会实践范围的扩大、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发展等,中国鱼文化在适应与整合中不断变迁,虽受到近代文明的强力冲击,在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领域呈现出一定的衰微之势,但
专门关注日本的超人气媒体品牌「知日ZHIJAPAN」推出《知日》特集第34弹 《知日 完全笑点说明书》特集! 《知日 完全笑点说明书》特集,全面解析日本的搞笑文化。 频频引爆互联网的日式冷笑话从哪里来?弹幕文化与网络吐槽,如何引领一亿人的互联网狂欢? 日本搞笑行业霸主如何独占兴行市场和综艺电波?无处不在的整人综艺如何让人 节操尽碎 ? 搞笑艺人 是一种怎样的生物?KUSO日漫里有怎样的学问?为什么说关西人天生会搞笑? 特集独家专访喜剧大师三谷幸喜,芥川文学奖得主、搞笑艺人又吉直树,昭和爆笑王之子、姜昆弟子二代目林家三平,漫才大奖M-1三连冠COWCOW,女性搞笑艺人渡边直美,演艺节目鼻祖《笑点》制作人;更有当红艺人明石家秋刀鱼、DOWNTOWN、NINETY-NINE、LONDON BOOTS、松子DELUXE、有吉弘行的人生故事。 松本人志曾经说过: 笑,是上
李庆先生主编了五种王欣夫先生遗存的著述,拟影印出版,他们分别是《元贞本论语考证》、《王隐晋书》(辑佚)、《许庼经籍题跋》(汇辑整理)、《积书岩摹古帖题跋》(汇辑)和《管子校释》。本书稿拟收录《元贞本论语考证》和《王隐晋书》(辑佚),《论语》的考证与《王隐晋书》的辑佚是王欣夫在经史两个方面的努力。 第一种《元贞本论语考证》:该书稿是王欣夫历年研读《论语》的结晶,他以贵池刘氏刻元贞本《论语注疏解经》为底本,校核阮元《十三经校勘记》、刘氏《论语札记》的错误,至1951年整理成书。 第二种《王隐晋书》:《晋书》在历史上有多种,据《隋书 经籍志》等文献记载:有沈约、虞预、王隐、何法盛、臧荣绪、干宝、束晢等人撰的多种晋朝历史,可惜都已亡佚。晚清时期,随着对 正史 校勘研究的深入,涌现了张文虎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