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继《空谷幽兰》后的又一力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仰慕者和研究者,作者于2006年春进行了一次穿越中国中心地带的旅行,追溯了已经成为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支脉之一的禅宗,其各代祖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游历经历,并诉说了他多年来对禅的深深体悟。
本辑《读库》是2017年一期,包含六篇文章:《想你时你在闹海》、《无穷大平话》、《话说晏阳初》、《品图读园》、《田伯母》和《声音》。 n n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曾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放映奖”。2014年是这部影片上映三十五周年,“空藏动漫资料馆”的几位年轻人用一年时间,奔赴上海杭州等地,详细采访该片近三十位创作人员及其家人,与相关事件的亲历者交谈,了解这部作品创作的幕后故事。他们说,只有了解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那个时代的生活,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动画创作。《想你时你在闹海》就是这次采访的记录,除了访谈的文字,还展示了当年创作的设计原稿、原画、分镜头台本、剧照等,极为珍贵。 n n数学常常被认为是自然科学中逻辑性强、体系严密、发展完善的一门学科,但
《夜航船》是一部来自三百年前的“百科全书”,也是张岱这个文人眼中的大千世界。从天文地理、四方星象到三教九流、古往今来,或严肃,或幽默,或正经,或玩笑,无所不包,读来令人欲罢不能。 1665年,六十九岁的张岱为自己写下墓志铭,其中并未提及《夜航船》。 1689年,张岱卒于九十三岁。《夜航船》从此湮没。 三百年后,尘封抄本现身于世,辗转入藏宁波天一阁,《夜航船》重现天日。 张岱喜欢的事是:深深庭院,眼神波俏的丫环,繁花和少年,华丽的衣裳,骏马奔跑的姿态,神奇的灯,烟花在幽蓝的夜空中绽放;还有梨园歌舞,紫檀架上的古物,雪白的手破开金黄的橘子,新绿的茶叶在白水中缓缓展开,这些都是张岱喜欢的事。 于是他写了这本三百年前的“百科全书”,这些也正是《夜航船》里的内容。
本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继《空谷幽兰》后的又一力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仰慕者和研究者,作者于2006年春进行了一次穿越中国中心地带的旅行,追溯了已经成为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支脉之一的禅宗,其各代祖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游历经历,并诉说了他多年来对禅的深深体悟。
《空谷幽兰》是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比尔 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末,亲自来到中国寻找隐士文化的传统与历史踪迹,并探访散居于各地的隐修者,借此表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无限向往,从而形成风格独特的“文化复兴”之旅。 空谷幽兰,常常用来比喻品行高雅的人,在中国历史上,隐士这个独特的群体中就汇聚了许多这样的高洁之士,而今这些人是否还存在于中国广阔的国土之上?这是一直困扰着作者的问题。
《夜航船》是一部来自三百年前的“百科全书”,也是张岱这个文人眼中的大千世界。从天文地理、四方星象到三教九流、古往今来,或严肃,或幽默,或正经,或玩笑,无所不包,读来令人欲罢不能。 1665年,六十九岁的张岱为自己写下墓志铭,其中并未提及《夜航船》。 1689年,张岱卒于九十三岁。《夜航船》从此湮没。 三百年后,尘封抄本现身于世,辗转入藏宁波天一阁,《夜航船》重现天日。 张岱喜欢的事是:深深庭院,眼神波俏的丫环,繁花和少年,华丽的衣裳,骏马奔跑的姿态,神奇的灯,烟花在幽蓝的夜空中绽放;还有梨园歌舞,紫檀架上的古物,雪白的手破开金黄的橘子,新绿的茶叶在白水中缓缓展开,这些都是张岱喜欢的事。 于是他写了这本三百年前的“百科全书”,这些也正是《夜航船》里的内容。
风雅与促迫为敌,与粗糙为敌,与势利为敌。不幸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就恰恰弥漫着躁嚣、粗糙与功利主义的风气。 本书追求优雅清新的笔调,清素动人的情肠,从容易忽视的边缘视角,捕捉、深描乡土人事与艺术人文中的“风雅”意象。书中有乡土风雅、学人风雅、艺术风雅、思想风雅与大学风雅五大内容,为风雅赋形,替时代招魂。在亲近、叙写与论析中,作者自觉贯穿着一种精致、从容、清洁的“风雅精神”,我相信,这是我们这个时代业已失落的精神,是需要我们永恒凝望的乡愁。 附庸风雅,朴素致远。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了八篇文章。《迟子建和她的冰雪北国》、《雅漂》、《贫困生(续)》、《职业的选择》、《美得像幅画》、《"黄河"的传播》、《赛博朋克浪潮》和《窦婴田蚡之死》。 2017年1月15日-22日,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摄制组跟随作家迟子建回到黑龙江漠河北极村,导演张有同道与作家在哈尔滨和北极村进行了三场访谈。《迟子建和她的冰雪北国》是这次访谈的整理稿,也是这个系列的第三篇(毕飞宇和贾平凹的访谈参见《读库1803》和《读库1806》)。 迟子建觉得,一个作家要有自己的根,要有宽广的视野和宽阔的胸怀,要有这种真正的人文精神,不居高临下,发现生活和艺术的朴素的美。"我特别喜欢有根……我生命和文学的根就是冰雪根芽……不管潮流怎样涌现,我就是钟情我那片土地,我熟悉的生活,还有那些我笔下的亲爱的人,
雅克·巴尔赞作为美国历史学家,毕生受勋多次,他在教育、文化、历史领域,见解独到且发人深省。《文化的衰颓》是他在20世纪80年代探讨当代文化所写的散文集、所谈的问题,篇篇含金量高,对于教育体制、人文学科
《回声泉之旅》中,奥利维亚·莱恩独自背上行囊,从纽约出发,南下到基韦斯特,再北上到西雅图,完成了一场跨越北美大陆的文化探寻之旅。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欧内斯特·海明威、田纳西·威廉斯、约翰·契弗、约翰·贝里曼和雷蒙德·卡佛。这六个男人的一生都在与酒与混乱不堪的命运纠缠,他们从纽约喝到巴黎,从深夜痛饮至黎明,在酒吧和戒酒互助会两头缠绵,可同时他们也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只是,褪去酒瘾作家的神秘外衣,他们那天才般的创造力是以什么为代价得来的呢?
从一种饮品谈到一种生活仪式,再到茶道的衍生艺术;从各历史时期不同的饮茶方式到伟大茶人的品性展现,冈仓天心完整演绎了从茶到美、进而至于道的艺术升维过程,用芥子纳须弥的气魄让我们从一碗清饮之中品尝到人类审美历程的精髓。